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之春丨西南少数民族音乐风情绽放上海

澎湃讯
2017-05-10 09:56
来源:澎湃新闻
文艺范 >
字号

侗族大歌《春蝉》 主办方供图 摄影:祖忠人

作为“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的参演项目,“锦绣中华·魅力西南音乐会”5月9日晚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登台,彝族、侗族、苗族、土家族、藏族等西南少数民族音乐,在上海绽放出各自的风情。

一曲原生态表演唱《船到码头把酒喝》拉开了演出序幕,这首歌曲对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川江号子”进行了全新编创,融入复调、和声等西洋创作手法,将在长江上流传数千年的川江号子,用更加丰富的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川江号子的旋律时而激越,时而舒缓,尽现了川江船工在险恶的自然环境下不畏艰险的拼搏精神。

彝族女子组合《牧歌》

来自四川的吹管乐队达人张仁良,则用改良过的巴乌、羌笛等民族乐器,来了一曲《民间吹管乐器串烧》,一展彝族、羌族、藏族充满民族气息的旋律。

来自贵州的潘兴周素有“苗族歌王”之称,现场,他演绎了一曲《云顶欢哥》。作为苗族民歌非遗传承人,潘兴周长期从事苗族民歌的收集及传承工作,“作为苗族的文化传播者,宣传和传播苗族文化是我的责任。”他说,自己从小就有个梦想,希望有一天,苗族音乐能流行于地球的每个角落。

来自贵州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的侗族歌队,则用辽阔的歌喉,接连献唱侗族大歌《春蝉》、侗族车江琵琶歌《歌唱心声话情谊》。不受专业训练干扰的原生态唱法,让现场观众直呼震撼,“那种原生态唱法,南方人根本没法模仿。”

整场演出汇集了四川、云南、贵州、重庆四地的音乐歌舞,秉持“突显民族风、聚焦原生态”的理念,既保留了传统少数民族音乐的旋律和韵味,又通过重新编配,加入了现代音乐语言,使古老的民族音乐焕发新生。

原生态表演唱《川江号子》

据了解,现场演出节目均由四省市的音乐家协会选送。5月6日,五十余名少数民族演员抵达上海,7日开始和上海轻音乐团联排。8日上午,全体演员走进上海金山工业区开展“民族风情炫动金山”展演活动,西南少数民族独有的乐器让人大开眼界,彝、苗、侗、藏等民族特色服饰,亦让沪上观众近距离欣赏到民族风的绚丽。8日下午,演员们还集体来到枫泾古镇采风,在雨中观赏烟雨朦胧的江南古镇。

组合唱《天下彝家亲》

今年开始,“锦绣中华音乐会”将成为“上海之春”的常设板块,每一届都会尝试与一个新区域合作,全面展示中华大地异彩纷呈的多元文化。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