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热闹之后的反思:国际博物馆日的诞生与缺席者

陈小双
2017-05-21 10:06
来源:澎湃新闻
私家历史 >
字号

每年五月中旬,在温情的母亲节与欢跃的儿童节之间有着一个属于博物馆界的节日——“5·18国际博物馆日”。每当这个日子来临,中国的许多博物馆都会热闹起来,走过路过一定错过的小馆也因节日的气氛为人所知。最重要的是:在这一天,中国各地的博物馆们拥有了社会关注的目光,博物馆举办的活动成为了真正的“社会事件”,“博物馆”这个词汇所涵盖的众多机构通过统一列入一张“免费或半价开放”的列表而达成一种认同——“哦,原来那也是博物馆啊”。据统计,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仅在上海地区就有104家博物馆免费开放,紧连着次日“中国旅游日”75家景点半价的优惠,俨然一个不放假的“小端午”。可以说,中国博物馆的存在感在“5·18”前后达到了一年中的最高点。

相比于国内惯称的“5·18”,国际上对这个日子有着更正式的简称:IMD,即International Museum Day的缩写。但国际博物馆日又不仅仅是“5·18”一天,它可以持续一个周末、一整周甚至更长。正如一个好的情人能让你每天都像在过“情人节”,一个好的博物馆365天全年都是博物馆日。

国际博物馆日的诞生

虽然一年一度的博物馆日已经过了,但它仍然值得我们去思考,究竟应该如何正确过国际博物馆日?探究一个节日的源头总能有所启发。

国际博物馆日由成立于1946年国际博物馆协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缩写为 ICOM)发起。ICOM是隶属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个非政府性国际组织。1977年,在莫斯科召开的第十二次联合国大会上,第五项决议将自次年起的每个5月18日定为“国际博物馆日”。

这项决议中的一些说法现在看来已经过时,比如认为博物馆都是运用原始的物件(the original object)作为沟通的媒介。2007年,在维也纳召开的第22届联合国大会 上,博物馆有了新的定义:“一个向公众开放、服务于社会及其发展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以教育、学习与乐趣为目的,获取、保存、研究、交流和展示人类及其生存环境中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这个定义,博物馆的范畴其实很大,包含美术馆、科技馆、天文馆、纪念馆、水族馆、动物园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博物馆并非不可盈利,但不以盈利为目的,因此,一些举办商业艺术展的机构不论展品有多么“博物馆”,也被划在了定义之外。

在这项决议中明确提出了一个沿用至今的口号:“博物馆是文化交流、增强文化软实力,增进民族间的理解合作与和平共处的一种重要方式。”鉴于博物馆在科学、文化与技术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ICOM呼吁全球关注博物馆与文化事业,号召公众对博物馆的关注、了解和参与。

国际博物馆日的普及

1978年之后,国际博物馆日还经历了几次重要的变革。第一次是在1992年,ICOM首次发起了一个通用的节日主题:博物馆与环境(Museums and Environment),唤起大众对自然遗产的保护。1997年,ICOM在提出“抵制文物走私”这一主题的基础上,首次发出了一张官方海报,获得了来自非洲、亚洲、拉丁美洲与欧洲总共28个国家的响应——海报被28个国家采用,并配上了各自的文物图片与语言文字。

了解每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都是一大乐事,好比揭晓奥斯卡得主一样令人兴奋。这样的主题必须深思熟虑——既不能孤高难懂,也不能流于平庸,最重要的是要具有普世意义,足以激发起全球性的响应。今年的主题略微沉重:“博物馆与有争议的历史:博物馆讲述难以言说的历史”(Museums and contested histories: Saying the unspeakable in museums)今年的官方海报在视觉与主题契合度上都属于历年来的上乘之作。目前ICOM有119个国家委员会,使用英语、法语与西班牙语三种官方语言,今年放出了足有45种语言的海报。

ICOM关注博物馆在文化间交流与合作中的重要作用。博物馆不是孤立的,而是具有文化的属性,背后是国家,放大看是文明,终极则是人类。博物馆的不同体现出文明的多元,而博物馆的相似则彰显了人类的共性。不同主题的博物馆的陈列与活动,作为种种具象呈现的因子,由博物馆日的主题汇聚在一起,从而迸发出更大的可能性。今年的主题关键词“不可言说”将视线聚焦于与创伤、灾难、纪念为主题的博物馆,比如美国大屠杀纪念馆、柏林犹太博物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等等。人们会发现,这种满怀伤痛的记忆存在于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博物馆作为一个公众服务机构,担负着如何诉说这种伤痛,如何与伤痛和解、化解争议的使命。

每当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全球的博物馆策划的各类活动可以通过关联ICOM官网的地图宣告积极的响应,同时也获得广泛的宣传。据官方统计,2016年全球有超过35000家博物馆参与到了节日的活动中。目前为止,2017年国际博物馆日的官网地图是这样的:

地图上可以看到,关联活动最为密集的是欧洲,这可能与 ICOM赞助了“欧洲博物馆之夜”活动(European Night of Museums)有关,也有着官方语言等其它影响因素。

博物馆日的缺席者

与这样全球性响应相映成趣的是,世界公认的四大博物馆“巨头”: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巴黎的卢浮宫与圣彼得堡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似乎是这场博物馆狂欢节中的缺席者。尽管卢浮宫和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是ICOM的会员,前者作为巴黎的文化地标一如既往接待着数量庞大的游客,后者则保持着每日50场次以上的包括主题导览、讲座、工作坊等在内的众多活动,在每年五月,一切与平日并无不同。

不过对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而言,五月虽无关国际博物馆日,但有着一场影响力远胜博物馆日的时尚舞会——Met Gala。这个堪称时尚奥斯卡的慈善舞会自2001年起都在五月的第一个周一晚上举行,同期开幕的年度时尚大展将是贯穿整个五月的热度话题。今年的主题是“川久保玲:居于其间的艺术”(Art of the In-Between),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让这场纽约的盛事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哪个关注时尚的人不想即刻就去看看呢?何况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珍宝和丰富多样的每日活动。

毫无疑问,“大都会”的五月不需要博物馆日。Met Gala的成功不在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本身的收藏或研究,而在于馆藏与研究基础上的跨领域合作,包括利用名人效应迅速扩张在社会上的辐射面,这也是为什么它们的活动足以称之为“Event”(事件)。当博物馆的一个活动被Vogue杂志誉为“the party of the year”,那么ICOM创立国际博物馆日的宗旨就成为了这座登峰者眼中的山脚了:不是卖力号召公众进入博物馆,而是公众主动涌向博物馆。

正如大都会的Met Gala所展示的社会影响力,四大博物馆“巨头”在博物馆日的缺席正是由于它们全年无休的“高度参与”——它们即便不响应这个全球博物馆的节日,也毫不影响在公众心中的地位。

对博物馆日的反思

又回到原初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过国际博物馆日?其实,我们可以提出很多相似的问题:如何正确过母亲节?如何正确过世界艾滋病日?而这些节日的共同点在于,它们并非属于记录季节轮转的“仪式”性节日,相反,它们虽然只有一天,却呼吁着每一天的努力与关注。今年的5·18国际博物馆日,上海104家免费开放的博物馆中有多少平日里也是免费的?博物馆日的活动真正切中当下社会的需求了吗?博物馆究竟用什么吸引观众?

母亲节不是一天的母亲节,母亲节也不是一家的母亲节。提升社会对博物馆的关注、号召公众对博物馆的了解和参与并非一时之功,每年一次的跬步也无以至千里。在对“5·18”的积极响应之外,博物馆对自身文化实力的认知和使用,以及对公共文化事业的介入能力,都值得更多更深入的思考与实践。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