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油画家黎冰鸿一生何以三画大型油画《南昌起义》

澎湃新闻记者 高丹
2017-05-21 12:32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正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绘心艺魂——黎冰鸿艺术回顾展”,展出黎冰鸿作品300余件,包括油画90余件,水彩50余件,速写170余件,另有大量文献手稿配合展出,细致反映了黎冰鸿先生始终充满激情深入时代现场的艺术人生。画家一生三次绘画《南昌起义》,分别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也在此次展览中齐聚一堂。

中国美术馆“绘心艺魂——黎冰鸿艺术回顾展”

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油画学会、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学院联合主办,展览将于5月24日结束。

展览现场

黎冰鸿(1913—1986),原名炳康,广东东莞人。早年从李铁夫学油画,后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1947年到苏北解放区,随军征战。长期任教浙江美术学院,历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浙江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联常委、杭州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黎冰鸿早年作品多为战地写生、宣传画、人物素描、漫画等,后多作油画,探索油画民族化之路,将绘画技巧归纳为“意、章、形、色、笔’’五字诀。晚年所作油画风景,尤重意境创造。

黎冰鸿生前曾三绘《南昌起义》,分别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时间从1959年直到1977年。此次展览将这些“铸史”名作首次集中展出,殊为难得,是对建军九十周年的隆重纪念。另外,黎冰鸿先生代表作《秋收起义》《鲁迅和青年木刻家在一起》《水电站发电了》《种玫瑰花的姑娘》《版纳艳阳》等一批新中国美术史上的名作也将悉数亮相。

(作品图插入一些)

一生三画《南昌起义》

黎冰鸿生前曾三绘《南昌起义》,分别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时间从1959年直到1977年。

王小玲、陈洪模在文章《揭开蒙在名画上的历史谜团——关于黎冰鸿先生油画“南昌起义”的历史考证》中写到黎冰鸿创作《南昌起义》背后的故事:

第一任军博馆长贾若瑜对这幅画创作过程的忆:1959年军博筹建时,军博请黎冰鸿创作了一副反映南昌起义的油画。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画面上以起义的领导者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为主要表现的人物。开馆前不久,中宣部副部长张际春通知贾若瑜带着这幅画到某地开会。会上一些人根据胡乔木所撰写《中共党史三十年》中对南昌起义领导者的叙述(胡的书中介绍南昌起义的领导人时,没有提贺龙),指责这幅画把贺龙放在显著位置,贾据理力争并拿出周恩来亲笔写的指示,平息了众人的反对意见。于是张际春通知贾把油画留下来,请他回去后找画家再创作一幅。姜和笔者分析,因为贾馆长回来以后再请黎冰鸿先生创作,所以创作的时间上就晚了一些,以至这幅画在1960年才画出来。

许多文章中讲到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了这幅画,而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于2003年2月整合成为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简称国博),为了解开谜团,笔者又持介绍信来到国博。国博保管部的领导请来专门研究油画的秋丰老师接待。秋丰老师打开电脑,点击他们馆藏的油画,很快就从笔者带来的照片中确定了那张国博收藏的油画照片(国博收藏的《南昌起义》油画)。

黎冰鸿《南昌起义》(1959年绘,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随后秋丰老师又到另外一个办公室取来他们的馆藏艺术品画册,找到《南昌起义》这一页,上面清楚写着作者黎冰鸿,时间是1959年,尺寸是260×200厘米。秋丰和笔者仔细观察,发现这幅画与军博收藏的画除了整体色彩上有些差异外,还有一些细微的不同之处:1、左下角一个战士背的斗笠边沿亮部不一样;2、台阶前散落的纸片不一样;3、中间那挺重机关枪枪口与后面台阶对应的位置不一样;4、最大的不同是贺龙左边第四个战士(即右手横在胸前的战士)。国博油画上的这个战士脸型偏圆、军博油画上的这个战士脸型偏方,由此可以确认这是两幅不同的画,笔者向秋丰老师提到贾若瑜关于《南昌起义》油画的创作过程,并询问国博这幅画的来历,秋丰老师明确的表示,他们收藏的这幅油画是黎冰鸿老师当年专门为国博创作的。

排除一些尚待考证的细节,我们可以肯定这几点:黎冰鸿先生于1959年为中国革命博物馆创作了一幅《南昌起义》的油画,尺寸为260×200厘米,此画收藏于国家博物馆。随后1960年黎冰鸿先生再次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创作了一幅同样尺寸的油画《南昌起义》此画由军博收藏。两幅画总体构图和风格相同,细部有差别。

黎冰鸿《南昌起义》(1960年绘,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藏)

1977年是南昌起义50周年。为了统筹各项纪念活动,南昌革命委员会,预先做好准备工作和活动安排。文革期间,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以下简称八一馆)从1967年元月闭馆后,一直没有对外开放,上级要求八一馆在1977年8月1日建军50周年之际正式对外开放,为此要求重新布置陈列。为了搞好陈列,筹委会将黎冰鸿先生请到南昌来,为八一馆再创作一幅反映南昌起义的油画。

黎冰鸿《南昌起义》(1977年,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藏)

大约在1977年四月份,黎冰鸿先生完成了油画创作,油画尺寸160×125厘米:主要构图同革博和军博收藏的两幅画类似,但有细处明显不同:表现的时间是黎明以后,所以整个画面色彩更为明亮,而     表现的时间更早一些,色彩更暗一些;其次这幅画上贺龙位置改在与朱德、叶挺、刘伯承一起,那两幅画则单独把贺龙画在周恩来的左边;第三处周恩来右手叉腰左手握拳、那两幅是周恩来左手叉腰,右手握拳举起;地四处是这幅画的画面中央有一个挽起袖口手持武器的工人纠察队员。那两幅画上则没有工人的形象,其他一些不同之处就不一一细讲,大家可以看所附照片,因为这幅油画表现的是黎明之后起义战斗取得了胜利、大家在总指挥部欢庆的场景,所以八一馆一行人员都把这幅油画的名字称为《欢呼胜利》。

此次展览也展出了诸多《南昌起义》的手稿。

展览现场展示的黎冰鸿为创作《南昌起义》而留下的手稿

从黎明烽火到时代现场

画展的筹备来之不易,“因为经历战火年代,他在香港、上海等地的早期作品已散失无存,全国解放后及文革期间又受到多次洗劫,现存大多为他从上海调入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后担负美术教育工作时期的作品,数量不多。”我们看到,此次展出的作品分别来自中国美术馆、新安旅行团纪念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莞城美术馆、浙江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8个展览馆的藏品及其家属珍藏的作品。

展览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黎明烽火、砥砺行路、时代现场。

“黎明烽火”部分,主要是其三绘《南昌起义》,以及他的军事题材作品,从建国初期的《烧地契》、《秋收起义》、《我们为正义而战》、连环画《白衣战士李兰丁》、宣传画《抗美援朝、救邻自救》等,到晚年的《黄昏出击》,每一幅作品,无不殚精竭虑,充分显示出作者对于人民军队的深厚情感和高超的绘画技巧。

《秋收起义》(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藏)
《黄昏出击》(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素描《白衣战士李兰丁》(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砥砺行路”部分,介绍黎冰鸿的求学经历以及教学是创作的作品。在实践中,黎冰鸿砥砺前行,思想认识与绘画水平均不断提高。

“时代现场” 部分, 主要呈现作为紧贴时代的艺术家,黎冰鸿在大量写生的基础上,创作了很多具有鲜活时代气息的著名作品,如《水电站发电了》描绘的是农村水电建设的场景;《种玫瑰花的姑娘》描绘了典型的保加利亚女孩的形象;《苏联画家梅尼尔科夫》是作者在火车上为艺术家做的速写;《版纳艳阳》则是来自作者在云南的写生。

黎冰鸿《水电站发电了》
黎冰鸿《种玫瑰花的姑娘》
黎冰鸿《版纳艳阳》

文革后,作者更是深入生产、生活一线,表现了时代的脉搏,尽情讴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歌颂大好河山。如“金山石化建设”系列和“镇海炼油厂建设”系列,“西北采风”系列,“江南水乡”系列,无不走入时代的最深处,为美术史保存下一批珍贵的反映中国社会发展面貌的作品。

相比较正式的主题性创作,这些写生作品,多信手挥洒,不拘一格,极富生活气息。

黎冰鸿《万寿山》
黎冰鸿《乌镇小景》

此外展览还展出了很多黎冰鸿所绘的人物像与风景画。

黎冰鸿《自画像》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