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小镇朱家角的书香底蕴

澎湃新闻记者 罗昕
2017-05-31 08:22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清代御医陈莲舫、商务印书馆创始人夏瑞芳、有“构想浦江大桥第一人”之称的小说家陆士谔......有着千年文化积淀的朱家角镇曾孕育众多文人雅士。

这是个有文化的地方。

这片总面积138平方公里的小镇拥有 “田山歌”、“摇快船”、“船拳”、“酱园技艺制作”、“淀山湖传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非遗项目7项,非遗基地5个。这里的“韵声社”京剧角等民间文化活动闻名遐迩,民间藏书列入上海市文化年鉴并收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汇编。

有着千年文化积淀的朱家角镇曾孕育众多文人雅士。本文图片 澎湃新闻记者 罗昕

“朱家角拥有上海地区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镇,这里文化积淀深厚,文化资源丰富。作为国家特色小镇,它的特色吸引力就在于文化的魅力。朱家角应该成为国际文化旅游的目的地。”青浦区文广局局长周思琴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未来希望通过打造“阅读小镇”,为朱家角营造更有温度的人文空间和人文氛围。

农村有农村的文化

说起朱家角的文化故事,林家村的“最美农家书屋”是绝对绕不开的。

在林家村倪马205号,有个由一对夫妻开的书屋,取名“薄荷香文苑”。女主人陈君芳是林家村土生土长的村民,书屋便由她家的老宅翻新而成。男主人张瑞杰本科就读于上海中医药大学,还在日本学了西医,回国后一直致力于推广中医文化。

别看这书屋只有90平米占地面积,屋内藏有共计1万余册书。这些书也不是想象中蒙着灰的老旧刊物,而是诸如《东京本屋》《我的名字叫红》《奥斯维辛的小图书馆员》等畅销作品。书架上还有不少小玩具,说是村里小朋友来玩,谁喜欢就可以拿走一个。

只有90平米占地面积的书屋藏有共计1万余册书。

而屋外的小院子更是一番新天地:海棠、绣球、多肉以及更多叫不上名字的花花草草伴着风铃声摇曳,刚结的蓝莓果酸酸甜甜,还有小猫小狗跑来跑去。这一天下着雨,外头稻田里的水更显得一望无际。透过书屋的落地窗向外看,仿佛自己置身于一个仙境小岛。

“薄荷香文苑”。

平日夫妻俩就住在书屋二楼,但凡有人在家便将书屋开着,倒也随意。有趣的是这书屋“只借不卖”。“也没啥手续,登记下就好了。”张瑞杰笑言,他们也不怕“丢书”,因为只要有村民想看,书借多久都没关系。还有个年逾六旬的老伯,他想看的书恰好屋里没有,陈君芳便帮他在网上买。这么一来二往,老伯还养成了“找君芳网购”的习惯。

“书屋确实是不营利的,靠我们的积蓄和朋友们的帮助在养着。”张瑞杰告诉澎湃新闻,“有朋友说要看我们这书屋到底能开多久。我说我们一没产品,二没商业模式,反正靠情怀走一步是一步。”

“但我们很骄傲的是,村里不少年轻人如果回来了,都会来书屋转转,还会带邻村的、市区的甚至外省的朋友过来看看,说这里是他们的骄傲。”陈君芳很欣慰,在这个被稻田包围的书屋里已经举办了无数活动:有上海作家协会30余位会员的写诗吟诵、台湾戏剧教授张纹龙的戏剧艺术交流、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中草药互动体验、中国油画院课题组导师张立农对写生基地建设可行性的探讨……

更有很多时候,活动的主角就是那些朝夕相处的村民。张瑞杰说:“村里的老人也有讲述的需求,他们或许认字少、学历低,但不代表他们没文化。农村有农村的文化,有的老人说起村里的民俗、植物或农业,也让人听得津津有味。”

而这对可爱的夫妻,显然不仅仅想办好一个“农家书屋”。对于热爱的农村,他们还有很多想法,比如自己种大米、酿酒、制作传统糕点,将24个节气所对应的饮食与民俗推而广之;在村民中做好中医科普,建一个中医文化村;甚至还想在稻田里摆一架钢琴,开一场大自然里的音乐会。他们笑言:“想法太多了,希望慢慢都能做好。”

陈君芳和张瑞杰。

全民藏书的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从古至今,朱家角人都“爱书、读书、藏书”。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朱家角全镇民间藏书就超过10万册,是镇图书馆藏书的10倍,超过了青浦21个乡镇图书馆藏书的总和。1991年初,首届民间藏书开发利用研讨会就在朱家角古镇召开。

不仅有藏书大户,更有“全民藏书”。藏书者有八十高龄老者,也有普通的家庭主妇,还有十岁儿童。据2007年的统计,镇上周陀星老先生家和赵建珍家的家庭藏书都近万册;全镇11000户家庭,藏书户达到了80%以上;全镇民间藏书总数达到56万册,户均50余册,人均16册,藏书千册以上的家庭有51户。

为了普及藏书和用书,朱家角曾先后举办全镇性的特色家庭文化展、“深化利用民间藏书资源”探讨会、新老藏书家联谊会、“知识就是力量”演讲会等,还编写了《地区民间藏书联合录》,把读、用、藏书作为五好家庭评比条件。这个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小镇不仅成为全国第一个申报“民间藏书之乡”的文化古镇,更是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称号。

“据统计,10年来朱家角民间藏书量在原来的基础(2007年统计)上又增加30多万册。”朱家角镇文体中心主任钟建军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民间藏书也随着朱家角旅游文化发展,未来他期待民间藏书博物馆、展览馆能在这片土地上拔地而起。

除了爱藏书,朱家角人也富有创作热情。钟建军称,十年来朱家角的读书会创作组创作文艺作品120余部,有戏曲、歌曲、诗歌、小戏、小品、故事等,不少作品还获得奖项:非遗作品《江南船拳》获中韩文化交流最具民俗特色奖、田歌《插秧天》获北京国粹与原生态比赛银弦奖、田歌情景剧《角里人家》获上海市文化专利、歌曲《阿婆茶》《翰墨颂》获上海群文新人新作优秀奖。

打造“阅读小镇”,让更多人驻足

朱家角是一座拥有每年500万人次客流量的旅游小镇。在过去,游客基本是“上午来,下午走”。而今朱家角希望通过越来越多的文化空间让人“留下来”。

比如2015年12月,上海三联书店的首家实体书店在朱家角正式开业,并落户于古镇游览的必经之路。500平方米的场地不仅售书,也经营咖啡和各种文创产品。这还是国内首个提供图书定制、按需印刷的体验空间,来到这里的读者可以定制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书。

“最难得的是,这家三联书店的营业收入里,书的销售比重占了一半以上。”周思琴如是说。

这家三联书店的营业收入里,书的销售比重占了一半以上。

又比如身处朱家角最繁华的地段——放生桥右侧的“角里书房”。据悉这个名字有三个出处,一是“角里”二字恰契合这个书房的三角形模样,二是朱家角又名“角里”,三是希望这间小小的书房能走进人们心中的那个角落。

一开始,“角里书房”的狭小格局让许多商家对它望而兴叹,要在仅有32平方米的空间开一个综合性书店几乎也不可能。“角里书房”的创始人叶文刚称,经过长达两个月的讨论与规划,他们决定参考日本那家只卖一本书的书店——森冈书店,把小而美发挥到极致。

开业那天,“角里书房”结合当下热点,就只卖一种书——《人民的名义》。最近“角里书房”的主题是东野圭吾,全店就只卖东野圭吾的小说,也吸引了大量游客驻足。

最近“角里书房”的主题是东野圭吾,全店就只卖东野圭吾的小说。

除了实体文化空间,每个周末的水岸市集也成为朱家角特别的文化风景。叶文刚介绍,市集每月都有不同主题,每月第三周专门是图书主题周——来自上海外文书店的大量原版书,来自中国出版集团、世纪出版集团的新品图书都来“摆摊”,颇有文庙书市的味道。

叶文刚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在未来,我们还计划依据朱家角 ‘阅读小镇’的定位打造古镇的住宿酒店,比如酒店大堂24小时的阅读空间,比如每间客房都有不同的读书主题,甚至当游客离店后可以自行带走2-3本书。我们的设想是尚都里每家商铺都有书,不管是花店、咖啡店、服装店、餐厅,都有相关主题的书,我们一起重塑朱家角的文化形象。”

    校对:余承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