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首位萤火虫博士自投80万护萤,“武汉萤”有望回归东湖

澎湃新闻记者 周琦 实习生 高亮
2017-06-06 16:16
来源:澎湃新闻
直击现场 >
字号

双手微微托起,手心一点荧光闪闪上升,付新华慢慢站起,爱怜地看着眼前萤火虫上升。付新华是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副教授、中国首位萤火虫博士,他成立中国内地首个萤火虫研究及保护公益组织:湖北省守望萤火虫研究中心,并在湖北通山大耒山建立中国首个萤火虫保护地。

付新华向小朋友展示萤火虫。  本文图片均由湖北守望萤火虫研究中心提供
此前,位于东湖磨山景区的萤火虫主题公园运营过程中,饱受争议。6月6日,东湖磨山景区处长李正兴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他们希望和付新华合作,共同打造一个萤火虫自然栖息地,让“武汉萤”(付新华2010年在武汉江夏发现的一种新品种萤火虫)回归东湖。

6月3日晚8时许,澎湃新闻在湖北咸宁市通山县厦铺镇桥口村大耒山的萤火虫生态保育园看到,道路两侧萤火虫聚团飞舞,荧光点点,数千只萤火虫像水蒸气一样缓缓从草丛中升起。

不远处还有一个一百多平方米的小空间,付新华说,17年来他研发出的工厂化萤火虫繁育技术,在这里可以繁育出8万只萤火虫,这一百多平方米的空间主要分为两部分,一边用篮子盛土加以引水打造适宜萤火虫幼虫生长环境,另一边将成型萤火虫放置纱网之中,便于交配。

位于湖北通山大耒山的萤火虫生态保育园。

付新华团队将稻田从村民手中流转过来,采用保护水生萤火虫的耕种方式,包括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不打除草剂等,改善水稻田的生态环境,将室内繁育的水生萤火虫,释放到种植水稻的水稻田中,使水稻田萤火虫数量增加。

付新华说:“大耒山萤火虫生态保育园复育初期有500只,现在萤火虫总量达到3万只。单日能飞出6000只,非常漂亮。”

当晚,李正兴看到大耒山漫天飞舞萤火虫的场景。他告诉澎湃新闻,东湖萤火虫主题公园运营过程中,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也引起了一些异议,磨山风景区希望同付新华合作,邀请守望萤火虫研究中心在东湖建立一个实验中心,和东湖共同打造一个萤火虫自然栖息地,让“武汉萤”回归东湖。

“不会出现放飞就死的情况。”付新华告诉澎湃新闻,他希望能尽快进驻东湖磨山景区启动萤火虫复育工作,利用东湖本身具备的良好生态条件和基础,对栖息地改造,对萤火虫进行复育,保护本地的萤火虫。也让更多的市民探索萤火虫的发光奥秘。

付新华普及萤火虫知识。

【对话付新华】

澎湃新闻:怎么和萤火虫结缘的?

付新华:我的家乡在山东,小时候并没有见过荧光飞舞的情形,2000年来武汉读研究生的一个夏天,我骑着自行车去实验室,被路边草丛里的一束光带吸引,我下车走去,发现竟是一条5厘米长的发光爬虫,这就是萤火虫的幼虫。

这次偶遇让我深深迷上夜空中这一抹光电,从此致力于萤火虫的考察和研究,投身萤火虫保护事业,到今年已经第17个年头。

澎湃新闻:萤火虫的研究考察有什么特点?

付新华:我考察的范围遍布全国,深夜背着包去寻觅萤火虫的踪迹,像大海捞针一样,找到一只都不容易,有时候找一天一只都没有。深夜考察自然生态保护区十分危险,多年在山区、野外考察,遇到过很多次毒蛇,还掉进过粪坑里去。

澎湃新闻:除了考察研究还做了哪些事情?

付新华:2008年开始,通过讲座、著述、摄影,向公众传达科学赏萤、保护萤火虫栖息地的理念,成立了国内唯一一家萤火虫环保组织:湖北省守望萤火虫研究中心。但是我觉得光呼吁还不行,一定要做实事。

2010年我在武汉江夏发现一种新品种萤火虫并将其命名为“武汉萤”,但是这种萤火虫因为极端气候影响、农民使用农药、化肥、抛荒,“武汉萤”已经功能性灭绝。后来在武汉再也没有发现踪迹。但后来我在咸宁通山再次发现了“武汉萤”,所以将萤火虫繁育基地建在大耒山,在我手里发现的“武汉萤”不能灭绝了啊!

澎湃新闻:萤火虫基地是什么时候建的?

付新华:是在2014年,在科考之中,无意发现通山大耒山自然生态、山水是萤火虫生长绝佳环境。我前后投入了自己的积蓄超过80万元,用于萤火虫保护基地的建设、复育,为了创造适合萤火虫的生长环境,还在水田两侧做了“引水渠”。

将萤火虫放至野外,自然复育,相当于生态的恢复。距水田不远处还有100余平萤火虫的繁育基地,这100平的繁育基地,每年繁育了8万余只萤火虫。

守望萤火虫保护组织对村民教育、普及一些保护萤火虫的相关知识,做一些保护性的项目,奔走宣传保护萤火虫的理念,还雇用了四五名当地村民帮我们养萤火虫、种水田。

澎湃新闻:国内投入到萤火虫保护工作的人多吗?

付新华:很少有学者在研究萤火虫,国内像我们这样成立保护组织、建立保护基地的只有我们,希望有更多的有识之士能加入我们,团队加上繁育基地的人员只有8位,还需壮大一些,但是进入到保护组织也不仅靠着一腔热血,也需相应的专业知识。

澎湃新闻:为什么会有创立萤火虫繁育基地的想法?

付新华:2013年,我发现有很多把萤火虫捉到城市里放飞、在网上售卖的现象,加之萤火虫数量的锐减,萤火虫本身在中国数量越来越少,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的污染破坏,萤火虫会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人把萤火虫抓到城市里面进行放飞,对它们的生存会造成一个釜底抽薪的负面作用。

澎湃新闻:创立“守望”萤火虫保护组织的初衷是什么?

付新华:保护萤火虫组织创立的初衷就是为了保护萤火虫,2013年前后,有很多人去抓、放萤火虫,用于商业目的,我最初就是为了反对这个不好的行为,成立萤火虫保护组织。加上我的专业知识,成立了萤火虫复育基地,萤火虫现在某些种类数量非常少,总体上虽然没有处于濒危的状态,但处于一个亟待保护的状态。

保护组织不仅通过野外复育,室内繁育,还组织一些亲子插秧活动,让小孩子亲身参与到保护萤火虫的行动中。为了营造萤火虫最佳生存环境,我们发明出“亮火虫大米”,从秧苗到大米的整个生长过程中不打农药、不施化肥。

澎湃新闻:会出现“萤火虫放飞即放死”的现象吗?

付新华:对萤火虫做复育怎么可能放死呢,从外面抓的萤火虫做展览,那肯定两三天就死了,城市的萤火虫一定要做复育。

我们要在东湖做复育,6月5日,东湖邀请我去就是选取复育点,包括栖息地的改造,生态恢复,保护本地的萤火虫,让它数量多起来。

澎湃新闻:下一步希望达到什么效果?

付新华:我想着以大耒山为试验场,在此实验萤火虫复育的模式和技术,在全国各地能复制这种模式,同时能让公众近距离、方便的观赏到漫天飞舞的萤火虫,也以萤火虫作为生物指示物种,来修复我们的生态。

澎湃新闻:国外这样的组织多吗?

付新华:日本有1000多个保护萤火虫组织,他们把樱花和萤火虫视为同等的地位。我认为,萤火虫文化的根其实是在中国,我们需要保护萤火虫,并且将它的文化内涵发掘发扬出去。

澎湃新闻:打算将保护萤火虫事业进行到底吗?

付新华:萤火虫保护是我毕生的事业与追求,并且将科研作为科研保护、环境修复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最终让萤火虫飞满神州大地。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