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谭元元:开放的心态是学好编舞的第一步

澎湃新闻记者 廖阳
2017-06-06 21:13
来源:澎湃新闻
文艺范 >
字号

谁把中国编舞人的创意偷走了?去年10月上海的“国际芭蕾创作与编舞:现状与未来”论坛上,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曾这样发问。

“如果依靠道具来做一段接触即兴,你会发现全班学生编出的作品——你用衣服、我用裤子、你用头巾、我用袜子、你用伞、我用扁担——所有人跳的东西都不一样,但是跳出来的作品质感、形象是一样的。”

冯双白坦言,国内舞蹈教育常常把老师的示范动作当作至高无上的标准,学生的舞蹈学习局限于模仿,以至于舞蹈编导缺乏独立思考,创新意识匮乏。

中国舞蹈编创薄弱的问题源头在教育,基于这一现状,“上海青年编舞大师班”应运而生。

6月5日-11日,“2017上海青年编舞大师班”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举行。7天的时间里,舞蹈家谭元元将携法国编导梅迪·瓦拉斯奇分享舞蹈创作经验,来自旧金山芭蕾舞团的两位首席亦将亲身示范,为上海戏剧学院、上海芭蕾舞团、上海歌舞团、上海歌剧院舞剧团的34位学员(包括学生、演员、编导),带来一趟舞蹈编创之旅。

为期7天的大师班包括观摩、讲座、创意模拟、编舞、展演:学员们将被分作若干个小组,展开“头脑风暴”和“团队作业”,运用国际编舞的最新理念和工作方式,现学现用,编创舞段,建立编者与舞者之间的默契。大师课的尾声,还将举办一场小型原创作品展示,邀请中外专家和师生观摩指导。

毕业于上海舞蹈学校,并从这里走向世界的谭元元,饮水思源,始终对母校有着“反哺之心”。

她希望借助自己在世界芭蕾舞界的“朋友圈”,邀得更多国际编导、舞者来上海,为学弟学妹们打开“新视界”,同时也让更多中国舞蹈“好苗子”被世界认识。

“其实,中国学舞蹈的孩子都非常优秀,无论是身形、样貌、技巧还是规范度,都是世界一流。唯一不足的,就是思维不够活跃,学习不够自主,创意还未打开。”去年10月《谭元元和她的朋友们》舞蹈专场中,谭元元就曾尝试带领几个学生排演一段舞蹈。合作中,她深感孩子们性格上的害羞和学习上的被动带来的局限。

故而,今年的大师班上,谭元元和梅迪·瓦拉斯奇商量,首先要训练他们打开自我,通过各种舞蹈练习和互动,改变他们“听指令”的习惯,由被动听课转为自主思考、主动投入。

“开放的心态,积极的姿态,是学好编舞的第一步。跨出这第一步,才可能谈如何将创意融入编舞。”谭元元说。

毕业于巴黎国立音乐舞蹈学院,常年为荷兰舞蹈剧场编舞的梅迪,为学员们上起了第一堂课。这堂课名曰“打开自己”,梅迪先是教学员一组动作,再在音乐的刺激下,鼓励他们一个个走上台,从这套动作生发,跳出一段独属于自己的舞蹈。

“这不是考试。不要害羞,尽情展示自己,打开自己。不要证明给任何人看,你就证明你自己。”在谭元元的翻译帮助下,梅迪不断用这些话来为学员打气。

学员们一个个上台,有人选择跳单人舞,在舞蹈里加了一些中国元素,也有人尝试双人舞,表现一段行云流水的托举。每一个人跳完下台,梅迪总是会真诚地带头鼓掌,看到一些新鲜的动作,他的眼会跟着发光。

“梅迪只是告诉我们一些动作的构造,但没告诉我们一定要怎么编,而是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身体的控制,来创造自己的舞蹈语言。”学员王田田是上海歌剧院的青年编导,擅长编排中国舞,在大师班上,她看到了梅迪在西方舞蹈训练体系下的力量感,“中国舞讲究柔美,我希望学习他在力量上的处理,以柔克刚。”

梅迪观察,中国很多舞者都是科班出生,一成不变的套路相对多,但在大师班上,他不希望学员们模仿他的风格,而是能尽情展现自己的想法,寻求独一无二。

“七天的学习当然没可能让中国舞蹈编创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不见得每个学员都会有脱胎换骨的表现。但起码,我们希望为学员拓宽视野,看一看世界级编导的工作流程,他们如何酝酿创意,又如何将创意一步步落实,变幻为可以在舞台上跳出来的舞蹈。”谭元元说。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