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社论】献血者日,让爱心公开透明

2017-06-14 18:27
来源:澎湃新闻
社论 >
字号

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今年的主题是“你能做什么?”一段时间以来,各地都在积极发动民众献爱心,用实际行动回应这个大大的问号。

不过,从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看,中国民众无偿献血的任务还很艰巨。2016年,全国总献血量为1400万人次,人口献血率约10‰,而发达国家为33.1‰,中等收入国家为11.7‰。而随着暑假的来临,各地血站又将迎来了新一轮的严峻考验,当献血主体学生放假之后,局部性的“血荒”不可避免。

“生命,因你而奔流不息,我们爱心的一小部分却是他们生命的全部。”每遇“血荒”,媒体、有关部门往往格外强调“宣传引导”,鼓励大家立即行动起来。

多一些引导、倡议,并无问题。但若从长远看,让献血者爱心奔流不息,则不仅仅是认识到不到位的问题,还需要从制度层面采取一些切实的举措,保障献血者的权益,并让用血变得更公开透明。

一直以来,公众就有疑问,我们无偿献的血都去了哪里?这些血液到底是怎么处理的?等等,而现实中,一些地方献血者直系亲属在用血权益的落实上,也是障碍重重,百般刁难。这些问题的存在,恰恰是当下无偿献血积极性不够的症结所在。

公布用血去向,在信息高度发达的当下,其实并不难。比如可以建立无偿献血者信息库,定时发布信息,提高无偿献血者血资源的知晓率。此外,还可以利用各种公共信息平台,及时向公众发布血源情况,让老百姓充分了解血资源情况,接受社会监督。此外,让献血者的受益预期更明确,也并非不可为。

早在2015年,苏州市就修订出台了《苏州市献血条例》。条例明确规定,“通过用血费用核销信息系统能够查明献血者献血量、用血者和献血者之间亲属关系的,在办理免费用血手续时可以不提供《无偿献血证》、用血者和献血者之间亲属关系的有效证明。”同时,也要求建立信息公开透明机制,血站收支情况要定期审计公布。

说到底,并不是公众缺乏献血的热情,也不是我们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关键仍在于采血、储血、用血过程的暧昧不明导致的公信力流失,从而栓塞了献血热情。改变只能从建立公开透明的献血机制、高效便捷的鼓励措施开始。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