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港大医学院发现另一种具成本效益的镇定药选择可于急症室使用

2022-03-14 11:3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一般情况下于急症室镇静急性躁动患者的管理成本。成本以港元及2019-2020财政年度计算。

(原新闻稿已于3月7日发布)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港大医学院)药理及药剂学系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肌肉注射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Olanzapine)是另一种可于急症室使用,兼具成本效益的镇定药选择。与现时急症室常用的氟哌啶醇(Haloperidol)相比,奥氮平不但具相近的成本效益,而且有着较温和的心血管疾病特征,亦较少引发锥体外症副作用(运动障碍)。有关药物经济学研究结果已在《健康的价值》(Value in Health)发表(按此浏览期刊文章)。

 

背景

急性躁动是世界各地急症室经常遇到的情况。及时和有效的护理十分重要,有助减少患者伤害自己和身边人士的可能。在紧急情况下,一般首选方案是以肌肉注射药物快速镇静急性躁动的患者。港大医学院药理及药剂学系联同香港六间急症室临床团队共同努力完成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结果发现,肌肉注射药物奥氮平是一种可于急症室使用、能有效且安全镇静急性躁动患者的镇定药物,有关研究结果已在《电子临床医学》(EClinicalMedicine)发表(按此浏览期刊文章)。可是,由于奥氮平的药物单位成本比急症室目前使用的传统药物──即本港最常用的两种镇静药物咪达唑仑(Midazolam)和氟哌啶醇(Haloperidol)较高,医学界尚未确定肌肉注射奥氮平是否更具成本效益。

 

研究方法和结果

研究团队使用早前由香港六间急症室、多中心参与,并已经发表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数据,以比较及分析肌肉注射咪达唑仑、奥氮平和氟哌啶醇的成本效益。

 

研究团队发现肌肉注射咪达唑仑是成本效益占优的药物选择,而肌肉注射奥氮平和氟哌啶醇则具有相近的成本效益。肌肉注射奥氮平的成本价中位数较肌肉注射氟哌啶醇低(前者2467.60港元,后者2504.60港元),但效用也略低(前者可取得116.70分钟无躁动时间,后者则可得116.76分钟)。对比肌肉注射氟哌啶醇,肌肉注射奥氮平的递增成本效果比值(incremental cost effectiveness ratio,即获取每分钟无躁动时间的额外管理成本,以港元计)为每分钟727.69港元。在临床应用中,当有需要快速镇静疑似患有潜在思觉失调的病人,一般来说会倾向选择使用抗精神病药 (antipsychotics),而不会选择苯二氮卓类药(benzodiazepines, 譬如咪达唑仑),以免过度镇静病人,同时好让精神科专科医生能跟进和评估病人。由于肌肉注射奥氮平的整体不良反应较肌肉注射氟哌啶醇为少,其成本效益亦相若,因此,在苯二氮卓类药物不是理想选择的情况下,肌肉注射奥氮平可以是比咪达唑仑较佳的镇静药选择。研究团队亦发现在整体急症室躁动管理成本中,人手占成本很大部分(一般情况:占大约30至40%;排除医疗诊断费用后:占70%以上),而药物单位成本则占相对微小的部分(一般情况:占大约0.5至3%;排除医疗诊断费用后:占少于10%)。

 

研究意义

通过是项研究,港大医学院团队率先提供可用于镇静急症室急性躁动患者的三种药物的比较成本效益实据。有关实据可用以支持引入和扩大奥氮平作为医院急症室急性躁动镇定药的选择。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结果发表后,有关肌肉注射奥氮平的使用被香港医院管理局列入本地急症室指引,并加入于港岛西医院联网的急症室药物名册。研究团队预计最新的药物经济学研究结果,能推动更多的医管局医院联网采用奥氮平肌肉注射。

 

港大医学院药理及药剂学系副教授兼药物安全及应用研究中心研究主管陈慧贤博士表示:「我们非常感谢玛丽医院的工作人员,以及参与这项多中心、跨学科研究的所有医院联网团队的支持和参与。这项研究对于香港所有的急症室来说,是一项杰出的成就。」

 

此外,由于在新冠病毒病大流行期间,全球精神疾病有增加的趋势1,而急症室通常是新发精神疾病、自残、药物和/或酒精中毒,以及混合诊断的病人首次求诊的地方,是项研究结果正好凸显了探索和扩展安全及有效的药物选择,对于控制急症室紧急情况的的重要性。

 

关于研究团队

是项研究的香港肌肉注射镇静研究团队由陈慧贤博士领导。陈慧贤博士是港大医学院药理及药剂学系副教授以及应用研究中心研究主管、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名誉副研究员香港大学深圳研究院成员、医卫大数据深析实验室(D²4H)副教授,以及玛丽医院急症科及药剂部附属成员。

 

港大医学院药理及药剂学系药物安全及应用研究中心博士生及香港注册药剂师殷嘉骏先生为药物经济学研究文章的第一作者。其他共同作者包括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药剂学院 Miriam Haendler女士;玛丽医院急症科刘显俊医生;港大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内科学系助理教授李雪博士;港大医学院药物安全及应用研究中心前博士生、现任香港默沙东药厂全球医学事务组劳石坚博士;港大医学院临床医学院急症医学系名誉临床教授、玛丽医院急症科徐锡汉医生;澳洲墨尔本大学综合重症加护中心 Celene YL Yap 博士;英国伦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护理政策与评估中心Martin RJ Knapp 教授。陈慧贤博士为该文章的通讯作者。

 

陈慧贤博士与劳石坚博士亦为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该文章的其他共同作者包括港大医学院药物安全及应用研究中心前研究助理、现任香港昆泰(IQVIA)临床副研究员林琳女士;港大医学院临床医学院急症医学系名誉临床教授、玛丽医院急症科徐锡汉医生;屯门医院急症科雷俊达医生;东区尤德夫人那打素医院急症科黄志鹏医生;香港中文大学意外及急救医学教研部及威尔斯亲王医院急症科简家廉教授(Colin A Graham)及郑志雄医生;律敦治医院急症科钟堂顺医生;基督教联合医院急症科林晓峰医生及陈素梅医生;澳洲墨尔本大学重症加护学系Jonathan C Knott博士;澳洲墨尔本大学医学系及澳洲奥斯汀医院(Austin Hospital)David M Taylor医生;澳洲巴拉瑞特医疗服务(Ballarat Health Services)药剂部及澳洲蒙纳殊大学(Monash University)药物应用及安全中心David CM Kong医生;港大医学院临床医学院急症医学系前临床副教授梁令邦医生。陈慧贤博士和港大医学院药理及药剂学系药物安全及应用研究中心共同主任、药理及药剂学系系主任兼罗肇群简宝玲基金教授(药剂学)及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药剂学院实践及政策研究系主任兼教授黄志基教授为该研究的通讯作者。港大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内科学系临床教授、孙建业心脏基金教授(心血管治疗学)张文勇教授;港大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和生物统计学分部主任、流行病学讲座教授高本恩教授;港大医学院临床医学院急症医学系名誉临床副教授何晓辉医生;基督教联合医院香港中毒咨询中心主管谢万里医生为该研究的数据和安全监察委员会成员。

 

鸣谢

是项研究得到香港特区政府研究资助局资助(编号:789813)。

 

1 Mental Health,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https://www.who.int/health-topics/mental-health#tab=tab_2).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