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肠癌肝转移不再是“晚期”,快速康复新模式加快患者术后恢复

澎湃新闻记者 屠俊
2017-06-17 18:52
来源:澎湃新闻
身体 >
字号

“11年前,是他们把我这个肠癌晚期伴肝转移的患者从死亡边缘拯救回来,才能在今日与大家一样拥有健康的体魄。现在的我心情开朗,精神抖擞,对今后的生活更充满了信心。”70岁的严惟明先生,2006年2月8日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了肠癌原发灶和肝转移灶的同期切除手术,至今未出现复发和转移。

近年来在中山医院结直肠癌中心确诊为转移性肠癌的晚期患者,经过规范化的多学科综合治疗重获新生,平均生存时间超过10年,最长14年,年龄最大的患者已经是90岁高龄。在近日召开的第十三届上海国际大肠癌高峰论坛,他们用切身的经历告诉大家肠癌并非不治之症,只要经过规范化的综合治疗,也有机会获得临床治愈并长期健康生存。

近年来,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逐年升高,在大中城市已成消化道排名首位的恶性肿瘤。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在国内创新“快速康复外科(ERAS)+微创外科”相结合诊治模式,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幅达12.8%)、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据悉,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国外已较为普及。中山医院普外科秦新裕教授介绍,11年前,中山医院结直肠外科在国内最早引入快速康复外科的理念应用于结直肠癌手术,并与麻醉科和护理部密切合作,采取一系列围手术期举措,加快患者术后恢复。

早在2006年,中山医院启动77例患者“快速康复外科+微创外科”的探索;至2012年获益患者增加至597例。普外科许剑民教授透露,前瞻性临床研究已发现,相比传统围手术期方案,“快速康复外科+微创外科”的诊疗模式优势明显。患者术后营养状况更好,应激程度更轻,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的表达水平下降幅度小,胃肠道功能恢复加快。

数据统计显示,术后平均住院天数由7天缩短至5天;住院费用下降15.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12.8%。不过专家表示,这一理念在临床进一步应用,还需多科室协作,以及患者家属的通力配合。

融入快速康复理念,离不开发达的微创外科技术。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许剑民教授领衔的结直肠癌诊治团队已完成1300多例机器人结直肠癌根治手术,居全国首位。团队总体微创率达91.2%(腹腔镜+机器人),同时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开展机器人肠、肝同期切除手术疗效和安全性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去年,团队还牵头制定国内首部机器人共识、卫生部操作指南,为国内同行开展机器人结直肠癌手术提供了操作规范和可参照的标准流程。

如今,肠癌肝转移还是不是疾病的晚期状态?如何对结直肠癌做到早防早治?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具体操作有哪些?澎湃新闻记者专访了许剑民教授领衔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结直肠癌诊治团队成员内镜中心钟芸诗教授。

澎湃新闻:肠癌肝转移还是不是疾病的晚期状态?

钟芸诗:肝脏是结直肠癌血行转移最主要的器官,在所有结直肠癌患者中发生率高达30%~50%,其中15%~25%的患者在确诊肠癌时即合并有肝转移,另有15%~25%的患者在肠癌原发灶根治性切除后发生肝转移。如果这些病人没有接受治疗,中位生存期仅为6.9个月,5年存活率接近于0,肝转移是结直肠癌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转移是恶性肿瘤的基本特征,但并不是说转移就一定是恶性肿瘤的晚期。在所有的消化道肿瘤转移中,肠癌肝转移有其特殊性,被医学界认为可治,或者说是疾病的特殊状态。与其他的消化道肿瘤不同,肠癌的转移灶很大可能仅局限于肝脏,不伴有其他地方转移。通俗地说:出现了肝转移,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有其他地方的转移,只要手术能切除肝脏的转移,可以获得和没有肝脏转移类似的治疗效果。

手术切除肝转移病灶仍是目前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最佳方法,经手术切除后,肝转移灶完全切除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35-45个月,肠癌肝转移术后患者5年的生存率达到将近50%,要优于一些没有转移的恶性程度很高的三期肠癌。

对于一些有肝转移的肠癌患者,以前需要通过2次手术切除肠癌原发灶和肝转移灶,两者之间间隔2-3个月,对于患者的创伤巨大。随着腹腔镜和机器人的使用,我们率先在国际上提出了一次手术同时切除肝转移灶和结直肠癌原发灶的治疗理念,经过经10年的实践,证明一次手术能大大降低手术对患者的打击,有效降低了手术创伤和手术费用,且不增加手术并发症。

另外,部分肠癌肝转移患者在就诊时已经失去了肝脏病灶手术机会,或者只能肝脏病灶部分切除,我们可以采用综合治疗的手段,包括化疗、分子靶向治疗、消融治疗以及其他治疗,把肿瘤控制在长期不发展的状态。肿瘤既不会迅速变大,也不会很快转移,也不会对其肝脏功能造成很大影响,既把病情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内,也保留患者的生活质量,正常回归社会。

澎湃新闻:如何对肠道肿瘤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钟芸诗:对于结直肠癌,中国早诊早治的现状还并不令人满意,早期病人还是低于整体病人总数的10%,而在欧美等地区,早期病人占30%左右。对于肿瘤局限于黏膜层的早期患者,5年生存率可超过95%。

我们建议,50岁的普通人群如果从未做过肠镜,即使没有任何症状,也要做一次肠镜检查,如果没有异常可5年后再做一次。如果有大肠癌的家族史,40岁或更早就应该进行肠镜检查。

我们现在一年肠镜的检查量在40000例左右,其中切除的息肉病例一年在6000例,如果不经过肠镜的诊断和治疗,这些病人很可能会产生癌变,这也是我们一直推广大肠癌早期筛查的原因。

尽管粪便隐血试验价廉,易操作。不过仅有50%的大肠癌和30%大肠息肉粪便隐血试验阳性,例如痔疮、胃溃疡、小肠出血都可能会导致假阳性,因而粪便隐血试验的准确性不是非常高。而肠镜作为筛查大肠癌最重要检查手段,能对肠道进行直接观察,尤其是对于反复数次粪便隐血试验都是阳性的患者,一定要进一步肠镜检查。

如今,肠道肿瘤从早期、中期到晚期,我们都有一系列方法来解决患者的病痛。早期病人有些不需要开刀,通过内镜就能把息肉切除;中期,我们有非常好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让患者得到综合治疗;对于无法手术的晚期患者,可以通过放化疗、分子靶向治疗、介入治疗以及其他治疗来控制肿瘤,如果出现肠梗阻,我们还可以通过支架等很多微创手段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澎湃新闻:能不能详细解释一下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钟芸诗:快速康复外科是新的临床治疗模式,是指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应用各种已证实有效的方法以减少手术应激及并发症,加速病人术后的康复。它是一系列有效措施的组合而产生的协同结果。

中山医院结直肠外科于2006年国内最早引入快速康复外科的理念应用于结直肠癌手术,并与麻醉科和护理部密切合作,采取一系列围手术期举措,包括术前与患者充分交流、无需口服抗生素和肠道准备、无需术前禁食、无需麻醉前用药、无需常规放置胃管、采用胸段硬膜外麻醉和镇痛、采用尽量小切口、无需常规放置引流;术中注意保温、控制补液量;术后早期离床活动、术后口服非阿片类止痛药、术后预防恶心呕吐、术后促进胃肠蠕动、术后早期拔除导管、围手术期口服营养支持、审查患者依从性等等。与此同时,结合中国传统医学,采用泡饮中药大黄、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外敷芒硝等,来预防肠梗阻和促进术后肠道功能恢复。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