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高校空间|中国人民大学:师生与居民如何共享校园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林麦凌
2017-06-21 16:23
来源:澎湃新闻
市政厅 >
字号
中国人民大学的开放校园内,师生与居民共享公共空间。视频拍摄:林麦凌,视频剪辑:澎湃新闻实习生 吴峻(01:22)
中国人民大学的校园不大,地处于寸土寸金的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头,紧邻中关村。从2012年我进大学起,校园内的大部分建筑时断时续地进行着翻修工程,如今形成了三种色彩为主的格局:

校园内西北部分,有恢宏大气的明德楼和如论讲坛,主体呈现朱红色,明德楼是一座大型单体教学建筑(包括明德主楼、明德商学楼、明德法学楼、明德国际楼和明德新闻楼),是相关专业的教学楼和行政办公楼;

校园北部大部分地区是宿舍楼群和家属楼群,主要由红白两色构成,是人大师生和普通居民的生活区域;

校园东部和南部则由公共教学楼、科研楼、图书馆、田径场和一些配套建筑构成,主要承担着公共教学的功能,主体呈现绿白相间的色彩。

朱红色的明德楼(上图),绿白相间的教三、教二和藏书馆(中图),家属楼(下图)。本文图片均由许梦甜拍摄

和其他高校校园不同的是,人大校园内有很大一片分房年代遗留下来的家属楼群。大部分家属楼是红砖灰墙的房子,这十多年来几经流转,楼房内大部分的居民已经不再是人大的教职工了,多数居民都是年龄偏大的中年人和老年人,同时也有人大的学生或是计划考研来人大的学生租住,还有一些在人大附近务工的人租住在里面。

过去家属楼区的道路十分泥泞,乱搭盖的现象比较严重,还有一些无人管辖的荒地,家属楼群一直是校方治理校园的一个棘手问题。对校方来说,人大内的居民显然不在校方的管辖范围,校方对家属楼群的整治工作比对教学楼的外观修缮要困难许多;对居民来说,校方又不可能承担起像物业公司一样的责任,不能像住宅小区的居民一样提出诸多诉求;而对学生来说,要和不同于师生的群体共用校园空间,这种差异来自于年龄、文化程度和生活经历等诸多方面。

因此,比起单一师生群体的校园,人大的校园管理工作显然要复杂许多。那么在这么一片不大的校园空间里,居民和学生是否可以都找到自己舒适的空间生活、休闲和娱乐呢?

今年5月,我对人大校园的几处公共区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观察,主要集中在家属楼群附近的区域,包括公共草地和明德教学楼前的大广场以及居民生活区域。

整齐划一的家属楼群

我发现人大的校园空间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居民和学生在校园内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生活舒适区。大体可以分为以下3点:

1.意料之外的明德广场

明德大广场在欢迎新生入学和毕业的时候可以承担起大量人群集聚活动的功能,但平时这么大的广场似乎显得有些空旷。我发现明德大广场实际上是带着孩子的教职工和居民最喜欢逗留甚至特意前来休闲的区域之一。

因为明德广场比周边道路略高,一般车辆不会进入该区域,于是很多家长会带着孩子来到这个平坦又干净的大广场上进行一些体育活动,比如轮滑、自行车和一些球类运动。而一些随家长途经此处的孩子,也会在此处快乐的奔跑嬉戏,相比校外街道,由于广场自身带有的安全感,此处的家长们会更加放松一些。

与明德广场类似,学校自身的教学空间和平台也能给居民提供十分便捷优质的服务,游泳馆的非教学时间是对公众开放的;居民可以在人大的一些体育场馆进行付费的运动,特别是教师的孩子和居民的孩子,放学后一般会在人大的小足球场进行体育“课后补习班”,这显然实现了校方、师生和居民的三赢局面。

同时,校内一些专有场地的管理也十分规范,很少发生居民打扰侵占的现象。比如世纪馆前的专业足球场地,平日不许师生和居民进入,只在毕业季和特殊活动的时候才会开放,也鲜有人破坏这条规则。

对外开放的足球场,每天傍晚总是有许多小孩在这里学习足球,不远处是一个小型的攀岩设施

2.零碎但利用率高的绿地空间

人大的绿地空间十分零碎,但分布均匀,校园内各个角落都有可以驻足休憩的场所,所有的绿地都是开放的,利用率很高,同时整洁度和维护情况也较好,是师生和居民休闲的好去处。

人大最有名的绿地是一片草地,叫教二草坪,和此前国内出现的一些校园草地禁令不同,这块草地完全提供给遛狗的老人、嬉闹的孩童、休憩的学生和玩kickball的外国人。但草地的维护确实是一个漫长的工程,特别是在冬天,整个草坪往往会变得十分凋敝,幸好北方的雪也给了游人和玩耍者一个新的休闲方式,学生们喜欢在这块草地上堆雪人。

周末在教二草坪的街角时而有人表演歌唱节目,时而有人表演乐器类节目,偶尔还有话剧社在草坪附近的街道内成群结队的喊口号宣传最新话剧,而草坪和教学楼间的街道上也常常摆有各种社团活动的宣传摊位。

彩虹的下方就是教二草坪,同学在放学后聚集在草坪上进行活动

校内的另一个小型公园——百家廊区域,是居民聚集促膝畅谈的好场所,也是孩子们玩耍的好地方。百家廊由一个圆弧形的长廊构成,前面形成了一块圆形的小型广场,广场旁边是一处名叫一勺池的小型喷水池,而背后则是一小块草坪形成的高地。水池和高地都是孩子们玩耍的好地方,而早晨的百家廊前则有跳舞的大妈、学习武术的中年人和拉二胡的老人家。

百家廊

3.富有生活气息的家属楼群和宿舍楼群

对于生活在这个片区的居民和学生来说,这个区域十分有生活气息,有水果摊、小吃店、便民市场和汇贤超市等服务点。同时在家属区的一些一楼的居民会把自己的家往外拓宽,建一些小吃店打印店,以满足学生赶时间往往就近吃饭打印的需求,倒是颇为符合简雅各布斯对街道的期望。

家属楼群

近几年学校一直在对家属楼群及其附近的区域进行修整,主要在拆除一些违章搭盖的建筑的基础上,将虽不宽阔的马路修整平齐,铺上柏油沥青;将信息楼后一块原有闲置的荒地改建成了一片开放的小型公园;把人大出版社的原图书库房改建成了“明德书店”,并保存了附近原有的一个菜市场“便民市场”,既满足校园整洁美观的环境,又尽量满足中老年居民的生活需要。

由荒地改建成的校内公园

前些年,靠近人大书库附近的荒地总是让人步履匆匆,既不愿久留也没法休憩,如今由荒地改建成的公园和西面不远处的“明德书店”已经成为了各个年龄段的居民、教师和学生最喜欢的休息区域之一。

在由荒地改建成的公园中看报的老人

或许会有一种观点认为,校园应该是封闭的,不应该对校外人员开放,以维持校园干净整洁的环境。但由于人大家属楼群的客观存在,校方没办法把家属区的“闲杂人等”都搬迁出校园。而事实则让我们意识到居民和师生共同生活的人大校园,同样保持了清洁和安全的校园环境,而且比起单一学生群体的校园环境,此处更有了动人的烟火气息。

用简雅各布斯的观点来看,街道活力给校园注入新鲜的血液,提供街道瞭望的居民则增加了校园的安全性。一些家属区的居民们会在校园内做小生意,有大商场不能提供的修补衣服的裁缝店、修车摊、水果店、夜市售卖等等服务,有力地填补了师生生活需求的空白点。

人大校园空间的利用情况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校园空间并非要追求居住者的同质化,不同年龄的居民可以在不干扰教学秩序的情况下使用学校的一些特有设施,同时一些居民又可以给师生们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

虽然中小学校应该通过封闭校园保障未成年学生的安全,但因为有了活动的居民和活跃的生活空间,更为开放的大学校园空间则可能是安全感更强、安全系数也更高的。只要校方能提供一个卓而有效的管理规范,我认为居民是不会打扰到正常的教学秩序,同时居民们又可以给师生提供便捷的服务,于居民自身而言又能享受到校园生活提供的一些便利,可谓是校方、师生和居民三赢的局面。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城乡发展与规划系研究生)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