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纪念|在相声圈,为什么唐杰忠当得起“佛”字

疼叔
2017-06-20 17:15
来源:澎湃新闻
逝者 >
字号

唐杰忠先生去了。我们称他为“笑佛”。

在唐老驾鹤西去后,特意刷了下微博,在社交网络的悼念中,德云社演员中孙越发了悼念微博,而他一人,对于唐老的评价却是最中肯,最真挚的。

孙越写道:“笑佛已去,回极乐!您一路走好”。

孙越是相声名家李文华先生的外孙,就是当年给姜昆捧哏的干瘦老人。在李文华老爷子声带手术告别舞台后,相声圈的人情冷暖,养过10年大象的孙越恐怕最清楚。

唐老,艺术内外,都有“佛性”。

从有相声白沙撒字开始,相声就是“撂地”演出,刮风减半,下雨全完。为了聚拢观众,相声艺人不得不给围观的人群使个“拴马桩”,类似伦理梗“我是你爸爸”,“谁走谁是王八”。在传统相声里,荤素搭配,是当时相声艺人为生存吃饭不得已的选择。

在解放后的1950年代,文艺革新就成了新主题,这其中就以侯宝林先生为代表。侯先生半辈子撂地演出,改革了相声中的糟粕,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唐杰忠老师顺势登场。

作为部队文工团的青年演员,唐杰忠接触相声算晚的,他拜相声大师刘宝瑞为师,相声本身功底扎实。但由于他没有经历过解放前小剧场和天桥地摊,所以唐老的形象就是一贯正气,这也间接造成了唐老捧哏风格的“温”。

一个包袱响不响,捧哏演员翻得怎么样至关重要,但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唐老的风格却和一种新兴相声形势契合,那就是——歌颂型相声。

唐老曾说,他从见马季第一眼,就从心里“爱上了他”,而“嫁给”马季,就等于嫁给了当时的歌颂型相声。

相声本身的意义是讽刺,是针砭时弊,但马季先生却将歌颂型相声发扬光大,配合时代背景,这是相声自身改革求生之路。很多人知道唐杰忠是因为《虎口遐想》类型作品,但其实早期他和马季合作《海燕》《新桃花源记》《友谊颂》才是那个年代相声的写照。

而唐老慈眉善目,说话不疾不徐,面带喜庆的外表也和歌颂型主题不谋而合,在马季强大的叙事能力下,唐老的平铺直叙显得如此顺理成章。

可以说,从那时开始,唐杰忠就一直将自己定义为量活的“绿叶”捧哏,而“渡人”的主题就是唐老“佛性”的又一体现。

《友谊颂》

在中国的曲艺事业发展中,除了京剧,相声可谓是受社会因素影响最深的艺术门类,因为相声有嘴就能说,创作门槛相对曲艺较小,所以在改革开放之初,我们通过电视,又重新认识了为姜昆捧哏的唐老。

实话实话,姜昆早期作品之所以出彩,在于创作者梁左的生花妙笔,而年轻时的姜昆则属于相声捧哏中的“帅”字,通过电视能将作品和教育意义最大化。

但姜昆有个问题,他并非属于“冷面”,而是说着说着自己会笑,而在吐字叙事方面,有时会略显急躁冒进,而这时,他就需要唐杰忠老师这个搭档。

如果逗哏演员是风筝,那么捧哏演员就是放风筝的人。可以说,姜昆当年的表演风格是个基本功扎实、高配版的岳云鹏,需要一个老成持重的捧哏帮他“收线”,把握节奏。

《虎口遐想》

而由于姜昆本身戏太足,这个捧哏还要做到无声处翻响包袱,所以唐老就是当时合作姜昆的不二人选,也能在各方面提点这位师侄。

但对于唐杰忠,还要一个被遗忘的细节不能不提——那就是,他提点了大山。

在1980年代末,我们期待国际社会的认可, 大山的出现就是一个文化标志——一个外国人被我们的传统文化折服。而在大山出道的表演中,他和师傅姜昆出演的《名师高徒》《金刚腿》这类作品中,唐杰忠都是把控节奏的那个,把表演的彩头留给了姜昆和大山。

可以说,唐老打心底里认同自己的“绿叶”角色,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说,“就我个人来讲,我谈不上表演艺术家,就是一个普通的相声演员。我这个人没什么长处,就是热爱相声。”

而对于自己受到欢迎,他依旧归功于搭档。“他们逗哏,我捧哏,我们之间的合作都很愉快,很成功,我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好的东西。”

《名师高徒》

在郭德纲和德云社火爆后,部分中国相声演员感到了不平衡,因为郭德纲的出现,让混日子的一些人再也混不下去了。所以,部分人选择了站队。

而在此时,相声圈内众生百态各有选择。马季先生选择为德云社送匾,马老认定只有相声回归小剧场才有出路;而石富宽则选择和德云社一起演出,为郭德纲压台。在德云社20年大庆时,为老郭主持的则是公子马东。

还一部分人,却从郭德纲相声的“伦理哏”进行发散,还有一位大师甚至表示郭德纲给观众表演时间长,演出内容多是对相声的伤害。

在如此环境下,唐老从未站队。在谈到郭德纲时,唐老先肯定的就是——相声,笑是第一位的,“相声主要还是娱乐性。因为相声的特点就是让人发笑,从笑声中受到教育,所谓寓教于乐吗,是这么个意思。”

“说到雅和俗的问题,相声追求的就是雅俗共赏。说相声俗,指的是通俗,因为相声是广大听众非常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最接近老百姓,而且能最方便、最直接地表达他们的情感,因为人们生活当中就离不开快乐,离不开笑声。”

的确,唐老一生就是在让喜爱他的观众发自内心地笑,无论是哪个时期,无论怎样的社会背景,他都从未忘记这点。

但可惜,懂这个道理的太少了。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