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文芷婷︱“未来之国”:巴西的“窍门儿”、危机与奇迹

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文芷婷
2017-07-08 11:54
来源:澎湃新闻
上海书评 >
字号

谈到巴西,足球、海滩、狂欢节等大致勾勒出常人对它的印象。所列种种,既让巴西人自豪,亦让巴西人尴尬。因为它们似乎仅仅是浮华和香艳的象征。然而,被葡萄牙殖民者视为“人间天堂”的巴西,享有上天的馈赠——亚马孙热带雨林是世界上最珍贵的资源之一。如今,巴西民主政治走上正轨,荣升世界第七大经济体,是代表新兴强国崛起的“金砖四国”成员之一,且已实现能源自主,成为世界主要能源出口国之一。

俨然,巴西是一个正在崛起或者说已经崛起的地区性大国,称其为“未来之国”,是引用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巴西:未来之国》一书中的比喻——“巴西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明,它注定会在世界的未来发展中成为最重要的角色之一”。拉里·罗特,曾驻巴西十四年,先任美国《新闻周刊》驻里约热内卢记者,现任《纽约时报》文化记者,同时为巴西媒体撰写时事评论,是一位世界公认的巴西通。他笔下的《赤道之南:巴西的新兴与光芒》([美]罗特著,郭存海译,中信出版社2011年版)以一种更客观的角度展示巴西,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结构、能源及外交形象等维度,追溯其四十年来的巨变,还原了一个深刻、真实而严肃的巴西。

所谓“窍门儿”

乐观主义是真正的巴西精神。巴西人自认是“真诚的”,并将这种真诚奉为个人和民族的本性。他们的人际交往经常是热情的、友好的,即使是泛泛之交也是如此。在巴西,这是生活的阳光的一面。然而,与这些特点并存的,是其它一些不太如人意、长期引发巴西人矛盾的特点。巴西推崇和宣扬平等理念,而实际的社会运作却是高度分层化的,阶级、种族和性别间的差距不断扩大。那么,是一种什么手段方式使得不同的阶级、种族在这一高度分层化的社会能够紧密地相连和流动呢?答案,即是为巴西人所普遍默认和接受的社会规范——“窍门儿”。

“窍门儿”的寓意是绕开那些阻碍个人或组织实现某种目标的法律或社会惯例所需的技巧,类似于“关系”或“后门”。正是由于许多机构腐败且效率低下,巴西人比其它地区的人更倾向于抱团,互帮互助。“窍门儿”作为一种贯穿社会关系和达成社会目的的手段,具体化成一种变相的贿赂——“感谢费”。结果,他们办事就找“窍门儿”,建立各种迂回解决问题的非正式的、平行的机制。其重点在于互相关照,或者同有能力给予关照的人建立持久的私人关系。

唯“窍门儿”是从的社会风气盛行,使法律处于受人鄙夷和排斥的地位。因为只要有门道,有窍门,无论律法怎么写,与位高权重者疏通关系,便总是可以实现法外开恩,宽恕不法之举。即使巴西已经转型为民主国家,但民众并未能感受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权力的人凌驾于法律之上,警察机构不被信任,甚至让民众感到害怕。因此,法律成为了滥施权力和胁迫的工具,而非彰显正义之用。

除此之外,巴西浓重的等级观念实际上已经融入了法律,以权力和金钱为衡量指标,区别对待。等级观念下的阶级分层给巴西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塑造带来了诸多扭曲现象,庞大数量的中产阶级不是同情那些地位低于自己的人,而是倾向于模仿他们渴望加入的精英阶层,强化源于奴隶和殖民时代“主仆有别”的思想。不得不承认,作为一种疏导社会关系的手段,“窍门儿”之风在巴西等级社会中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但是于法治社会而言,它必须要得到整肃。底层人士要想寻得“窍门儿”并不容易,他们无财无权,事实上也很难融入这种社会氛围。

巴西的社会矛盾在与“窍门儿”相关的腐败和等级制度下进一步激化,但是在建设民主国家的道路上,公民和政治领域也出现了一些类似变革的信号。一批富有改革精神的年轻检察官身先士卒,特别敢于对政府的腐败和滥用职权的丑闻提出抗议和诉讼。然而,源于奴隶和殖民时期的等级观念以及根深蒂固、流传极广的“窍门儿”之风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和剔除的,针对这些反腐案件的许多调查最终不了了之。但是笔者认为,只要存在着不愿接受或屈从的群体,便反映出了巴西社会变革的最初信号,这本身具有重大的意义。

种族天堂与丛林里的民族主义

“窍门儿”是巴西人所普遍默认和接受的社会规范,而种族主义则是巴西人羞于启齿却广泛存在的社会意识。巴西自喻为“种族民主”国家,并且一直不遗余力地向外界兜售这一概念,以致几乎被全球公认为是宽容和友好的象征。于文化层面而言,巴西确实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大熔炉,文化食人主义融汇欧洲、非洲和土著元素,宽容友好且极具创造力。但是,深入到巴西社会内部会发现,巴西的族群关系并非是其所描述的“天堂”和“神话”。“像几乎所有其他种族社会一样,现代巴西也存在着以种族为基础的社会分层”。种族主义隐藏在阶级的烟幕弹之下,聚焦于阶级,以转移公众对更深层次的种族和种族主义问题的注意力和批评。它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巴西也从来不需将种族排斥正式化,因为其本身就是社会潜规则的一部分,不同肤色的巴西人都能理解这种规则。

事实上,巴西的种族不像美国种族问题那样简单。巴西的种族划分十分复杂,其族群是由印第安人原住民、葡萄牙人、非洲黑人三者混融的结果,加之源源不断的欧洲移民及亚洲移民的到来,巴西的混血人种数量庞大。笔者认为,在任何一种社会中,解决种族问题的第一步是承认它的存在,而巴西却自喻为是种族天堂,不愿直视本国历史的阴暗面,这无益于种族问题的解决。

巴西的民族主义是另外一种突出的社会意识,反映在对待亚马孙的态度上更为偏执。“亚马孙是我们的”这种口号可以说是自小就被灌输到巴西人的头脑中,并且在生活中反复地被强化,以至于已经成为一种民族主义的颂歌。尽管他们这般声称,但是巴西人没有意识到,他们没有在亚马孙行使控制权的手段,甚至无法向亚马孙地区的许多居民提供基本服务。这引起的是一种狂热的民族情绪,即坚信外来者——尤其是美国,企图将亚马孙据为已有,以维持和扩大“霸权国家”的主导权。

任何一个民族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民族主义,巴西拥有民族主义并不为过。民族主义情绪通过现代传媒传播是极容易被煽动的,特别是对于诸如巴西等有被殖民历史的国度。近年来,考虑到亚马孙地区“世界之肺”的特殊地位以及来自全球各地的舆论压力,巴西政府已经承诺要彻底改变对亚马孙的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巴西允许让外国参与敏感议题的勇气和意愿。但是,承诺需要证明,巴西的民族主义于亚马孙的治理和发展而言仍然是巨大的阻力。

“拉美领袖”还是“未来之国”?

尽管巴西社会存在着强烈的种族主义和民族主义,但是这些社会意识短期内没有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今天,巴西是世界上经济结构最平衡、最多元化的国家之一。2016年,巴西国内生产总值达1.77万亿美元。在巴西,被称为“绿色之锚”的农业拥有无与伦比的前景和实力。巴西可耕地面积约1.525亿公顷,已耕地4660万公顷,牧场1.77亿公顷,是全球最大的蔗糖生产和出口国、第二大大豆生产和出口国、第三大玉米生产国,玉米出口位居世界前五,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牛肉和鸡肉出口国。2009年农牧业增长4.6%,粮食总产量1.495亿吨。此外,巴西的工业实力和工艺均居拉美首位。上世纪70年代巴西即建成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基础较雄厚。2010年工业增长10.1%。主要工业部门包括钢铁、汽车、造船、石油、水泥、化工等,因此工业是巴西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卡多佐执政时期巴西政治稳定,任期内他对国家机构实施巨大改革,大力投资物质基础设施,支持社会教育和医疗建设。卢拉接任后继续推广社会项目,并且获得2016年奥运会的举办权,使巴西重新获得世界的承认,提升了巴西的国际地位。

 那么,巴西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之内取得辉煌成就,实现“巴西奇迹”,是否已经成为拉美领袖和占据世界格局重要地位的未来之国了呢?未必。当前,巴西依然面临着严重的结构瓶颈,物质基础设施的缺乏、官僚机构的庞大、低效和腐败的发展成本以及存在根本缺陷的政治制度都制约着巴西的发展。在政党内部不稳定的条件下,通过任何一项立法都需要漫长的谈判,政治交易的环境助长了腐败的蔓延。据巴西《环球报》报道,巴西官员在2003年至2010年侵吞政府资金377亿美元。可以说,当前巴西的腐败问题已超过暴力、贫穷甚至是贫富分化问题,成为巴西人最大的尴尬。

腐败问题不仅不利于维系民主制度,影响执政党的合法性基础,并且会对经济增长造成不利影响。巴西的政治体制问题,诸如行政—立法关系僵局、政党制度虚弱和与之伴随的腐败现象,进一步强化了政治文化的负面效应。

谈及外交,正如上文所提到社会风气中的“变通精神”和“窍门之道”,巴西在国际交往中重视“变通”,强调求同存异,有时甚至为了达成妥协佯称并不存在真正的分歧,营造一种其乐融融的外交景象。因而,巴西常被视为是调解国际纠纷的行家。

客观来说,现阶段是巴西谋求地区领导国角色的最佳时期。巴西的地区大国角色日益巩固,不仅体现在一体化等地区事务中,也在世界主要国家、集团对巴西的态度转变上有所反映。首先,巴西是美国政府协调拉美关系、维护西半球局势稳定和南美地区力量均势的重要选择;其次,通过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欧盟将巴西作为加强欧盟与南方共同市场及南美关系的桥梁。最后,其它发展中国家与巴西日益密切的关系也反映出巴西在本地区的特殊地位。但是,巴西要想真正成为拉美领袖,必须解决一些长期制约其发展的问题:经济增长的“紧箍咒”——高税负,低投资,基础设施落后;区域发展失衡——落后地区存在较大的竞争劣势,国内一体化程度低;社会两极分化严重——贫富差距、种族主义,以及前文所提到的,缺乏作为地区领袖的担当和果敢。

因此,就目前来看,巴西尚不具备世界大国的条件,但它的经济实力、地区和国际地位正呈现上升的态势,甚至是一种加速且持续增长的趋势。巴西日益上升的地区及国际影响力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可以说,巴西正处于一种“崛起中”的状态。

拉美落后的根源——发展战略、不平等以及经济危机

从上文对巴西发展问题的探讨延伸到拉美地区的发展问题,可以发现整个拉美地区的发展历程存在一些共性。结合弗朗西斯·福山编著的《落后之源:诠释拉美和美国发展的鸿沟》对二十世纪后半叶拉美落后根源的分析,可以将其归纳为四个主要问题:缺乏出口、汇率过高、对经济不平等问题的忽视以及人力资本投资的严重不足。即使是拉美的地区大国巴西,也只是通过系列大刀阔斧的经济改革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不平等的落后症结表现在种族、阶级的歧视。制度建设的落后则表现在大多数拉美国家现行的法律和制度不得人心,巴西的法律在“窍门之风”的阴影下被视为只是一种理想和追求。同美国及其它经济发展十分成功的国家相比,拉美国家没有对人力资源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投资,也没有对消除贫困和不平等作出应有的努力,“巴西经济的脆弱性依然存在,社会问题的解决也需要进一步努力,政治民主还需进一步加强。”

除此之外,拉美国家对于专制的经济战略情有独钟。尽管它的确能使经济获得快速发展,但从长远来看,这不利于经济结构的升级与竞争力的提升。“面对经济危机,拉美国家没有致力于经济结构改革、消除贫困及促进平等,而是不负责任地大力举借外债,实行国家恐怖主义。”

摸清落后的根源,拉美国家要想摆脱贫困和落后,需要具备能够为法治提供可靠保障的民主政治框架和稳定的制度基础,需要完善的市场经济框架和明智的经济政策,还需大力建设国家智库,以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在拉美地区,巴西作为崛起中的地区强国,应率先实现变革,并通过不断扩大的地区辐射性和影响力,引领拉美走出落后之源,实现进步和富强。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