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毕业季|从农村考上大学的“60后”,毕业30年的感悟

林建华
2017-06-24 15:11
来源:《悄然30年》
翻书党 >
字号

【编者按】

又到毕业季。而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人,如果他们有幸能上大学,如今差不多已经处在毕业30年左右的阶段。他们经历过动荡的时代,却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奋斗,挤过独木桥;通过自己的开拓与坚持,为社会带来变革与进步的同时,也为自己创造了不同于父母一辈的精彩纷呈的生活。

最近出版的《悄然30年》一书,就是一个平凡的“60后”,在毕业后30年所记录的自己的生活与感悟。作者林建华生于1966年,中共党员,他从农村考上大学,1987年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现西南大学)农业经济系;同年到京任教于某管理干部学院,后任职于民营企业,并创业打拼过,现任职于国有大型企业。在书中,他用真实的文字记录了自己走过的路,吃过的苦,为之奋斗和坚持的梦想。澎湃新闻获得授权,摘录书中部分内容。

视觉中国 资料图

第三十六章 勤奋有眼劲

对于这一条,很多年轻人不那么认同了,尤其是很多所谓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最近几年的名牌大学的研究生、博士生也越来越多了,确实他们都很优秀,但在很多方面还需要锻炼。很多单位对新员工都有一些培训,特别是一些礼仪方面的培训。在我看来,有很多基础性的东西属于家教的范畴,但还是有很多年轻人,甚至包括入职多年的人也一样是空白。

勤奋对于无论哪个年龄段的人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财富,但是具备勤奋或者说愿意勤奋的人越来越少,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工作上,总想走捷径。由于网络的发达,对新知识的获取也不像以前吃力了,网上一搜索就匆匆了事,但对其本质理解却很肤浅了。

今天的孩子们生活条件已经很好了,他们基本上没有需要吃苦的地方,或者吃苦的机会,甚至在学校学习期间体育锻炼都比较少了。而我们这一代人,在今天看来原来吃了很多苦,但我们没有感觉到苦。

记得读小学期间我每天早上都要去放牛或者到外面去割草,干完这些事后再去学校上学,一直到读大学期间,每年的寒暑假回到家里都要帮忙干农活,不仅在自己家干还要帮邻居家干活,所以直到今天我一直保留了很好的劳动习惯,在我心目中没有所谓的苦与不苦,因为一直保留勤奋的本色。

我个人认为勤奋是一个人成长不可缺少的,无论你的家庭条件如何优越,无论你的智商如何高,无论你毕业于多么名牌的大学,你都没有理由不勤奋,因为勤奋会让你获得出乎意料的收获,因为勤奋会让你周边的小伙伴们刮目相看,因为勤奋你会获得比别人更多的锻炼机会。

我自己刚参加工作时,经常跟着系主任一起到全国各地去讲课。我作为系主任的助手,刚开始是没有太多机会上台讲课的。但是由于系主任眼睛高度近视,走路都比较困难,我便主动担起照顾系主任的工作,把系主任当成了自己的亲人,生活上、工作上我能做到的,也尽全力做到周到。登台讲课前我一切准备工作做好了,课后也认真帮助收作业本并帮助阅卷。说实话当初做这一切我没有任何功利思想,而只是一种本能。但给我带来了比其他同期来的年轻同事更早的独立登台试讲机会和正式讲课机会。让我在很短的时间内学到并找到讲课的技巧,并夯实了一些基础本领,两年后基本在讲台上没有任何畏惧和害怕的心理了,无论在口才上还是系统理论知识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后来多年的工作中,我很好地发挥了口才和基础理论扎实的优势,为我的职业生涯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后来,在和一些年长的同事聊天时,经常听到他们在评价一些年轻人时说,谁谁没有眼力见儿,谁谁有眼力见儿。当初不太理解这句话,慢慢就明白眼力见儿是指在一个人眼里有活,眼里是否看出事情来。这一点我理解很深刻,也很受益。记得小时候在老家大人们常说某某孩子看见扫把倒了都不知道扶起来,这就是典型的没有眼力见儿,大人们就会说这孩子长大了不会有出息。

我现在工作也经常出差,也会带一些年轻人一起,但确实看出了他们的不同:有的可以在出差前安排好一切,包括来回机票或者火车票,包括宾馆和各种行程;但也有人认为那不是他应该做的事情,有点像算盘珠子一样,扒拉一下动一下。久而久之就不愿意带后者一起出差了,有什么工作上的任务也愿意交给前者,也就是说既勤奋又有眼力见儿的年轻人,可想而知谁更能获得更多的机会,包括晋升的机会。

端茶递水这些简单劳动,当然是每个人都会做的,但一些人认为凭什么我要做,有些认为我不会为了什么去低三下四,但我认为这不是低三下四,这是一种尊重。所以,当我自己的孩子在工作的第一年中,我要求他每天必须第一个到办公室,并且为大家打好水,帮大家收拾好办公座椅。他当初不明白为什么,但在两个月后部门领导把很重要的活交给他时并说相信他一定能够干好时,他明白了为什么。

勤奋有眼力见儿,一定会成就自己。

视觉中国 资料图

第三十七章 语缓才能清

在北京工作了快30年了,但自己的普通话还是不标准,个别字发音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想准确地表达一些观点时,往往就带出了一些家乡语言,以为自己表达很清楚了,但听者还一头雾水,最后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有时候还被开玩笑说,官大的领导都讲自己的家乡话,比如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离开家乡几十年,而且还在国外工作生活过,讲话时还是带有浓浓的家乡口音,包括伟大领袖毛主席也是地道的湖南普通话。

在我当大学老师的几年里,登台讲课近一千小时,刚开始时到了台上,舌头都不知道该怎么转了,但还要讲川味普通话,开始非常不习惯,很多东西不知道该怎么表达。但为人之师就必须口齿清楚,表达准确,无论多难都必须有一个开始,否则就会严重影响讲课效果。于是我就特意模仿别人,多听新闻联播,然后在平常的生活中多注意,但有时候适得其反,越着急越表达困难,所以我是特别支持在全国推广普通话的。

我们从参加工作开始就会有很多机会去参加一些会议、讨论,自己或多或少总会有发言的机会,可能刚开始的几年,你的发言基本上是属于补充或者过程式的发言,因为你的职级还不够,形成不了主要意见,但是如果你确实有观点确实有新意还是能够让大多数人慢慢注意到你、对你会有正面的评价的。要到达这样的效果,取决于你要对问题有深入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而且要有极强的文字组织能力,但这些远远不够,因为这一切都需要你用口语表达,不仅仅需要你准确表达,而且更取决于你的表达方式。我以为如果你前三句话没有引起大家的关注就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效果了。

提问和反问是一种较好的开场白,尤其是在台上做演讲,这种方式往往会抓住大家的眼球,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在提问或者反问后,需要停顿五秒钟左右,这样一步一步回答下去一步步问下去,环环相扣,听者就会跟着你的思维走下去,效果会很好。

我注意到了一个很常见的现象,有一定职务特别是职务越高的人,一个普遍的本领便是都很会讲话,无论内部开会,还是公开场合演讲或者是给更高的领导汇报,他们首先都是善于表达,表达而且很准确,并且能够抓准重点。所以很多人说领导只会动动嘴,其实不然。动嘴也是一种大本事:第一是多年积累的结果,第二是一个人对问题本质深入思考的结果,第三是通过逻辑分析后的结果,第四是对现场对象观察和关照的结果。所以练就讲话或者发言水平,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我经常听见一些年轻人议论领导时说领导只会夸夸其谈,这基本上是一种误解。因为我以前也是那么认为领导的,但在后来自己也慢慢带团队时,慢慢被属下或者别人同样议论时,自己慢慢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无论我们是被领导还是领导别人,总有意见不一致的时候,特别在出现了重大分歧时,就需要组织好自己合理的语言,控制好语速。多年经验告诉我,分歧的双方越争辩越会坚持自己的观点。所以出现分歧时争辩不是一种好办法,特别是作为下属时,更要讲究语言的方式方法了。

大家都知道聆听是尊重别人最好的方法。在双方出现分歧时,先聆听对方的意见后,自己不要忙于表示反对或者不同意,可以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一下,看看能否找到支持对方观点的理由和依据。然后在表示理解的基础上,用平缓的语言,不带刺激的语言,更不能有挑衅的语言,速度适中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双方都可以换个角度看问题。特别是我们在工作上汇报时,更加要注意语言。

语缓让我们有时间思考我们的观点;

语缓让我们有时间清楚表达自己的看法;

语缓让我们有时间注意听者的反应和变化。

第三十八章 虚心有人帮

我其实这么多年不算成功或者不算很失败,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不知道什么是虚心,或者不知道怎么才能更虚心。一直以为自己是很优秀的也是很能干的,特别是在思维反应速度方面总感觉自己比别人优秀。到今天看来,其实大多数人比我优秀,或者在某些方面比我优秀,也许包括我在内的一些人的优秀都在表面上,更多的人优秀很深刻。

冷静地看那些今天很成功的同学,无论是在政府还是在大专院校,或者在商界,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非常虚心,功底很深厚。恰恰在我看来不太可能成功的同学或者同事,最后总是很成功。为什么是这样呢?我一直在苦苦思索这个问题。表面看来,他们都不太善于言语,也不是很善于交流,但他们有货都在肚子里面,从不和任何人竞争也不构成威胁,所以他们是安全的是有机会的。后来我发现他们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非常懂得虚心:虚心是一种品格也是一种人格,大家都喜欢虚心的人。

记得我在某公司负责很大团队的时候,我们在招聘公司前台人员时,当时要求最低学历是本科,但在众多候选人中我力排众议,最后招聘了一个大专生而且不是什么名校。我向大家肯定地说,不出三年这个孩子就会成熟和担负重任,很多人将信将疑,但因为我是最高决策者,所以大家也只能表现出服从或者保留意见。之所以我当初要选择这个学生,是因为我们在招聘过程的多次接触中,每一次她都能提出一些具体问题,比如前台具体干些什么工作,需要注意什么样的细节,需要什么样的技能等,而其他应聘者都是说没问题,能干好但从来不提出问题。我一直认为问的越多说明想的越多,也证明她更想得到这份工作,也在问问题中感觉自己能否胜任——所以我大胆地把这个机会给了她。同时,我规定前台人员干满半年必须换岗位,而且可以自己选岗位。因为我认为前台是要与各路人马接触,来来往往,而且还要把握分寸,擅长迎来送往和各种接待挡驾;还要处理各种公文,文件送达等,所以是需要综合素质高的人来担当,最关键是要虚心去处理任何一件鸡毛蒜皮的事,既考验智商更需要情商。能够在这样的前台干好工作的,我相信是能够干好任何一项工作。后来的事实证明我的选择和判断非常正确,后来她做到了总裁职务。

虚心绝对不是装出来的,也不完全是天生的,是一种家教,也是一种学校受教育的结果,也是一种自我醒悟和自我修养的结果。

虚心不是在领导面前虚心,而是对任何人都虚心,包括对朋友、家人、同事、同学、父母,还包括社会所有不认识的人。所以虚心最后就成了素养就成了品质就成了本能。因为你的虚心满足了别人的虚荣,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对于一种尊重自己又把自己当成老师的人没有理由不给予帮助,没有理由不给予机会,因为对方让我们自己的价值得到了认可和虚荣心得到了满足。

改变自己从认识自己开始,认识自己从反省自己开始,反省自己从虚心开始,虚心一定有贵人相帮。

《悄然30年》,林建华/著,东方出版社 2017年6月版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