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孤立差生、培养告密者?老师不能成班级“宫斗”幕后主谋

2022-03-23 13:4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老师一气之下把孩子书包扔进垃圾箱,孩子挨个垃圾箱翻,急得直哭”;“送老师几千块钱代金券,老师收礼爽快,对孩子态度一点没好转”;“老师开班会要求全班把我家娃当空气”……近日,北京20多位不同学校的家长建了一个微信“小密圈”,相互倾述孩子在班级的遭遇,相互“取经”,共商对策。

文 | 多多

编 | 天悦

在社交媒体大行其道的当下,一些老师成为了负面“网红”。天津一女教师课堂叫嚣:“你爸挣多少钱,你妈挣多少钱?”“钟美美”模仿女教师语言暴力,迅速吸粉千万。教师本是教书育人者,却偏偏“人设”屡屡翻车。

01 “小密圈”抱团诉苦,孩子被老师带头霸凌

“在孩子身上装个偷拍设备取证行不行?如果孩子不小心暴露了,老师肯定会变本加厉欺负他”;

“我们孩子的老师如果被拍成视频传到网上,保证火!”;

“匿名打教委投诉电话,管用!我们孩子的老师就是被家长举报之后调离的”;

“没法继续留在原来学校,转到了私立学校”……

自从北京市朝阳区某小学老师带领全班学生辱骂、群嘲一个小女孩的视频曝光后,昌平妈妈徐丽和北京不同学校的20多位家长组成了一个“秘密”微信群。群里多数家长都称自家孩子遭遇过老师的带头霸凌,被孤立,被监视,遭受语言暴力。

徐丽的儿子活泼、好动,是班级纪律的“不安定因素”之一。班主任在一次处理他纪律违规时,一气之下把他书包扔进了垃圾桶。“书包里有教材,有作业本,孩子挨个垃圾箱翻找,急得直哭。”徐丽说,孩子变得越来越敏感,有时喃喃自语,反反复复讲述老师如何欺负他,欺负别的同学,像遭遇创伤后的“小祥林嫂”。

另一位家长透露,她孩子的班主任其实工作很敬业,但说话太难听,手段也极端,连大人都难以接受。记得孩子的奶奶有一次遛弯路过校园的栅栏围墙,透过铁栅栏,奶奶看到孙子的班级正在排练节目。孙子和另外三个高个男孩排在队尾东张西望被老师发现了,老师厉声呵斥:“你们三个重度脑残,不爱练给我滚蛋!”不久,“王憨憨”成了孩子的外号,而且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叫。

一个女孩的爸爸说,女儿有一次偷偷带了几块巧克力,下课时分给身旁的小伙伴。班长过来时,女儿也给了她一块。班长拿过巧克力还说了谢谢。然而,班主任在随后的课堂上,拿着班长上交的巧克力,当众批评了女儿偷带零食的行为。被“出卖”,令女儿十分伤心。

群里另一位妈妈面对类似的遭遇,曾塞给老师数千元购物券,老师爽快收下。但之后的日子,对孩子当众冷嘲热讽、威胁恐吓丝毫没有转变。父母多次到校沟通未果,无奈把孩子转到了学费一年16万元的私立学校。

该群里家长多为70后、80后,多人称自己小时候被老师用教棍、粉笔头打过,被当众骂过脏话、冷嘲热讽,甚至遭受过被老师带头孤立“封杀”。

02“邪恶三件套”:支持告密、孤立差生、语言暴力

“谁说被集体孤立、被边缘化都是差生?成绩好也不一定幸免!”在海淀妈妈张芬看来,支持告密、孤立差生、语言暴力,是老师惯用的“三件套”。她回忆起儿子小学时的经历,时隔数年仍心有余悸。

张芬和老公都在海淀西二旗互联网大厂工作。当年为了能让儿子天天进入海淀区优质小学,夫妻拿出全部积蓄又贷款百万,买下一套学区房。天天上学后成绩也很好,却成了童年的噩梦。

每次考试,天天的数学、语文、英语都是满分。可他性格中带着一股桀骜不驯,经常说话牛气轰轰,口无遮拦,于是成了几个班干部的“眼中钉”。

张芬回忆,天天的书包被塞过烂苹果,椅子上被粘过图钉和口香糖,甚至有人把毛毛虫放进他的课桌里,上课时虫子爬满身。

天天唯一的朋友是个身材瘦小、成绩差的男生。两人平时一起玩,也一起被欺负。有一次,几个男生把他俩围在厕所,往脚上浇尿,鞋袜全部被尿浸透,那时正值冬天。

一次下课时,天天用保温杯喝水。发现味道不对,他立即吐出来,嘴角挂满红色液体。有人把红色水彩倒进了他的保温杯。这时,几个同学哈哈大笑起哄:“快看,他吐血啦。”天天把红水泼向人群,班里乱成一团。

张芬多次与班主任沟通未果,她越过班主任求校方给天天调班,被拒绝了,也因此得罪了班主任。从此班主任不让天天参与值日,也不让他参加运动会和任何集体演出。几个班干部每天监视他的一举一动,随时汇报给班主任。

天天在日记里写道:“每天上学,胸口像挂着一块大石头,多希望一觉睡去,醒来时已小学毕业,永远不再看见那群人。” 日记却被一名翻他书包,检查他是否偷带零食的班干部翻出来,当众朗读。

无奈的张芬最终把天天从公立学校转到了小型非主流创新教育学校,直到小升初才回归公立中学。张芬说,孩子一旦陷入班级“宫斗”,完全无力改变,实在熬不下去,只能自生自灭,转学逃离。

80后白领妈妈王宁回忆,小学时因偷带一支口红被班干部发现后“告密”,遭到班主任当众辱骂:“就知道臭美,早晚变成坏女人,出入夜总会!”而班上另一个男生因父母离异备受打击,多次没完成作业,被老师当众辱骂:你真是有娘养无娘教!每一次开班会,就像“批斗大会”,同学们都不敢接近被批斗过的孩子。

曾在天津公立学校和北京私立学校任教多年的老师吴娟说,无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还是现在,公立学校教师,尤其班主任,教学、纪律、卫生、活动,一人身兼数职,压力巨大,年复一年,耐心、情感消磨殆尽,负面情绪逐渐增多。

吴娟说,在班级人数较多的情况下,学生“听话”“好好学习”“守纪律”无形中能给老师减负不少。尤其义务教育阶段,不允许随便开除学生。那些纪律不好、成绩拖后腿的孩子,只能尽量降低他们对集体的破坏性。这样的孩子,如果在班级人缘好、朋友多、有影响力,不是好事。而私立学校,每个班级人数较少,甚至一个班级可以配备一位班主任外加两名副班主任,一同管理不到20个孩子,难度要降低不少。

03 学校配备“法治副校长”管用吗?

“学校千人大厂如富士康,班级勾心斗角像《甄嬛传》,在电影《少年的你》里看见自己”,此情此景成了不少70后、80后、90后甚至00后的集体记忆。

针对校园霸凌、师风师德等越来越突出的社会热点问题,去年12月,教育部部长怀进鹏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52号,公布《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办法》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重点围绕中小学法治副校长“是什么”“干什么”“谁来管”“怎么聘”“如何干好”等问题,系统设计了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制度。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各地已有2328家法院的13801名法官担任15332所中小学校的法治副校长,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平安校园建设等工作,力求维护校园的和谐稳定。同时,全国公安机关选派30余万名民警兼任法治副校长,深入学校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维护学校秩序持续安全稳定。此外,还有4万名检察官在7.7万所中小学担任法制副校长。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法治副校长”需要真正沉下去,了解真实的校风、班风,协助学校发现潜在危机,从问题早期进行干预,避免悲剧的发生。

* 文中受访者为化名

专家观点

1.相比私立校,公立校家长处于弱势

在北京大型私立学校从事行政管理多年的张先生透露,私立学校对于师德师风的管理与考评、奖惩普遍比较严格,基本能够覆盖到教师容易犯的多数错误。同时,学生和家长也会定期参与对教师表现的测评。测评结果直接影响老师的工作业绩。

如果教师因不当言论,出现师风师德问题引发投诉,学校会非常重视,及时处理。但日常班级生活中的一些小问题,学校不会太多介入。毕竟,教师行业一直人才短缺,多数学校都希望尽可能留住好老师。老师只要不触犯底线,学校不会过多监督。

张先生认为,相比于体制内的公立学校,私立学校的教师强调服务意识,对学生的平等、尊重都需要落实到日常的班级生活中。同时,选择私立学校的家长维权意识很强,对语言暴力、体罚基本都是“零容忍”。相比之下,公立学校的家校关系中,家长相对处于弱势。

2.​职业选择“德不配位”困扰教师行业

清华大学博士后、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学会特聘教授王振权认为,个别不合格人员进入到教师行业,给这个行业增添了困扰。作为教师,其标准不应该仅是合格标准、准入标准,应该是作为教育这个特殊的育人群体,要有特殊的规定和标准。

教师行业,不仅是一纸文凭、一项技能。作为教育者属性的一个核心价值是这个人在他所从事的行业里,是否具备行业所需要的气质。这个气质是爱与尊重,是对于教育有清晰的认同感,愿意通过成就孩子去促进社会的美好,这是对于教师遴选的一个基本认知。

在此基础上方可产生从业者。从职业化到专业化,具备基本素养,而不仅是文凭、技能。师范生中,有多少人是基于对教育的热爱才选择了师范院校?是职业选择还是人生追求?

教师是需要沉淀修养的职业。如果站在讲台上,体会不到教育的幸福,不能享受成就与梦想,如果不能在教育的日常中体会这份职业的尊严与荣耀,就不应该选择这份职业。对于教师的职业画像,我们缺少追问与反思。

这个时代,对于教师的综合素养,人格、品德,要求远远高于其他时代。老师不仅是技能传授者,更是对于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的塑造者,教师的人格魅力,可能远高于对于知识的传授。

教育不同于医生等行业。虽然同属高危职业,但医生即使是庸医误诊,伤害的仅是个体,但一个庸师危害的不仅是一个学生,而是一个群体,甚至是一代人。

* 图源/网络

今日互动

您认为学校从哪些方面加强对教师师德师风的管理?欢迎留言分享您的看法。喜欢这篇文章,记得转发分享哦~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