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南京政治学院建校40周年,曾赢得“军中北大”盛誉

金陵晚报
2017-06-26 19:41
中国政库 >
字号

春华秋实四十载,不忘初心育英才。从1977年12月,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校的名字出现在人民解放军的序列中,及1986年改称政治学院,不断前行,辛勤耕耘,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已在钟山脚下走过了40个年头。创刊20年的军民共建品牌《双拥报》就出自该院新闻系学员之手。

40年中,“独臂英雄”丁晓兵在这里完成了“从战场到教室、以笔作刀枪”的蜕变;“模范理论工作者”严高鸿在这里走完了平凡但恪守信仰的一生。

40年来,这里成为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全军研究生培养单位重点建设院校和全军院校教学优秀单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军队政治工作学2个学科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建设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军队政治工作学、军事新闻与舆论战、军事心理学与心理战等4个学科被列入“十一五”期间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专业领域……近日,金陵晚报双拥周刊记者走进南京政治学院院史馆,选取4张老照片,讲述南京政治学院40年的战斗历程。

老照片故事一:建校之初1978年:欢迎首批402名学员来校学习

斑驳的教学楼前,从老式校车上走下三三两两的拎着搪瓷脸盆、帆布旅行袋的学员,拾级而上,走进高悬着“热烈欢迎新学员来校学习”横幅的大门。1978年3月20日,南京政治学院的前身南京政治学校,迎来了首批402名学员,并且举行了简朴而热烈的开学典礼。这一时期,学校以短期培训为主,主要任务是培训机关干部和政治理论教员。所以开学当天,学校的方云光教员为首批学员讲授的“开学第一课”是:马克思主义基础绪论。

南京政治学校的组建还与一位伟人有关。1977年8月23日,中央军委座谈会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同志在军委座谈会上指出,训练政治干部的学校要增加,可以专门办政治学校。仅仅过了两个月零十四天,中央军委颁发十五号文件决定组建南京政治学校,同期组建的还有西安政治学校。为了充实南京政治学校的师资,总政两次专门向全军各大军区下达了为学校选调教员的计划,学校也先后派出7个小组,到各大军区考核选调教员。到1978年1月,教员人数达到55人,其中政治理论教员44人,军事教员11人。

建校初期条件极其艰苦,全校师生利用业余时间投入三万多人次义务劳动日,维修营房、填水塘、平菜地、建操场、补围墙,自己动手建成了1.2万平方米的大操场和500平方米的三角花园。

老照片故事二:正式更名 1986年:南政院迎来首批本科学员

1986年秋,又是新学年开学的日子。开学典礼上悬挂的横幅却与以往不同——南京政治学院命名大会暨八六级学员开学典礼; 台下的学员中也首次出现了本科生。

这一年2月,中央军委印发了《关于军队院校教育改革的决定》和《全军院校体制改革精简整编方案》,明确“南京政治学校改称南京政治学院”,培训层次以本科为主。更名标志着学院训练任务由短期培训向学历教育过渡,学院开始面向地方高中招收青年本科学员。

从这一年开始,学院致力于把政治理论课讲活、讲好、讲出效果,让学员爱听、爱学,使政治理论教学真正成为享誉军内外的校园文化名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军队政治工作学2个学科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建设学科,新闻专业全军唯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军队政治工作学、军事新闻与舆论战、军事心理学与心理战等4个学科被列入“十一五”期间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专业领域。这里成为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全军研究生培养单位重点建设院校和全军院校教学优秀单位,培养了30余万名政工干部包括上百位将军,赢得了“军中北大”的盛誉。

照片故事三:英雄学员 左手敬礼的“独臂英雄”丁晓兵

院史馆优秀学员版块

照片中的他用左手庄严地敬着军礼,双目炯炯有神直视前方,他就是“独臂英雄”丁晓兵。“英雄”的称号无比荣光,然而在那背后,他走的是一条无比艰辛的道路。

向记者推荐这张照片的,是南政院院史馆讲解员、学院研管一大队15队学员冯思琦。

如今已晋升为武警少将、任武警广西总队政委的独臂英雄丁晓兵,1986年至1988年曾在南政院军队政治工作系学习。丁晓兵1983年入伍,参加过“两山”战役。1984年10月,时年19岁的他在遂行军事任务中,在把敌人扔来的一颗手雷抓起扔出时瞬间炸响,小臂被炸飞,大臂只连着点皮,大臂的血管也往外喷着血。为了不影响行动,他用匕首把自己的断臂割掉,并把断臂别在腰上,“以为带回来缝一缝还能用”……战后,他荣立一等功并获得为他特设的第101枚“全国优秀边陲儿女”金质奖章。

后来,丁晓兵拒绝了许多单位提供的要职和优厚待遇,申请到南政院读书深造。可在入学第一次考试中,这名勇士就遇到了难题。由于只能用左手写字,到了交卷时间,他还有一半的考题没有做完,便非常着急地向监考老师请求延长20分钟。没想到监考老师却说:“不行,没有这个先例!”

考试结束后,监考老师跟他谈心:“如果你什么都需要别人照顾,那么你在部队走不了多远!”这句话深深触动了他,暗下决心:在自己的人生字典里,绝不能再出现“照顾”二字。自那以后,他把课余时间都用在练习写字上,一个月戳断了9支钢笔,左手渐渐磨出厚厚的血痕和老茧。1988年初,他以全优的成绩完成学业,并被评为“优秀学员”。

照片故事四:师德模范 严高鸿:严师之美,学高德鸿

严高鸿教授的最后一张照片
“这是他生前最后一张照片。2010年12月18日上午,新闻系博士生论文开题报告现场。照片中的严高鸿教授双目微闭,斜靠在椅背上,像睡着了一般安详。然而即使是拍摄者和坐在他身边的同事战友,都以为他只是累了闭目养神,并没有意识到,其实那时的他,已因突发心脏病,永远离开了挚爱的岗位。”

院史馆里还摆着严高鸿教授使用过的办公桌椅,桌上的陈设一如教授生前的样子:一摞待审的稿子、一副眼镜、一支红笔和一把尺子。在担任学报主编时,他定下“三不错”原则,即“不错一个观点、不错一个字、不错一个标点”。为了防止校对清样眼睛看花,他就用尺子压着一行一行校,每期26万字的学报,他要一字不落地校对三遍,常年的笔耕使他的右手严重变形。

其实,在牺牲的前一周,他就感到胸口和背部严重疼痛,于是联系总院想要在18日进行检查,但17日他接到第二天博士论文开题报告的通知,于是选择推迟检查日期。18日上午,严高鸿强忍着剧痛来到博士论文开题报告的现场,并对博士生的论文进行了长达十五分钟的点评。10时28分,严高鸿晃动了一下身子,轻轻地靠在椅背上,两眼微微地闭上,却再也没有醒来。

在南政院,严高鸿摘取过四个第一:第一个走上讲台,第一个讲授正本教材,第一个介绍授课经验,第一个在哲学研究上发表文章。20世纪80年代末,严高鸿教授提出的一个命题在哲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严高鸿被中央军委追授“模范理论工作者”荣誉称号。

我在院史馆当讲解员

冯思琦正在给拉萨路小学六年级学生讲解严高鸿的事迹。
“大家好,欢迎参观南京政治学院院史馆。建院40年来,学院走出了一条充满激情与创造的发展之路,今天,就让我们循着历史足迹,一起来感受属于它的风采。”

2002年3月20日,创办南京政院报、南政电视台、校园广播等校园媒体,努力打造思想政治建设的阵地。

是的,站在展板前,那个满脸笑容讲解着院史的人,就是我。一次幸运的机会,我成为南京政治学院院史馆的一名讲解员,开始近距离接触政院的过去和现在,并成为南政精神的见证者和传播者。每一次讲解,都让我对南政院的历史沿革、优良传统和辉煌成就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随着那一幅幅照片从黑白到彩色,我沿着“时光隧道”将历史讲给别人,也讲给自己。在这里,聚集一大批无私耕耘的老师和勤奋有为的学子;在这里,有两个国家重点学科、全军唯一的新闻专业;在这里,培养了30余万名政工干部及上百位将军学员……每每讲到这些,我的内心总是按捺不住的自豪。而在这些照片中,让我驻足时间最久的,是“模范理论工作者”严高鸿和“独臂英雄”丁晓兵。

冯思琦正在给拉萨路小学六年级学生讲解严高鸿的事迹。

一师一生两张照片,讲述两段人生,却都体现着南政精神。在他们身上,我看到南政人的勤勤恳恳和无私奉献,看到南政人的政治意志和坚强作风,作为院史馆的讲解员,我愿意将这些故事讲给更多人,感动更多人。 

(原题为《老照片,南京政治学院40载峥嵘岁月》)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