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自然流产未必是“优胜劣汰”,孕酮保胎不可盲目

澎湃新闻记者 陈明明
2017-07-03 07:33
来源:澎湃新闻
身体 >
字号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高危孕妇增多,有些高龄孕妇一发现自己怀孕就到医院要求医生给自己开保胎药;有些曾有自然流产史的孕妇,再次怀孕就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生怕有个闪失;有些孕妇怀孕初期阴道有褐色分泌物甚至出血,就吓得门也不敢出……

事实上,一些传说中的“中国式保胎”方法不仅毫无效果,还适得其反。关于保胎的是是非非,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生殖免疫科副主任医师鲍时华为您解答。

澎湃新闻:怀孕后究竟需不需要保胎?

鲍时华:保胎不要盲目,但也不能盲目不保胎。没有自然流产史,没有胎停经历的孕妇,阴道出血或孕酮低,不需要保胎,但必须要来医院明确是否宫外孕,是否宫颈息肉,是否难免流产等等。

有反复自然流产史(习惯性流产)的患者,如果流产病因明确,应该在孕前就给予方案再备孕;如果没有查明病因,怀孕后直奔医院,通常医生不会直接给药,因为不知道原因。

澎湃新闻:哪些人需要保胎?

鲍时华:病因明确的复发性流产患者需要保胎。如抗磷脂综合征、宫颈机能不全、内分泌疾病、易栓征等患者需要用药。但不是所有这种患者百分百都会流产,只是流产风险较高,也有人不治疗照样生孩子,用药只是降低流产风险,如抗磷脂综合征患者如果不接受治疗,再次自然流产风险可达70-80%,治疗后再次自然流产风险下降为10-20%。

澎湃新闻:自然流产是受精卵“优胜劣汰”的过程吗?

鲍时华:这个未必。“优胜劣汰”这个词不能轻易用,我们对于自然流产的患者通常都会进行流产物的染色体检查,目前的数据显示50-60%左右的自然流产后绒毛是异常染色体核型,但还有40-50%的绒毛核型是正常的,那么这群人肯定是有原因的,系统的病因筛查非常必要。

澎湃新闻:反复自然流产保胎和一般的保胎有区别吗?除了孕酮以外,反复自然流产保胎常用的其他一些药物有什么?

鲍时华:有区别;药物很多,孕酮绝非万能。40-50%的流产绒毛核型是正常的,这群人肯定是有原因的,通常我们建议反复自然流产的患者孕前就进行系统病因筛查,看看哪里出现问题,哪里有问题就治疗哪里;一般的保胎,所谓的孕酮给药,并不科学。

夫妻双方遗传因素出现问题(娘胎里带来的),无药可医,就是把你泡在黄体酮熬成的池塘里,也是枉然!但不是绝对没有办法,遗传咨询后可以选择产前诊断、胚胎移植前诊断和筛选(PGD/PGS)、供精/供卵/供胚胎。再不行就领养一个!

子宫结构异常(胚胎生长所需空间不够,空间结构被破坏),一般不用药,有手术适应证者(子宫畸形/黏膜下肌瘤/宫腔息肉/严重黏连/宫颈机能不全),考虑手术;无手术适应证者(单角子宫),孕期密切随访;个别病例(子宫内膜已经被严重破坏,土壤严重“盐碱化”)无法生育者,借个子宫用吧——代孕(目前国家政策不允许)。

内分泌出现问题的:甲亢(凸眼)、甲减(淡漠)、高泌乳素血症(月经不调的)、PCOS(排卵异常的)、胰岛素抵抗(脖子总也洗不干净的)等等,孕前就需要治疗,这些疾病要用的一些药大家并不陌生:丙基硫氧嘧啶、优甲乐、溴隐亭、短效避孕药、二甲双胍等等,治病要治本,而不是孕后才匆忙来医院恶补孕酮。

容易血栓的患者,如:免疫性疾病—抗磷脂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易栓征—抗凝血酶原缺乏/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蛋白S、C缺乏等等。这群患者容易因为血液的高凝状态,导致子宫内膜/胎盘血供异常,胚胎或胎儿因缺血缺氧而发育迟缓或死亡,用孕酮也无济于事,用什么?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怎么用?听医生的,千万不要擅自用药,(可能导致)出血、骨质疏松、血小板减少、肝功能受损!也不要舍不得停药,还是得听医生的。

澎湃新闻:保胎成功率多高?

鲍时华:即使根据病因对症下药,任何保胎措施都没有百分百的成功,以目前的医疗水平只能达到90%左右,抗磷脂综合征患者目前国际治疗水平也只是波动在85%左右,还有很多患者病因不明,治疗棘手,成功率较低,这也是目前困扰大家的地方。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