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媒体评对扶贫官员实施定位管理:制定科学绩效考核指标更重要

庞岚/法治晚报
2017-06-30 15:53
舆论场 >
字号

近日,陕西榆林市针对扶贫工作再出新措施。据榆林市扶贫办文件称,将进一步加强对扶贫干部的工作管理,对全市参与扶贫工作的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实行GPS定位管理。

文件中提及,驻村干部需下载手机APP并登录个人账号进行签到。除村上无移动信号,原则上不允许用电脑端签到。

近些年来,GPS技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除了导航之类的服务用途,它也被用在了管理方面。例如前不久有报道说,17省份推行公车标识化,广东等省加装GPS定位,从而防范公车“奔私”;再比如,现在有很多省份在校车上安装GPS卫星定位系统,并使之与公安交管部门联网,从而确保校车处于有效监管范围。

GPS安装在特殊车辆上,实现全方位的动态管理,这早已获得一片掌声。反之,把这一手段用在人的身上,则往往争议不断。

例如,2012年就有报道说,河南某公司将部分员工的手机进行了GPS定位。虽然开通定位服务的短信,需要员工回复同意,但如果员工不愿接受手机定位,就有可能被罚款甚至丢掉饭碗。

再比如,2013年有报道说,重庆的一些环卫工人被要求上班时带着一个黑色小盒子,也就是GPS终端,于是环卫工人们在酷暑的烈日下想停在树荫下歇个脚都不敢……

这一次,榆林的GPS定位对准了扶贫干部,也可以说是一大创举。此前,就曾有一些扶贫干部下去了只是在镇上泡着,根本不去偏远乡村,还发生过某地干部声称下乡扶贫结果却去了夜总会的情况。这一次,榆林使用GPS监管驻村的扶贫干部,要求他们下载并使用手机APP签到,当然可以有效预防类似的情况。很多时候,如果扶贫干部不下到最基层和村民吃住在一起,而只是去听汇报、看文件,就不可能了解到最真实的情况,也就很难为有效扶贫提出最符合现实的策略。

但是,一方面把GPS用在人的身上是否会透着一种不信任的味道?虽说上级只要求扶贫干部在工作时间签到,但是手机上下载这么一个APP,谁也说不好它会不会在后台偷偷运行,把下班后的轨迹也全都记录在案。

另一方面,环卫清扫也好,精准扶贫也罢,都不是站岗、看大门,盯在那里就好,而是需要“看疗效”——倘若某位环卫工人包干负责的路段干干净净,即便他躺在树下休息一会儿又有什么不可以?倘若某位扶贫干部人在村里,却天天发呆或者睡觉,那么GPS监控又有多大意义?

扶贫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贫困地区脱贫,不是在村里坐着,而是出去给大家跑项目,这或许也是扶贫的“正确打开方式”。

至于对官员的考核,比利用APP等手段考核其在岗情况更重要的是,当地群众的收入、民众的满意度是否增长,这才是衡量扶贫工作最重要的指标。

盯着人的空间位置固然重要,它是防范官员懒政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考评官员的主观能动性,则有利于敦促其真干事、干实事。

由此来看,比APP定位官员更重要的是,制定更复杂、更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虽然相对来说,这项工作的难度更大,但也重要得多,所以这方面偷不得懒。

(原题为《给官员定位 也别忽视“疗效” 》)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