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从“垃圾”到流行文化,街头艺术是如何崛起的?

2022-03-22 18:3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Chris 中国画报出版社 收录于话题 #看懂艺术 30个

3月12日,20世纪最具影响力和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凯斯·哈林首次大型中国个展,拉开新的一年令人期待的展览序幕。

凯斯·哈林是上世纪80年代美国街头艺术家和社会运动者。他注意到纽约地铁站存在大量未使用的广告黑板,便开始在这里用白粉笔绘制图画,他创造了单色、空心的抽象小人、咆哮狗、发光的婴儿等卡通形象,它们成为哈林公共艺术的起点。

1982年至1989年间,他在全球数十个城市创作了50多件公共艺术作品,他的名字与纽约这座城市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创造的图像已成为纽约的文化名片。

警察对“破坏市容”的凯斯·哈林进行逮捕

在街头艺术发展的早期,一帮艺术家在街头作画时,警察总拿着警棍追逐他们。与主流画家的地位不同,街头艺术家所获得的社会认知不那么乐观。

然而,随着街头艺术的发展,近年来班克斯、KAWS等艺术家作品在艺术市场上大爆发,在网络时代与消费主义的双重加持下,受到了大众的追捧。

关于涂鸦到底是艺术还是破坏公物的争论依然在进行着,这个曾经未经许可的艺术,是如何不断演变,成为了一种流行文化现象?

在墙上绘画是一种和人类同样古老的艺术形式:

从著名的法国拉斯科岩画到古罗马人在石头上刻下的图像、名字与信息,再到古城中早期旅行者留下的名字。一些人就是喜欢做些标记,宣称他曾“到此一游”。

你可以就这个主题写满10本书。但我们现在要关注的是街头艺术,所以,我们将越过史前作品,直达现代。

《别靠墙,油漆未干!》

[美]亚历山德拉·马坦萨 著

定 价:158.00

中国画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11

维基百科将街头艺术定义为“在公共场所创作的视觉艺术,通常创作于非传统艺术发生地,是未经许可的艺术作品。

这一名词伴随20世纪80年代涂鸦艺术热潮的兴起而闻名,并持续被运用于随后的典型作品中。

模板涂鸦、海报粘贴艺术、贴纸艺术、街头装置和雕塑都是现代街头艺术的主要形式。‘城市艺术’、‘游击艺术’、‘后涂鸦’和‘新涂鸦’等词也都在不同情况下,用于指代不同环境下创作的艺术作品。除领地涂鸦和纯粹的破坏主义外,传统的涂鸦喷绘作品通常也属于这一范畴。”

▲《嘻哈风暴》剧照

这一描述恰恰提出了一个长久以来的问题——涂鸦属于街头艺术,还是街头艺术属于涂鸦?

一个常见的观点是,我们如今所知的涂鸦始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的纽约,它在绝大多数时候是一种“唤起”,唤起整个城市关注你的名字。

也有时候,它是一个游戏。

对某些人而言,它是肾上腺素的飙升,对其他人而言,它更是一种审美的追求。一些人离开,一些人以此发展了自己的职业。一些作品被清理、被覆盖或随岁月而逝。

然而,关键的一点是,它的创作大都是违法的,艺术家用偷来的颜料在墙上、火车或通道上绘画,曾与“艺术场景”没有丝毫联系。

▲《嘻哈风暴》剧照

那时,涂鸦画家,或被我们称为“作者”或结成“组织”,与覆盖他们作品的其他组织对抗。

作为战利品,作者们会为自己的作品拍照,写作者不是唯一一个记录他们的艺术的人。

在纽约,玛莎·库珀和亨利·查尔芬特两位摄影师于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积极地拍摄了大量有涂鸦的车厢。如今,这些画面已经成为经典。

他们的著作《地铁艺术》(Subway Art)于1984年出版,这是第一部关于火车涂鸦的正式出版物,为这项艺术更广泛地被社会接受铺平了道路。

▲《嘻哈风暴》剧照

然而,这并不是以此为主题的第一本书。1982年,克雷格·卡斯尔曼撰写了“醒一醒,纽约的地铁涂鸦”(Getting Up, Subway Graffiti in New York),一部关于年轻涂鸦艺术家的系列访谈和故事。

这些书籍和亨利·查尔芬特制作的纪录片《嘻哈风暴》(Style Wars,1983)在后来启发了整整一代新的涂鸦作者,也为一种生活方式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涂鸦艺术过去经常被理解为一种破坏公物的行径,而这些作者如果被警察逮捕,将会受到起诉。

公众因涂鸦而感到不安,迫使当地政府出面并采取行动。这个结果使得这项运动在地下走得更远,发展出严格的规则。

▲正在涂鸦的让-米切尔·巴斯奎特

正如我们今天所知,街头艺术出现得较晚,艺术家通常是以为街头增添艺术色彩为目的,将公共场所当作开放的画廊来进行创作。他们在此声名远扬,或很快臭名昭著。

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家更倾向彼此合作而非对抗,他们的态度变得更为平和、开放,大众的观念也趋向积极。

同时,街头艺术重新启用了海报、贴画、模板等媒介,有时甚至会使用马赛克。这为他们的作品增添了艺术性,展露出这些街头艺术家的平面设计、插画或艺术背景。

▲法国艺术家“侵略者”就使用马赛克瓷砖来创作图像,它们看起来就像刚刚从老式8比特电脑游戏里走出来一样

早些时候,伦敦、巴黎、柏林,当然还有纽约都是街头艺术胜地。

此外,当涂鸦艺术在绝大部分时间还在为个人造势时,街头艺术已经开始关注社会和政治问题,用幽默感去吸引它的观众。

即使大部分的作品仍然是违法创作的,这种开放式方法还是吸引了画廊和收藏家,让他们对街头艺术敞开了怀抱。

▲凯斯·哈林在地铁站涂鸦

20世纪70年代末,凯斯·哈林被席卷城市的涂鸦所启发,受这种巨大的灵感驱使,开始在街头绘画。

然而,他并没有使用字母,而是发展了个人风格的线条绘画,创作了深受波普文化影响的人物和动物形象。

他的作品迅速地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而他也成为了20世纪的代表艺术家之一。

▲凯斯·哈林《街画》。凯斯·哈林的最后一幅街画位于比萨,成为了一代街头艺术家的风向标:这是一曲献给全人类关于生命、和平、和谐的赞歌

正如我们今天了解到的,他仍然是众多艺术家的灵感来源。这对让-米切尔·巴斯奎特同样适用,他也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他作为涂鸦创作者的职业生涯。

但很快,他却开始在画布上创作,并销售给艺术画廊。

一些人认为他不是真正的街头艺术家,因为他仅仅是暂时地在街头创作,但是其作品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让-米切尔·巴斯奎特

那时候,只有美国将涂鸦和街头艺术当成一种艺术形式,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欧洲艺术家来到纽约,带回那片大陆的灵感也随之增加。

其中之一就是法国艺术家老鼠布莱克。

起初,他仅仅尝试制作字母,但是他很快发现了使用模板创作的乐趣。模板可以展现丰富的细节,操作快速并且能够反复使用。

他的作品通常以微妙的方式创造更大众化、社会化的意识。他的艺术在当今仍得到广泛的赞许和欣赏。

▲老鼠布莱克涂鸦作品

班克斯,我们这个时代最著名的街头艺术家之一,就是受到了老鼠布莱克的启发。

他曾经说过:“每当我认为我创造了一些稍稍有点原创性的东西时,就会发现老鼠布莱克已经做过了,仅仅是早了20年。”

这些艺术家来来往往的运动形成了一个网络,使他们能在其中交换艺术的创意。而涂鸦和街头艺术很快像病毒一样传遍了欧洲。

▲班克斯《掷花者》

另一个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大放异彩的城市是柏林。

柏林墙分隔着这座城市,这面墙近4米高,长达150余千米。毋庸讳言,这块“画布”吸引了无数的艺术家。

1989年,柏林墙被推翻,仅在弗里德里希斯海因-克罗伊茨贝格区保留了1316米长的一小段墙壁,由东区画廊负责维护。

▲1984年,柏林墙西面的一侧涂鸦

从那时开始,欧洲的主要城市都出现了涂鸦与街头艺术场景,艺术家的行迹和他们创造的艺术遍布欧洲大陆。

各种小型杂志的出版,记录并传播了艺术作品,影响了新一代的艺术家。涂鸦与街头艺术进一步发展,日趋成熟,最终成为街头醒目的一景。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这一艺术也迎来了爆炸式的传播。一瞬间,世界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艺术。

尽管这种艺术形式仍然不合法,政府主要针对的还是火车涂鸦、炸街等“传统”涂鸦,他们有时并不知道如何应对这个叫作“街头艺术”的新兴事物。

▲布拉格列侬墙

创作的艺术家只会收到警告,或被没收创作材料和海报。大众对于街头艺术的态度较涂鸦要积极得多。

在某种情况下,街头艺术回应了那些自命不凡的艺术画廊,艺术画廊只对商业利益感兴趣。

街头艺术家希望自己的作品对公众开放,将艺术带向街头,让每个人都能欣赏。

现今,街头艺术是一个趋向成熟的艺术形式,艺术家们以此为生并得到应有的欣赏。绝大部分人辛勤工作,到达如今的地位,将他们的一生奉献给艺术并以此为信仰。

艺术画廊与收藏家对此也产生了兴趣,意识到这项运动的艺术潜能,并经常将它与波普艺术联系起来。它的某一部分已朝主流方向发展而去。

▲班克斯创作的被裁切的《持红气球的女孩》

绝大部分艺术家已经不做违法创作,一些人仅仅在工作室创作或承接委任绘画工作,甚至还有一些将自己称作街头艺术家的人从未在街头绘画……

最后,“街头艺术”只是一种艺术风格的名称,它们是否被创作于街头已经无关紧要。

这显然是疯狂的,街头艺术,像它的名字一样,是创作于街头、墙面或其他公共建筑表面的。只要它进入了室内,就成为了“被街头艺术所影响的艺术”、 模板艺术或插画设计。

当然,街头艺术仍然是相对年轻的艺术形式,它被时间之河不断打磨,变换着形状。未来的艺术史书籍该如何撰写它,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本文内容摘选自《别靠墙,油漆未干!》,因篇幅较长有部分删改

《别靠墙,油漆未干!》

[美]亚历山德拉·马坦萨 著

中国画报出版社

原标题:《从“垃圾”到流行文化,街头艺术是如何崛起的?》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