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如果你能在精神上返老还童,就更容易感受到纯粹的快乐

2022-03-22 12:2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不可否认,我们每个人都在执着地寻求快乐。快乐拥有一种力量,足以冲击我们的心灵,占据我们的大脑,让我们体会极度的充实。快乐也是对人生的肯定,它所展现的勃勃生机,让我们得以触碰并感知生命的力量。可以说,没有什么能比快乐更让我们充满活力!

但是,我们怎样才能获得持久的快乐?我们是否具备了获取、滋养和维持快乐的能力?我们又能否形成一种建立在快乐力量之上的智慧呢?

©《与哲学家谈快乐》作者弗雷德里克•勒努瓦

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弗雷德里克•勒努瓦汲取东西方哲学智慧的结晶,在《与哲学家谈快乐》一书中,以鲜活直白而又充满趣味性的语言告诉我们:

快乐是有方法的,并且展现了通往快乐的三种途径,进而启迪我们,所谓完美的快乐是生命本身的一种深刻、积极和有意识的表达,它与生俱来。

©《与哲学家谈快乐》实拍图

就让我们跟随哲学家的步伐,探索寻找获得快乐的奥秘吧!

长按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购买

研究快乐的三位哲学家

作者在书中筛选出了历史上对快乐研究得最深层的三位哲学家,第一位叫斯宾诺莎,第二位叫尼采,第三位是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

斯宾诺莎是一个犹太人,17世纪出生在阿姆斯特丹,他曾历时15年完成了最著名的杰作《伦理学》。斯宾诺莎的《伦理学》实际上是一种快乐哲学,他的研究对象涵盖行为方式、道德伦理等一切影响我们为人处世的因素,而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快乐,或者说真实的快乐。

© 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的雕像

斯宾诺莎注意到,当人们遇到困难时行动能力就会减弱,成长也会受阻,这时往往陷入悲伤。相反,如果人们遇到的是一些积极因素,就会加速成长,能力渐强,自然时时感到心情愉悦。因此,他认为快乐是生存能力的完善与增强,是一个由小及大获得圆满的过程。

斯宾诺莎去世200多年后,又出现了一位以快乐为研究核心的伟大哲学家,他就是弗里德里希·尼采。

与斯宾诺莎一样,他将快乐视为根本的道德准则。尼采认为,快乐的本质就是一种力量,也是一切能够增强我们生命力的东西,它意味着生命面对死亡、健康面对疾病、创造面对惯性时前者占据了上风。

© 哲学家尼采

当人们与生活完全达成一致,欲念就会得到满足,这就是“完美的快乐”。因此,尼采并不认同宗教提倡的那种压抑本能、只有受苦才能获得救赎的病态观点,恰恰相反,是为了拥抱生命,让欲望成为我们发光、成长的动力。

他强调,快乐即承担生命赋予我们的一切,包括痛苦在内,以一种绝对的包容去积极面对、去热爱,与生活达成真正的和解,去孜孜不倦地塑造自己,才是获得纯粹快乐的必要条件。正如他的那句明言“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变得强大”。

© 法国思想家亨利·伯格森

斯宾诺莎与尼采之后,又有一位哲学家沿着前驱开辟的道路继续前行,他便是法国思想家亨利·伯格森。

伯格森在他的代表作《创造进化论》中讲到,对于生命及其数百万年的进化史来说,存在着一种基本法则,即创造定律。人生来就是为了创造,因此,快乐与创造有着内在的联系。

©《与哲学家谈快乐》实拍图

伯格森同样认为生命的完善会带来快乐,但他并不赞成斯宾诺莎关于消极快乐的论断,他认为,这种源自想象、脱离创造的情感根本不算真正的快乐,充其量只是一种强烈的快感,实在配不上快乐这一高级的称谓。

他曾在书中写道:快感不过是大自然维系众生命脉的手段罢了,它从未指明生命的方向,但快乐却能表明我们的人生取得了成功,获得了发展,赢得了胜利,因此,所有真正的快乐都散发着荣耀的光芒。

三种通往快乐的途径

1. 保持正确的生活态度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采取正确的生活态度来获取快乐,在此,作者给出了许多种获得快乐的建议,比如专注、参与、冥想、自信与敞开心扉、善意、无偿、感恩、坚持等等,同时也要懂得适时放手,以及保持健康的体魄。只要能够做到这些,保持这样的生活态度,就有助于为快乐创造适宜的土壤、气候,并为其到来做好精神准备。

© 图片来自网络

这样的快乐依然都是短暂的。当我们学会放手、感恩生活、 战胜自我时,我们虽然获得了充实而强烈的快乐,拥有了极致的体验,但这毕竟是昙花一现、转瞬即逝。

斯宾诺莎是第一位注意到这个问题的哲学家,他一直在探索让快乐更加持久,甚至获得永恒的路径。换句话说,既然人们能够创造出佛陀和古代哲学家心向往之的清明境界,即一种充满幸福、从容和宁静的状态,那么我们能否通过努力,让快乐也成为一种日常状态?

©《与哲学家谈快乐》实拍图

作者在书里向我们介绍了另外两种获得快乐的途径,以及如何在寻求自由与爱、实现脱离与回归的过程中一步步接近哲学家与先贤们所说的“完美的快乐”。最终你会发现,快乐与外界无关,无论什么都无法使其枯竭。

2. 释放的快乐

人类最无知的行为莫过于罔顾自我认知,一味迎合他人。培养积极而永恒的快乐的道路是冲破束缚,从自身获得力量,最终做回真正的自己。

我们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反躬自省,即通过自我审视,分辨出哪些东西不属于我们,而是外界通过教育和文化或多或少强加给我们的, 其中包括对社会、对宗教和对我们自己的看法和信仰。

©《与哲学家谈快乐》实拍图

正如斯宾诺莎所言,我们并非生来自由,自由要通过努力获取。如果我们不去试着了解自己、涵养自知之明,那么终其一生,我们只会被情绪、欲望、激情、信仰、幻想和理念驱使。

如果我们希望获取更深层次的快乐,就必须用批评的眼光审视这些联系,然后将妨碍我们的关联一一斩断。一方面我们要及时发现不适合、 不属于我们的东西,另一方面我们还坚持要发掘真我,洞察我们内心的真正需求和深藏的天性。

在寻求快乐的路上,我们不妨重温一下苏格拉底的告诫:认识你自己。这句话也被镌刻在古希腊德尔斐神庙的三角楣饰上。

3. 融入的快乐

法国作家乔治·贝尔纳诺斯曾说:能够在他人的快乐中找到自己的快乐,这就是幸福的奥秘。

融入的快乐看似与释放的快乐截然相反,却并行不悖,即向他人敞开心扉,重拾爱心、重建联系,与世界达成真正的充分的和解,激活内心快乐的源泉。

© 冉阿让与珂赛特,《悲惨世界》剧照

快乐有一种神奇的禀赋,即当你将其赠与他人,自己的快乐也会成倍增加,雨果在其传世之作《悲惨世界》中曾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描述。

每天下午,珂赛特都会陪伴她的救命恩人度过一个钟头。雨果写道:“每当她走入地下室,这里仿佛就成了天堂,冉阿让容光焕发,只觉得自己带给珂赛特的幸福又回到了身上,而且较之从前更加强烈。当我们送出快乐,也就赋予了它无穷的魅力,快乐不会像光线反射一样逐步减弱,相反,它会以更加璀璨的光芒照亮我们。”

爱不仅存在于人类世界,融洽的关系也不只发生在人与人之间。古希腊哲人曾提出,以和谐的方式“与世界达成一致”,对一切有感知能力的生物保持敬畏。其最根本的,还在于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时时浸润在快乐之中,与周围的人和事相得益彰,方是抵达崇高境界必不可少的品质。

©《与哲学家谈快乐》实拍图

不仅如此,作者还在书中向我们阐释了何为“完美的快乐”与“生之快乐”——所谓的完美的快乐,是一个真正做回自己的过程,当你找到了真正的自我,外在的任何变动、事物都无法伤害到你,而当我们找到或是重拾完美的快乐,就会发现它其实如此简单,那便是生之快乐。

希望这本书能够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快乐!但我们要知道,快乐不是来自这本书,而是源于我们自己。

© 樊登解读《与哲学家谈快乐》:我们总觉得生活中没有太多快乐,实际上是因为我们丧失了太多感受快乐的机会。

《与哲学家谈快乐》

作者:(法)弗雷德里克·勒努瓦

译者:李学梅

原标题:《如果你能在精神上返老还童,就更容易感受到纯粹的快乐》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