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林黛玉在扬州是否还存“故居”——关于扬州的红楼梦遗迹

朱善文
2017-07-08 10:43
来源:澎湃新闻
古代艺术 >
字号

《红楼梦》与古城扬州关系密切,书中最令人掩卷遐思的人物非林黛玉莫属,而她恰是一位多愁善感的扬州女孩,这与作者曹雪芹对于扬州的感受密不可分

近日,江苏省扬州市在修缮瘦西湖大虹桥时发现了《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题写的石碑残件,此碑引起了社会各界特别是红学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扬州文史学者朱善文从事红学研究20余年,著有《凤仪扬州——扬州红楼梦遗迹考》一书。在给“澎湃新闻·古代艺术”(www.thepaper.cn)的文章中,他介绍了近年来扬州发现的不少散落在民间的红楼梦遗迹,如“有凤来仪”石碑、塔湾行宫残碑、“黛玉故居”、醉云石,以及这次发现的《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题写的石碑残件等等。

高旻寺

接驾处——高旻寺及其行宫

高旻寺及其行宫位于扬州市邗江区运西乡(现汊河镇)的三汊河口,距扬州城西南十五里,是扬州八大名刹之一,它与四川的文殊院、宝光寺,镇江的金山寺,合称我国佛教禅宗的四大丛林,不但在国内负有盛名,而且影响远及东南亚各国。《红楼梦》中所描写的元妃省亲修建大观园,就是以曹寅等人为康熙南巡修建高旻寺塔湾行宫为背景和原型的。

高旻寺相传始建于隋代,屡兴屡废,清顺治八年(1641),漕运总督吴惟华,在被人们称为“九龙宝地”的三汊河建塔修庙,用以镇水观风,同时希望寺庙的塔影和青灯能指引河上的航船顺利地航向大江深处。顺治十一年(1644)塔成,当时的塔有七层,合七级浮屠之意。吴惟华还在塔的左侧营建梵宇三进,并召僧侍奉香火。三汊河自建塔后,被称为宝塔湾,简称塔湾。登塔可以“南眺金焦诸峰,北览蜀冈之麓”,而成为淮南胜地。

康熙三十八年(1699),康熙皇帝奉皇太后沿运河南巡,见茱萸湾塔岁久寝圮,欲颁内帑略加修葺,扬州的两淮巡盐御史曹寅和盐商们得知后,纷纷捐银,“茱萸湾塔”很快就修建完工。康熙皇帝高兴地把重新修建的“茱萸湾塔”命名为“天中塔”、把新修的寺庙命名为“高旻寺”。曹寅和扬州的盐商们还在高旻寺的西侧营建了行宫,建成以后的高旻寺塔湾行宫规模庞大。康熙四十四年(1705)春,康熙皇帝第五次南巡,曹寅既以江宁织造的身份在南京接驾,又以巡盐御史的身份赶到扬州接驾,并和康熙皇帝多次登临天中塔,当时的盛况是:“行宫宝塔上灯如龙,五色彩子铺陈,古董诗画无记其数,月夜如昼。”

高旻寺

据曹寅于康熙四十三年十二月初二日的奏折称:“臣寅于十二月初二日,谨率属官商民人等,俯伏迎接,望阙叩头,焚香跪读。百万商民,欢呼动地,仰瞻圣孝帝训,治河省方,泽偏寰区,恩周蔀屋,兼之宸翰宏文,真书契以来所未会有……所有两淮商民顶戴皇恩,无由仰报,于臣寅未点差(指赴两淮盐运御史任)之前,敬于高旻寺西起建行官,工程将竣。群望南巡驻跸,共遂瞻天仰圣之愿”。康熙帝在奏折上朱批:“行宫可以不必了”。但并未严加制止,实际上是默为赞许的了。

曹寅因修庙、建行宫和接驾有功,内务府等衙门即保奏曹寅担任通政使司通政使。康熙皇帝这次南巡回京后,又将皇宫内的一尊脱纱药师如来泥金佛像赐给高旻寺供奉,并派学士高士奇和内务府丁皂赉送金佛到高旻寺。康熙帝在曹寅于四十三年十月十三日的奏折上朱批道:“高旻寺碑文已写好,尔即觅善刻之手,着速摹勒进呈”。碑文送到扬州以后,曹寅复于十二月初二日的奏折上向皇上秉报说:“臣寅复于十二月初二日谨率僚属商民等,欢呼动地,仰瞻圣孝帝训。……臣寅随遴选臣工,与高士奇等指建碑亭处,将石细加磨磷,用心摩勒,俟镌完拓进呈御览”。

天宁寺大门

校刊处——天宁寺及其行宫

天宁寺及其行宫位于扬州北护城河的丰乐上街。清代天宁寺雄居扬州八大名寺之首,康熙、乾隆两位皇帝曾先后巡幸,使得这座庙宇声名显赫,而曹寅受命在此刊刻《全唐诗》也让这座佛教名刹与《红楼梦》有了深厚渊源。

天宁寺相传始建于东晋。唐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名证圣寺,唐禧宗广明二年(881),改名正胜寺。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又改名为兴教院,宋政和二年(1112)宋徽宗从昭庆军节度使蔡卞之请求,赐名“天宁禅寺”,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名报恩光孝寺,以奉徽宗皇帝香火。明洪武十五年(1382)重建,仍名“天宁禅寺”,正统、天顺、成化、嘉靖间屡经修葺。清代康熙皇帝先后六次南巡,其中有两次驻跸在天宁寺内。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非常擅长诗词文章,著有《楝亭集》等著作。曹寅还被钦点校刊《全唐诗》。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兼任两淮巡盐御史曹寅,在扬州创办了一个大规模的编校出版机构——“扬州诗局”,奉旨校刻《全唐诗》。“扬州诗局”就设在扬州天宁寺里面。康熙四十四年的三月十九日,“上发《全唐诗》一部,命两淮巡盐御史曹寅校刊,以翰林彭定求等九人分校。”曹寅奉旨后,即积极着手筹备。曹寅把“扬州诗局”设在天宁寺里,是因为天宁寺内就有巡盐御史的行署,属于两淮巡盐御史的房产,与盐院相间仅一箭之遥,而且10多年前孔尚任曾住在天宁寺东廊待漏馆,孔尚任在他的《待漏馆晓莺堂记》中这样写道:“奉使留扬州,有司舍予天宁寺东廊,名待漏馆者。夫扬州非长安建都之乡,佛寺阙廷候朝之所,馆名待漏,不亦僭乎?馆人曰:此鹾使之行署也。凡鹾使至,先斋于此一宿,而后莅其事。”另外,康熙钦点校刊《全唐诗》的十数名江南在籍翰林,均为自由散漫之人,把他们集中在一起,这样既不用出去另找房子,也便于管理,有利于提高校刊《全唐诗》的质量,加快校刊《全唐诗》的速度。当年至次年期间,曹寅所上的奏折很多内容与刊刻《全唐诗》有关。

曹寅在扬州城北的天宁寺负责刊刻《全唐诗》,招集、培训书手、刻工多至上百人,从召集校刊人员,商酌凡例,访觅书手,统一书写笔迹;一直到造纸印刷,装潢呈览,道道工序,事必躬亲过问。这种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态度,历来为人称道。全埴《不下带编》卷一有评:“雕锼之精,胜于宋版。今海内称‘康版’者,自曹始也。”

盐漕察院石狮

巡盐处——鞠躬尽瘁在盐院

两淮盐漕察院,据《扬州府志》的记载和近年出土的断碑残片看,其确切位置在汶河北路原扬州市新华中学内,即位于开明桥、文昌阁东边院大街、院东街之间。康熙四十二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奉旨与苏州织造李熙轮管两淮盐务。康熙四十三年七月,钦点曹寅为巡视两淮盐鹾,这与《红楼梦》中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为钦点的盐政是一种对应。曹寅以江宁织造的身份兼理两淮盐政,他干办公务的重心已由织造转向盐差,活动的中心也由金陵移往扬州。曹寅在扬州任职的衙门就是两淮盐漕察院,又叫两淮巡盐御史廨署,扬州盐院、扬州使院。

盐漕察院遗石

曹寅以江宁织造的身份兼理两淮盐政,他的工作重心已由织造转向巡盐御史,活动的中心也由金陵移到扬州。以此为始,一直到他病殁扬州,曹寅长年累月,奔走于扬州、仪真、江宁之间干办公事,可谓“鞠躬尽瘁”。曹寅就是在扬州度过了自己人生的最后八年。从现存的曹家的档案史料来看,曹寅留驻盐院的时间最为久长。

黛玉故居

捐馆处——黛玉故居锁深巷

《红楼梦》中最令人掩卷遐思的人物非林黛玉莫属,而她恰是一位多愁善感的扬州女孩。林黛玉生在苏州,长在扬州,但其与扬州的这段不解情缘,大多数人恐怕都不甚了解。尽管林黛玉是一个书中的人物,但是林黛玉说的就是典型的扬州方言,林黛玉所作的诗词只有用扬州方言去读才能押韵,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是钦点的盐政,而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任两淮巡盐御史,曹寅是死在扬州任上的,而书中林黛玉的父亲也是死在扬州任上的,这也难免不被认为是一种对应。另外,曹家被抄家时,清单上列有“扬州房产一处”。

文昌中路两淮盐运使司衙门(老市政府)的西侧,有一条高出文昌中路路面许多的南北走向的巷子叫运司公廨,当时的盐运官员及其眷属都居住在西侧的运司公廨内,所以跟随着父亲林如海在扬州生活的林黛玉就生活在这里,这条巷子里深藏着“林黛玉故居”——也就是曹家在扬州的一处房产。

传说中的“黛玉故居”在运司公廨47-51号,前后两进,大门朝东,正对着两淮盐运使司的西围墙,大门为一八字磨门,从大门进去,向北共有两进房屋,隶属于扬州市机关房管所。南面第一进公安局宿舍,小七架梁,明三暗四结构,墙上爬满了爬山虎,仿佛大隐隐于市的世外高人的住所;第二进原为北柳巷小学首任校长韦剑华居住,大七架梁,明三暗四结构。前后两进房屋之间是一个大院子,院子的东南角散落着一些湖石假山,仿佛诉说着这里昔日的辉煌。韦剑华之子刘杰中先生在世时非常喜爱养孔雀,称其父亲曾多次说过“这里就是曹雪芹的故居”,并说:家中曾藏有曹寅和曹雪芹的有关书籍,还在院正中挖出过印章和折扇等物,可惜不知所终。

黛玉故居巷子

从大门进去经院子向南是一段青砖墙,墙的中间是一个小门可以通向南面,只可惜南面的房屋已被拆除,现为扬州市建筑工程公司,小门的上方原有一块石匾,石匾上写有“雨读”两个字,下雨时读书、听着雨声读书或是雨中读书,多么浪漫而富有诗情画意,可见林黛玉家(曹家)是一个书香门第、官宦之家。

禅智码头

智通处——月明桥畔古禅智

禅智寺又名上方禅智寺、上方寺、竹西寺,故址在扬州东门外月明桥北,蜀冈冈势至此渐平。禅智寺是隋唐时期扬州最著名的寺庙之一,名声远播全国。《红楼梦》中所提到的智通寺,就是以扬州东北郊的千年名刹禅智寺为原型的。

禅智寺的建立富有皇家色彩,禅智寺原为隋宫,后来才改建为寺。明朝盛仪《嘉靖惟扬志》写道:“禅智寺……隋大业年间建……本隋故宫。”明人魏骥《上方寺碑记》记载,隋炀帝当年驻跸“上方行宫”,梦游兜率天宫,听弥勒菩萨讲经说法,得到神灵暗示,遂舍行宫为寺,并御题“敕赐上方禅智寺”。

《红楼梦》第二回记载:“贾雨村……偶至郭外,意欲赏鉴那村野风光。忽信步至一山环水旋、茂林深竹之处,隐隐的有座庙宇,门巷倾颓,墙垣朽败,门前有额,题着‘智通寺’三字。门旁又有一副旧破的对联,曰: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雨村看了,因想到:‘这两句话,文虽浅近,其意则深。我也曾游过些名山大剎,倒不曾见过这话头;其中想必有个翻过筋斗来的也未可知,何不进去试试’……”书中所提到的智通寺,就是处于扬州东北郊的千年名刹禅智寺。

蜀井

如今,在大王庙向东不远的古运河游览线上,新建了一座高高耸立的牌楼,上面写着“禅智码头”,牌楼前面是一座水上码头,牌楼后是一段黄墙黛瓦,围墙中间的山门石额上书有“禅智寺”三个大字,山门两侧是一对石狮子,庙墙后没有殿宇。因为古禅智寺早已毁于兵火,所以,在曹雪芹笔下只有倾颓的门巷、朽败的墙垣和龙钟老僧了。而在“禅智码头”向北不远的竹西公园内,已经恢复了月明桥、蜀井、竹西亭等景观。另外,三绝碑是禅智寺的著名石刻之一,据传禅智寺主持怀演大师在京城得吴道子所画《宝志公像》,将其悬挂在禅堂之中,李白游扬州时,入寺见到吴道子所画的宝志和尚像,即兴作了篇赞,颜真卿后来手书了此赞,于是形成了今天依然可赏的融诗、书、画于一体的“三绝碑”。阮亨《广陵名胜图记》记载:寺中有一块著名的石刻三绝碑,内容是南北朝高僧宝志公像。北朝时期,是中国画像碑的鼎盛时代,而且绘刻的对象基本为佛像。此三绝碑的画家为唐代名家吴道子,像赞出于李白,由颜真卿书写。原碑已毁,由明代寺僧本初重刻,碑高155厘米,宽73厘米,碑下刻有明人题跋,上部嵌白矾石碑额一块,镌有隶书三绝碑三字。三绝碑曾藏于扬州博物馆,现移在唐城遗址博物馆内。

水竹居的假山瀑布

水竹处——怡红院的蓝本图

“水竹居”又名静香书屋、石壁流淙。位于瘦西湖二十四桥景区东北的石壁流淙景区。《红楼梦》中贾宝玉在大观园内所居住的怡红院,就是以瘦西湖的水竹居为原型的。

“水竹居”原为徐氏别墅,主人徐赞侯,祖籍歙县,在扬州从事盐业发家,成了大盐商。“水竹居”就是徐赞侯修建的宅子。据记载,乾隆乙酉年间,乾隆皇帝来到徐氏别墅,看到景色怡人,亭台楼阁中间,假山瀑布、繁花绿柳……于是赐名:“水竹居”,并题诗:“柳堤系桂双,散步俗尘降。水色清依榻,竹声凉入窗。幽偏诚独擅,揽结喜无双。凭底静诸虑,试听石壁淙。”

水竹居

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曾指出《红楼梦》中最主要景点怡红院就是以扬州水竹居作为蓝本的。我们将两者比较一下,不难发现两者都采用了以画入门,引入西洋画、镜,橱屏后设门等手法,布置考究,中西合璧。所以,后人认为曹雪芹创作《红楼梦》取材扬州之处颇多,此例便是证明。电视剧《红楼梦》也是在扬州拍摄的,遍及扬州大小景区,可以说扬州的园林为增色不少,同时也证明《红楼梦》的根在扬州!

晚清,特别是太平天国以后,扬州兵荒马乱,战争对园林的破坏是毁灭性的;同时,由于盐商的衰败,扬州盐运中心地位的下降,使得大多盐商走向衰落。“建设维护园林是要花钱的,而且要花大钱,一旦盐商的经济跟不上,园林将难以为继。”至今胜景不在。

瓜洲古渡鸟瞰

风尘处——妙玉落难古瓜洲

瓜洲位于古运河与长江的交汇处,距扬州城西南三十里。在古代,瓜洲作为南北交通枢纽,曾繁华一时,令不少路过的文人墨客流连忘返。《红楼梦》中的妙玉就在瓜洲化身乞丐、落入风尘的;曹雪芹曾在一个风雪之夜入住在瓜洲的大观楼。

瓜洲古渡

在古代,瓜洲作为南北交通枢纽,长江和运河的交汇处,很是繁华。在其辖区内,私宅花园、庵庙、楼、亭、厅、堂等多达数十处,曾有锦春园、瓜洲古渡、江楼阅武、漕舰乘风、东城柳岸、桃坞早莺、芦汀新雁、雪水钓艇、金山塔灯等著名景点。更有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大观楼,登楼远眺,对岸镇江的金山寺清晰可见,大江滚滚东流气势磅礴。不过,这些都随着时间的流逝成为了历史,今人只有从那些流传下来的古诗句中,去感受古瓜洲曾经的繁华。

佳宴处——天下珍馐属扬州

历史上的扬州和现在的上海一样是一个令人向往的浪漫繁华、富贵风流之地。扬州的盐业经济使其成为一个消费之都、娱乐之都、美食之都,特别是扬州的美食,雅俗相融、豪淳相间、荤素相济、咸甜相适、雄淡相撑,品位名列华夏之首。《红楼梦》中的菜肴饮食就是以扬州美食即淮扬菜系为基础的,例如被王熙凤夸的茄鲞精细、繁复、奢华,色香味俱全,就是一道正宗的扬州菜。

卢氏宅门楼

招饮处——卢氏老宅旧东园

卢氏盐商住宅坐落于扬州市康山街文化园旁,它的前身就是东园、“东村书屋”,清光绪年间,商界巨富卢绍绪购得此地建宅,建成后的宅子占地面积万余平方米,青砖黛瓦的高大古建筑群前后有七进,南北进深有一百多米,被誉为“盐商第一楼”。清康熙年间,曹寅在扬州任两淮巡盐御史时经常招饮于此。

小金山

画像处——小金山下画石墙

小金山又名长春岭,位于扬州蜀冈—瘦西湖风景区内,小金山上有一副名联“借取西湖一角堪夸其瘦;移来金山半点何惜乎小”。据说当年曹寅祠堂里的曹寅画像碑石后来就隐砌于小金山月观的墙壁内,这也给小金山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同时也使得小金山与《红楼梦》有了不解之缘。

康熙四十二年,曹寅与李煦奉旨轮管两淮盐课十年,次年七月,钦点曹寅巡视淮鹾。曹寅虽为江宁织造兼两淮巡盐御使,但其工作重点已转移到了扬州,曹寅在扬州的所作所为,得到了当时朝野各阶层的一致好评。从曹寅病危时康熙亲赐圣药,“限九日到扬州”,到曹寅病逝后张伯行在祭文中所称:“两淮盐课,为财赋要区,公则悉心经理,尽力缉私,诸如请蠲逋,议疏通,绰然有赋充商裕之机权”,再到曹寅病逝六年以后的康熙五十七年(1718),扬州商民在小东门街太平坊建曹公祠祭祀曹寅,都充分说明了曹寅对扬州经济文化发展所作的贡献和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康熙五十七年(1718),扬州商民在小东门街太平坊建曹公祠,这个曹公祠,具体位置在哪里呢?“小东门街太平坊”,这是嘉庆《重修扬州府志》和乾隆《重修江都县志》上的记载,后来,清代中期江都、甘泉两县分设以后,因为小东门街上有甘泉县府,因此此街的西段改称“甘泉街”,而在光绪《江都县志》上,“甘泉街”具体被指明为“旧城粉妆巷一带”。另外,从近些年的考古记载:扬州的市河汶河上有一座太平桥,地点在现在的汶河南路与甘泉路的交叉路口,太平坊因太平桥而得名,所以,因该离太平桥不会太远,具体位置可能在小东门桥向西至汶河南路与甘泉路的交叉路口之间。据说原来在曹寅祠堂里,有一块碑石,此碑上半部刻有曹寅的画像,下半部刻着曹寅的生平和时人对曹寅的赞语,此碑后来隐砌于小金山月观的墙壁内。有人说,小金山的僧房外壁转角处,原嵌有一通和真人一样大小的曹寅履笠画像石,惜在五十年前,在一次拆墙修墙的过程中,不知所在了。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