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印度在任总理首访以色列,以媒:两国关系在“出柜”

澎湃新闻记者 李怡清
2017-07-05 17:47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速报 >
字号

当地时间7月4日下午4时,印度总理莫迪的飞机降落在特拉维夫本古里安机场。走下铺有红毯的舷梯,莫迪与等候多时的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热情拥抱。

这是一次历史性的访问。

在莫迪之前,印度独立以来的70年间,尚未有印度总理在任内踏足过以色列,即便两国早在25年前已建立了外交关系。

“我的朋友莫迪的到访是‘历史性的’。这个国家70年来没有迎接过印度总理来访,这是以色列军事、经济和外交实力进步的体现。”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此前表示,“此次访问将加深(两国)广泛领域的合作,比如,安全、农业、水资源和能源领域,几乎以色列的各个领域都会参与其中。”

莫迪也于近期表示,印度和以色列拥有“深厚而悠久的”关系,预计双方将达成军事和网络安全协议。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首次出访以色列,但莫迪与内塔尼亚胡两个强人领袖的个人友谊却颇为长久,莫迪每次提及内塔尼亚胡时都以“朋友”相称,享有这一“待遇”的他国领导人为数并不多。

在访问前,两国领导人在印度英语媒体《印度时报》上联合撰写社论,强调了两国的合作关系。同时,莫迪在以色列为期3天的访问期间,“朋友”内塔尼亚胡也将几乎全程陪同。

“莫迪访问以色列,在形式上确有突破,主要目的有三:从以色列获得军事科技,从以色列获得相关能源和水资源利用技术,用以色列为桥梁巩固与美国的关系。”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家栋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分析道。

而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研究员、以色列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钮松向澎湃新闻指出:“莫迪曾在2006年担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时访问过以色列,这也为其作为印度总理首访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莫迪此次访以,将两国领导人的互动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两国关系将会更加紧密”

公开拥抱以色列

“欢迎,莫迪总理!”、“以色列与印度手牵手迈向未来”、“莫迪降落在以色列,他将着眼于移除‘历史的徘徊’”……

在印度、以色列媒体诸多乐观期待的报道中,《耶路撒冷邮报》的一则标题或许给予了两国当下关系最形象的描绘——印以关系正在“出柜”。

尽管此次是印度在任总理首次踏足以色列,但事实上,建交25年来,“被关在柜子里”的印以关系远比表面上更深远。

“印度在1950年便对以色列国予以承认,至1992年期间两国发展的是事实关系,以色列1953年就获准在孟买开设了领事馆。”钮松指出,两国领导人此前早已互动频繁,1997年魏兹曼成为首位访印的以色列总统,2003年沙龙成为首位访印的以色列总理,2000年印度外长辛格访以。

《耶路撒冷邮报》也指出,莫迪的访问很大程度上更具有象征性。印度总统普拉纳布·穆克吉(Pranab Mukherjee)去年成为首位访以的印度国家元首,今年1月以色列总统里夫林(Reuven Rivlin)进行了回访。

新德里和特拉维夫间的高调互动是两国关系紧密的体现,而其中,最为突出、长久的支柱在于情报与军事领域的合作。

1971年,以色列摩萨德为Mukti Bahini战士提供小型武器,1982年,该组织秘密训练了他们的印度同行——R&AW突击队员。建交后,两国在情报与军事领域的合作突飞猛进,1999年印巴卡吉尔战争期间,以色列为印度“博福斯枪”(Bofors guns)运送了155毫米炮弹,给R&AW空军部队租借了一颗军用间谍卫星,并出售了两架全天候阿斯特拉(ASTRA)间谍飞机。

此外,当印度在博克兰(Pokharan)及附近地区进行5次地下核试验并受到美国制裁后,以色列成为印度进口西方精密电子设备的唯一途径。随着美国逐渐成为印度最大防务供应商,以色列仍稳居印度五大硬件供应商之一。其提供的尖端电子产品、传感器、国土安全系统和导弹,价格也颇具竞争力。

《金融时报》指出,莫迪此行注定拉近这两个“军事盟友”的距离,路透社也同时指出,此访为长期仰慕以色列军事和科技技能的莫迪一个公开拥抱以色列的机会,尽管他的前任们一直与该国保持一定距离。

“尽管美国也愿意向印度提供一些军事科技,但条件并不太好,价格较高。以无人机为例,美国想提供的,主要是民用型或以民用技术为基础的。而以色列的军事科技,实用价值往往更高,价格也相对更低。”张家栋说。

今年4月,印以两国达成20亿美元军事大单,包括印度向以色列进口MR-SAM(中程防空导弹)系统和LR-SAM(远程防空导弹)系统。据两国官员透露,两国领导人此次为期三天的会谈中,莫迪将在其“印度制造”的倡议下进一步促进与以色列导弹、无人机与雷达系统的销售和生产方面的合作。

安全合作不再独唱主角

如今,莫迪的访问为两国蓬勃发展的军事关系揭开了帷幕。但人们发现,舞台中央并非“安全”独自唱主角。

6月25日,内塔尼亚胡批准加深两国关系,扩大出口及在农业、水资源领域的合作。莫迪则强调了反恐合作是两国共同发展的另一个主要领域。

“我们两国已在国防技术和网络安全方面取得很大合作,现在我们要进入新的领域。”印度执政党人民党外交政策部门负责人维杰·沙塔瓦威尔(Vijay Chauthaiwale)接受半岛电视台采访时说,“新的领域可能是农业、水利、创新、创业氛围灯。这将与莫迪提出的发展计划相匹配。”

“莫迪担任总理以来,印度与邻国摩擦不断,在军事安全领域的需求不断提升。而卡塔尔危机的爆发打破了‘阿拉伯之春’以来海湾局势的相对平稳状态,这对印度的能源与外汇都会造成巨大冲击。”钮松指出,“莫迪此次出访,卡塔尔危机应该是印以双方的共同关切之一。此访这对于未来两国关系以及印度参与中东外交都会有积极影响。”

从访问的时间点而言,以色列海法大学国际政治学博士研究生王晋向澎湃新闻分析道,“在特朗普访问巴、以之后,在巴以和谈开始之前(访问以色列),莫迪的回旋余地相对较大,避免被敏感议题卡死。对于海湾国家的纷争,印度则是超然的,由于印度人在海湾各国普遍存在,因此在海湾纷争中站队会对印度可能不利。”

除了印度方面的诉求,以色列也期望通过莫迪此访,获得进入亚洲第三大经济体的新机会。

1992年建交时,印以两国双边贸易额仅2亿美元,而在2016年,这一数值接近50亿美元,军事装备、农业和水技术领域的贸易为这一数字的增长做出许多贡献。但《耶路撒冷邮报》指出,过去几年内,这种贸易增长的势头有所停滞,两国领导人面临的挑战将会进一步上升。“这一贸易增速在过去几年有所停滞,因此,两国领导人所面临的挑战在于,如何将双边贸易关系进一步提升。”报道称。

据悉,除了与将在访问期间大部分时间内陪同他的内塔尼亚胡的几次会晤外,莫迪还将与以色列总统里夫林和反对派领袖赫尔佐克举行会谈。

平衡外交政策不变

尽管交往甚密,但印度在该地区始终坚持谨慎的外交路线,以免引起海湾国家和伊朗的不安,这一方面由于印度对来自这些国家的石油进口的依赖,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印度国内庞大的穆斯林人口。

王晋曾就印以关系撰文指出,两国关系“以军事合作为核心”,“科技人文交流”、“经贸投资”和“美国战略支持”为支撑点,受到了来自“巴以问题”、“伊朗核问题”和“与巴基斯坦关系”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军火-经热-政温”特点。

而对于莫迪此次高调访以,《印度快报》4日的报道指出,当莫迪踏足特拉维夫,他将正式开启改变印度对犹太国家的公共和政治接触的历史进程。

“不像其他总理,莫迪并不耻于公开表达对以色列所取得成就的钦佩,”印度前外交官帕塔萨拉蒂(G Parthasarathy)指出,“其他人则出于国内选票考虑而羞于这么做。”

路透社称,印度外交政策这一转变在国内有可能面临尖锐的批评。这些批评者认为,印度1.8亿穆斯林越来越被莫迪所在的印度教民族主义政党人民党(BJP)控制的政府边缘化。

对此,张家栋则认为,印度穆斯林与中东穆斯林的联系并不密切,在语言、种族和文化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当前,印度穆斯林更关注的是其国内政策,是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复兴以及所产生的压力,因而对莫迪访以的反对声并不大。

“莫迪上台之后对与以色列关系的重视是传承了之前历届印度政府(的政策)的,只不过以往印度政府往往顾及阿拉伯国家及国内穆斯林群体,不会公开发展与以色列关系。但莫迪这届政府相对大胆,所以能够实现突破。”王晋说。

“如果未来印度发生国内教派冲突问题,最大诱因将是其内政,而不是外交。”张家栋补充道,莫迪访以并不意味着会放弃传统的平衡外交,“此前莫迪已访问了很多中东国家,与包括伊朗和一些阿拉伯国家的关系都有所进展,最后才去了以色列。但是很显然,莫迪总理试图以全方位伙伴关系,来取代以前相对消极的等距离平衡外交。”

值得关注的是,莫迪此次将不会到访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城市拉马拉,理由是此前不久新德里接待了巴勒斯坦总统马哈茂德·阿巴斯为期5天的正式访问。拉马拉通常是一些外国领导人为维持政治关系平衡而一贯停留的地方。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