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扬州旧梦梦红楼,大虹桥发现曹寅石碑初探

朱善文
2017-07-07 12:22
来源:澎湃新闻
古代艺术 >
字号

近日,江苏省扬州市在修缮瘦西湖大虹桥时发现了《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题写的石碑残件,此碑引起了社会各界特别是红学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但由于石碑正文只有“公后尘”三个字,给石碑的解读带来了很大困难。“澎湃新闻·古代艺术”(www.thepaper.cn)特约请扬州文史学者朱善文先生对发现的石碑进行研究解读。文章从石碑记载的时间、石碑发现的地点、石碑的碑文等方面,进行层层剖析,初步解开大虹桥曹寅题石碑之谜。

扬州市大虹桥发现的曹雪芹祖父曹寅题写的石碑残件

近年来,扬州发现不少散失在民间的红楼梦文化遗迹,如“有凤来仪”石碑、塔湾行宫残碑、塔湾行宫砖石、盐漕察院石狮、醉云石,以及这次发现的《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题写的石碑残件等等。要解开“公后尘”三个字所传递的信息,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从时间上分析

该碑题于康熙五十一年,岁在壬辰。康熙五十一年即1712年,曹寅在江宁织造任兼两淮巡盐御史。曹寅(1658—1712),字子清,号荔轩,又号栋亭,满洲正白旗内务府包衣,官至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巡视两淮盐漕监察御史。本年初,曹寅进京入觐,上元畅春苑张灯赐宴;正月二十九日随侍鹿苑,二月初十日陛辞南行,各有纪事诗见《栋亭诗钞》。其中有诗句云:“回忆祝尧年书甲子,重瞻玉历纪壬辰”。二月十六日至扬州,有《奏陈商议刻书并审科场事折》。二月在京日,王式丹赠长诗《柬曹楝亭》:古时明月最扬州,却被隋家脂粉污;唐承隋俗倍繁华,香风十里珠帘度。可怜梦里杜司勋,颠狂枉赋青一楼;赖有庐陵六一翁,力挽天河洗尘雾;三朝著作凌江山,留得南车导先路。千秋响答古今同,继其后者今曹公;正逢天子右文日,手捋琼英云气中。……

三月十七日,《佩文韵府》在扬州书局开工刊刻。四月三日,曹寅有《奏<佩文韵府>已开工刊刻折》。折中云:“正在遴选匠手,已得一百余人,愿来者众,好者难得。……孙文成会议过即回杭办纸,臣在局中料理。一有纲领,臣等公同奏闻。”三月下旬,曹寅向康熙皇帝奏报署理两江总督郎廷极到任、署理江苏巡抚王度昭到任。

曹寅像

康熙五十一年春夏,曹寅在扬州与诸书院同人相唱和。曹寅《楝亭诗钞》卷八有《雨寒书院小酌,王竹村以饼肉相饷,即事戏与元威、云村、蓼齐、巳山、瑮亭、吹万共赋、索竹材和,用东坡集中韵,以白杜鹊雌雄卧双江天御得自吴门索题漫赋四首》。

五月,曹寅有《奏请圣安并进呈晴雨折》和《奏请圣安并陈蝗蝻全尽折》。约在同时,曹寅有《奏谢恩赐御书高旻寺诗折》。六月,曹寅有《奏奉到御书恳请勒碑折》。

六月十六日,曹寅在扬州书局料理刻工,宋荦因被宜思恭叩阍案所牵连,来扬州候审,曹寅有诗慰问。

七月初一日,曹寅在扬州感受风寒,卧病数日,转而成疟,虽服药调理,日渐虚弱,七月二十三日,曹寅罹患疟疾逝世。

以上是曹寅康熙五十一年的主要活动情况。但从其留下来的《楝亭诗钞》等诗文及清宫御档奏折中均未发现“公后尘”三字记载。只有王式丹在诗中赞扬曹寅的人品、官品、诗文可以继欧阳修之后。

曹寅《栋亭诗钞》

二、从地点上分析

该碑发现于大虹桥桥腹东南角,根据其发现的位置地点分析有三种可能情况:第一,它本来就是大虹桥的一部分;第二,它是大虹桥附近建筑或景区碑刻的一个部分;第三,它是被人从其它地方运来的,因建大虹桥充当石料。

据史料记载:大虹桥始建于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原为木质桥梁,围以朱栏,直达两岸,故名“红桥”。清乾隆元年(1736年),改建为单孔石拱桥。此桥横跨于瘦西湖碧波之上,远远望去,犹如悬挂于蓝天的一道彩虹,因而更名为“虹桥”。由于城内另有一座虹桥,人们便在“虹桥”之前冠以“大”字,以资区别,以示雄伟。1973年市政府决定拆除重建,由单孔扩为三孔,中孔直径8米,边孔各4米,以中孔通画舫、游船,全长44.36米,宽7.6米,为放缓坡度,延长接线道路,以通车辆、行人。此项工程设计是上海同济大学毕业的金大青,此时年刚三十的他,风华正茂,设计采用钢筋混凝土拱圈,栏杆仍用“一字”式,以存古韵,桥面用芦席纹的花岗岩麻石铺就。40多年过去了,任岁月的变迁、风雨冰雪的侵袭以及交通流量的增大,大虹桥以它柔美的造型与隐健的雄姿,岿然屹立在瘦西湖南门通衢大道之上。

扬州大虹桥旧貌

大虹桥在曹寅时代是木桥,所以此碑不可能是大虹桥的一部分,而最有可能是大虹桥附近建筑或景区碑刻的一个部分;另外,该石碑从其它地方运来可能性有,但不大。据参加1973年重修大虹桥的人员反映:当年从扬州老城区收集了部分石料,主要是从老城区石板路上换下来的花岗岩麻石,后来都铺在了桥面上。大虹桥北边外侧中间的桥栏杆上的“虹桥”两个字石碑就是1973年从大虹桥下面的河道里找到的,也是就地取材。

而大虹桥附近有什么建筑或景区碑刻呢?初步分析此碑最有可能与“红桥修禊”有关。自兰亭修禊后,修禊之风日盛,但真正波及全国范围、影响了几代人的修禊活动是在清康乾年间,扬州瘦西湖畔发生的四次“红桥修禊”,主持者皆为当时的名士。开红桥修禊先河的是清代著名诗人王士禛(后人亦称王渔洋),王士禛在扬州任推官期间,“昼了公事,夜接词人”,“与诸名士游无虚日”,是一位主持风雅的人物。王士禛死后,扬州人民把他和宋代欧阳修、苏轼并列,并在红桥(虹桥)附近建“三贤祠”纪念。

扬州大虹桥今貌

康熙元年(1662)春,王士禛与扬州诸名士集于红桥,众人“击钵赋诗,游宴不息”,此次修禊,王士禛作《浣溪沙》三首,其中广为流传的名句有:“北郭清溪一带流,红桥风物眼中秋,绿杨城郭是扬州”。众人皆和韵作诗,一时传为佳话。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也曾和《浣溪沙》一首:“无恙年年汴水流,一声水调短亭秋,旧时明月照扬州。曾是长堤牵锦缆,绿杨清瘦至今愁,玉钩斜路近迷楼”。

康熙三年(1664)春,王士禛又与林古度、杜浚、张纲孙、孙枝蔚、程邃、孙默、许承宣、承家诸名士再于红桥修禊,王士禛一连作了《冶春绝句》二十首,其中脍炙人口的的一首是:“红桥飞跨水当中,一字栏杆九曲红。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唱和者更众,一时形成“江楼齐唱《冶春》词”的空前盛况。几年后,就连王士禛自己也不无得意地与先辈王羲之相提并论,在为其诗集作序时说:“红桥即席赓唱,兴到成篇,各采其一,以志一时盛事,当使红桥与兰亭并传耳。”后编成《红桥唱和集》三卷。直到今天,王士禛留下的“绿杨城郭”、“冶春”这两个佳词,扬州人无不耳熟能详。

第三次是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三月三日,年届不惑的风流才子孔尚任在广陵期间,又一次发起了“红桥修禊”。此次参加的名士24人,其中不少还是王士禛的朋友。因为参与者籍属八省,所以孔尚任称这次聚会为“八省之会”。孔尚任在扬州登梅花岭,游平山堂后,怀着对王士禛极为崇敬的心情,诗兴大发,在这次修禊日写作出了大量绝妙佳作。如七律《扬州》诗:“阮亭合向扬州住,杜牧风流属后生。廿四桥头添酒社,十三楼下说诗名。曾维画舫无闲聊,再到纱窗只旧莺。等是竹西歌吹地,烟花好句让多情。”另一首《三月三日泛舟红桥修禊》:“杨柳江城日未矄,兰亭禊事共诸君。酒家只傍桥红处,诗舫偏迎袖翠群。”他在《红桥修禊序》中记录了这段文学雅事:“康熙戊辰春,扬州多雪雨,游人罕出。至三月三日,天始明媚,士女祓禊者,咸泛舟红桥,桥下之水若不胜载焉。予时赴诸君之招,往来逐队。看两陌之芳草桃柳,新鲜弄色,禽鱼蜂蝶,亦有畅遂自得之意。乃知天气之晴雨,百物之舒郁系焉。”扬州的经历为孔尚任留下戏剧史上的不朽名作《桃花扇》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第四次是乾隆二十三年,两淮盐运史卢雅雨召扬州文人雅士于扬州虹桥附近三贤祠集会,主持的虹桥修禊盛况不减当年,和诗者约七八千人,诗集编为三四百卷。一时俊彦都有奉和之作。

王士禛像

三、从人物上分析

能被称曹寅为“公”的,并要求“继公后尘”的,而且差不多和曹寅同时代的,又和扬州有关的人能有几个?经初步筛选,有以下几人:王士禛、孔尚任、石涛等等。而这些人当中,最有可能的要数王士禛。王士禛清初杰出诗人、文学家,继钱谦益之后主盟诗坛,与朱彝尊并称“南朱北王”。

顺治十七年(1660年)——康熙四年(1665年),王士禛任扬州推官,由于王士禛为官清廉,且为扬州做了不少好事,深受扬州人民爱戴。

康熙四年(1665年),王士禛升任户部郎中,至京城为官。有大量名篇传世,其写景诗文,尤为人称道,所作“绿杨城郭是扬州”一句,被当时许多名画家作为画题入画。康熙皇帝称其“诗文兼优”,“博学善诗文”。

王士禛故居前的雕像

康熙十七年(1678年),受康熙帝召见,“赋诗称旨,改翰林院侍讲,迁侍读,入仕南书房”。康熙皇帝还下诏要王士祯进呈诗稿,王士禛遂选录300篇诗作进奉,定名《御览集》。后升礼部主事、国子监祭酒、左都御史。

当时,王士禛名扬天下,官位也不断迁升,成为清初文坛公认的盟主,一时间,诗坛新人到京城求名师,往往首先拜见王士禛。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官至刑部尚书。不久,因受王五案失察牵连,被以“瞻循”罪革职回乡。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康熙帝眷念旧臣,特诏官复原职。康熙五十年五月十一日(1711年6月26日)去世,享年78岁。

清代禹之鼎绘《王士祯放鹇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王士禛以诗文为一代宗师,其诗多抒写个人情怀,清新蕴藉、刻画工整,早年作品清丽华赡,中年后转为清淡苍劲。散文、填词也很出色。擅长各体,尤工七律。他提出的神韵诗论,于后世影响深远。

王士禛一生著述达500余种,作诗4000余首,主要有《渔洋山人精华录》、《蚕尾集》、杂俎类笔记《池北偶谈》、《香祖笔记》、《居易录》、《渔洋文略》、《渔洋诗集》、《带经堂集》、《感旧集》、《五代诗话》、《精华录训篆》、《蚕尾集》等数十种。

王士禛曾赠诗蒲松龄:“姑妄言之妄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为《聊斋志异》大书“王阮亭鉴定”,各家书坊争相求索书稿,刊刻《聊斋志异》。

扬州盐漕察院石狮

四、从事件和事由上分析

康熙五十一年四月到底有什么事值得曹寅在百忙之中,花时间和精力题写诗文,并勒石加以纪念?经初步分析,康熙五十年五月十一日(1711年6月26日)王士禛去世,从皇帝到民间都对他以极高的评价,扬州人民把他和宋代欧阳修、苏东坡并列,在大虹桥附近建三贤祠纪念,康熙五十一年,祠即将建成,当时的巡盐御史曹寅应邀为王士禛写碑文纪念。王士禛是曹寅的前辈,是曹寅敬仰的对象,且于曹寅是忘年交,也是学习的榜样。于是就有了“继公后尘”,以及“康熙五十一年岁在壬辰四月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史盐漕察院曹寅题”等文字。

壮志凌云继后尘,扬州旧梦梦红楼。曹寅在扬州署理两淮盐政的那几年,正是曹氏家族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鼎盛时期,曹寅为扬州人民做了很多好事:如结交扬州名人,提升了清朝初期的统战工作;捐款赈灾、帮助贫苦百姓,提高了政府的抗灾能力;刊刻《全唐诗》,提高了扬州的文化品位;在扬州接驾,提高了扬州的地位。扬州人民把曹寅比作欧阳修、苏东坡、王士禛,并于曹寅去世六年后的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在扬州小东门街太平坊建曹公祠祭祀曹寅,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曹寅对扬州经济文化发展所作的贡献和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曹寅、曹雪芹时代的扬州是中国东南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曹家居扬州、南京60多年,曹雪芹幼年随祖父曹寅在任上,对扬州的风物人情素材驾轻就熟,融入《红楼梦》中,信手拈来,皆成雅丽,令人叹为观止。特别是曹寅为了迎接康熙皇帝南巡,营建三汊河高旻寺塔湾行宫,造成巨大亏空,为曹家的急速衰败留下了祸根,实在是曹雪芹家由盛及衰的关纽所在,也是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重要背景和原型。脂批有云:“借省亲事写南巡”,说的就是曹雪芹家在扬州的事。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