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媒体:如果没有舆论倒逼,“被署名”县委书记还会公开检讨吗

沈道远/红网
2017-07-07 10:54
舆论场 >
字号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陕西富县县委书记李志锋一篇刊登于《延安日报》的署名文章大面积抄袭新华社时评,引发舆论广泛热议。记者7月5日从富县县委办公室了解到,县委书记李志锋日前在民主生活会上已就“抄袭”事件做出深刻检讨和反思,并对工作中暴露出的不严不实问题做出自我批评,表示一定要深刻汲取教训,从严从实要求自己,以实际行动改学风、转作风。(7月6日澎湃新闻网)

从网友发帖质疑,到媒体跟进报道,再到舆论迅速围观,陕西富县县委书记李志锋“被署名”抄袭新华社时评一事,在网上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热议。一时之间,李志锋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

“抄袭事件”刚刚被爆出来的时候,李志锋颇感无辜,因为据他表述,自己完全不知情,发表在《延安日报》上的署名文章,是工作人员私自“代笔”的结果。这番表述,未必不是真话,但对此种说辞,网民并不买账,相反这一言论还再次引发了新一轮的舆论危机。

“抄袭事件”在舆论的助推下,不断扩大升级。为此,富县县委就此事件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县委书记李志锋在会上公开检讨,称此事暴露出“自身党性不强、要求不严、对学习重视不够、对理论文章指导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等问题”,并表示“完全接受舆论监督和批评,要以此为戒,深刻反思,从灵魂深处找根源,认真整改工作作风不实不严等问题,以老老实实的态度学习,以老老实实的态度干事”。李志锋的检讨一出,舆论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虽然网络上也还有一些批评之声,但是已经不再是舆论主流了。

换言之,“抄袭事件”随着县委书记李志锋的公开检讨,算是告一段落了。这场因抄袭引发的舆论危机,也算是得以平息了。可是,对于此事,还有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果没有舆论的强硬倒逼,李志锋还会公开检讨吗?李志锋的公开检讨是出于舆情应对的考虑,还是真的认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而真心改过呢?

“抄袭事件”刚爆出时,从李志锋“被署名”的表态中,我们不难看出,他是不想“背锅”的,而是将责任全部推给了工作人员。这或许是官员一种出于本能的自我保护反应,但是这其中却暴露出了,作为“一把手”不敢担当、不敢揽责的作风弊病。试问,此事如果没有网友质疑和媒体曝光,李志锋会公开说,发表在《延安日报》上的文章是“被署名”的吗?

在事情闹大之后,舆论压力陡增,在这样的背景下,李志锋的公开检讨,更像是被舆论倒逼之后的不得已而为之,缺乏知错就改的主动性。虽说,李志锋的公开检讨,有效地化解了舆论危机,可是如果他能早一点认识到错误和问题的严重性,事情又何至于发展到这种地步呢?但愿,县委书记李志锋的公开检讨,是出于问题本身,而非迫于舆论压力。

(原标题为《 没有舆论倒逼,李志锋书记会深刻检讨吗》)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