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孟建柱:大数据司法可减少人为误差和干扰,有助防范冤假错案

澎湃新闻记者 林平
2017-07-11 09:38
来源:澎湃新闻
法治中国 >
字号

7月10日,全国司法体制改革推进会在贵州召开。会上,贵州、上海两地介绍了运用现代化科技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新做法。

“现代科技应用迈出一小步,可以推动刑事司法文明前进一大步。”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表示,近年来,上海、贵州在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中,创造性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破解难题,探索了一条司法体制改革和现代化科技应用融合的新路子。

孟建柱坦言,从过往的冤假错案来看,往往基于证据规则不统一,证据审查不全面,证据取证不规范等原因,造成一些案子开头错、一路错、错到底。究其原因就在于,公检法机关之间没有形成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机制,“教训非常深刻。”

孟建柱说,要改变这一状况,关键在于制度设计,要努力构建适应实践需要、符合司法规律、体现时代特征的刑事司法新模式,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惩治犯罪和保障人权相统一。

“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可以引导司法机关和工作人员依法、全面、规范收集、审查证据,及时发现需要纠正的问题,防止因证据收集、审查不全面不规范而导致的冤假错案。”孟建柱表示,要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对以往类似的海量案例尤其是有证据瑕疵的案例进行分析,找出易出问题的环节和要素,为制定针对性、操作性强的证据标准指引奠定基础。

孟建柱说,贵州、上海的大数据司法经验,可以帮助司法人员克服认识的局限性和主观随意性,最大限度减少误差和人情关系的干扰,促进对案件事实证据的认定符合客观事实,统一司法尺度,保障司法公正。

孟建柱同时表示,智能辅助办案系统不替代线下刑事诉讼活动,也不替代司法人员独立判断,而是通过推动公检法在共同办案平台上、明确的基本证据标准指引下办案,成为推动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落地、提升刑事司法工作水平的重要抓手。

“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已显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对进一步规范司法行为、防范冤假错案、提升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具有重要意义。”孟建柱说。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