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银监会131张罚单揭示村镇银行乱象:常充当票据案重要角色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胡志挺
2017-07-14 20:30
来源:澎湃新闻
金改实验室 >
字号

银监会罚单揭开了村镇银行乱象的冰山一角。

澎湃新闻根据银监会网站公开的行政处罚信息统计发现,今年1月至6月,在各级银监部门公开的1334张罚单中,有76家村镇银行被罚,涉及村镇银行的罚单有131张(占罚单总数的10%左右),罚没金额超过2500万元。

一位来自安徽的村镇银行人士告诉澎湃新闻,村镇银行还是以“小个散”(小微、个体工商户)业务为主,涉及违规一般都是内控出问题。

屡屡现身票据大案,充当“直贴行”角色

在最近频频浮出水面的票据大案中,村镇银行总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村镇银行是在县(区)域及以下地区设立的主要为“三农”和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2006年12月,银监会调整放宽了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准入政策,开始试点探索设立以村镇银行为主体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2007年3月,全国第一家村镇银行在四川仪陇正式挂牌成立,至今已经走过十年历程。但不少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屡屡现身于票据大案中。

一位股份制银行高管向澎湃新闻分析称,村镇银行之所以频繁出现在票据案中,一是村镇银行的票据核算方式与大型银行不一致,利用制度的漏洞帮银行逃避信贷规模,从中收取中介费;二是村镇银行管理较为混乱,与中介联手帮企业制造贸易背景,从中获利。

比如,2016年12月2日,苏州银行在招股书披露了3起尚未了结、与承兑汇票转贴现相关的诉讼案件。在该案中,位于新疆的库车国民村镇银行在整个票据流转过程中充当了重要角色。该村镇银行注册资金仅为3000万元,却在6亿元票据的流转中充当了直贴行的角色,且该行后手背书方则是体量与其完全不对等的多家股份制银行。

一位资深票据律师向澎湃新闻介绍,商业承兑汇票违规案的作案手法大同小异,“按规则是先贴现,再转贴现,过桥只是个说法,实质是金融机构转贴现行为。但现在倒过来了,先找出资方,再找前面的过桥行,之后再找前面的直贴行。所有的骗局和故事都是围绕这个发生的。”而村镇银行往往是第一道“直贴行”,一些城商行和股份制银行则在票据流转中充当“过桥行”捞通道费。

库车国民村镇银行并非第一次现身于票据案中,据广州日报2016年8月报道,在2016年广发银行9.3亿元票据案中,包括库车国民村镇银行在内的多家中小银行在其中充当了“过桥银行”的角色。

中西部村镇银行违规情况更严重

监管部门的鼓励并非完全是一剂良药。

3月1日,银监会网站发文称,十年来,银监会坚持贯彻落实国家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督促村镇银行机构布局不断向中西部和欠发达县域倾斜。

中国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全国已组建村镇银行1519家,中西部共组建村镇银行980家,占村镇银行总数的64.5%。

但澎湃新闻统计发现,2017年上半年,中西部和欠发达县域的村镇银行违规情况往往更严重。

2017年上半年村镇银行罚单统计表

1月至6月,各级银监部门公开的村镇银行罚单数量中,新疆、吉林、江西位列前三,山西、辽宁、云南等省份紧随其后。

前述票据律师表示,一些偏远地区的村镇银行会将自己的同业账户外包出去,从而赚取每年几百万元的费用。

村镇银行主业为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成本高收益低,抗风险能力差,部分与主发起行之间缺乏沟通机制的村镇银行则易于陷入经营困难。

从银监部门公布的具体违规事由来看,一些村镇银行的管理层存在带头违规、知法犯法的情况。

上述村镇银行人士坦言,村镇银行一般不涉及票据业务,如果有,可能更多还是冲利润去的。“一般是内控出问题,一级法人的人为因素比较多。”

这从银监部门的行政处罚单中也能看出一二,比如“绥阳黔北村镇银行违规发放个人贷款,王刚作为分管信贷工作的副行长、审贷委员会主任会签并同意发放了该笔贷款,应负领导责任” “泰寿村镇银行于2015年分别向某线缆公司和某矿业公司发放1年期流动资金贷款450万元和300万元,贷款发放时两户企业均已不符合贷款条件。当事人作为时任行长,拥有自主审批权和一票否决权……仍同意贷款,属于参与违法行为决策,并在该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常丰作为溧水民丰村镇银行董事长,在自身贷款业务中违反个人消费贷款、贷款支付管理的监管规定”。

2017年3月24日,库车国民村镇银行因内控管理缺失导致本行同业账户被出借以及贷款风险分类不准确,被新疆阿克苏银监分局罚款40万元。该行高管层也一并被罚,其中董事长罗志全被禁止终身从事银行业工作。

2017年3月30日,山西省新绛县新田村镇银行也因违规发放借名贷款、出租同业账户违法违规办理票据业务牟取不当收入被陕西运城银监分局罚没668万元。

一位东部地区城商行人士向澎湃新闻表示,在选择同业交易对手时一般不太愿意跟村镇银行打交道。“从长远看,银行还是会考虑到同业情况,包括负债、偿还能力、规范性,更加谨慎是大势所趋。”

    校对:余承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