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高温故事|重庆40℃工作记:烈日下环卫工盼路人少扔点垃圾

澎湃新闻记者 王鑫 邱萧芜 实习生 曹艳
2017-07-26 19:18
来源:澎湃新闻
直击现场 >
字号
叉车工宋书航进入冷库前必须要“全副武装”。澎湃新闻记者 王鑫 摄 编辑 崔彩云 实习生 曾怡文(00:27)
7月26日,重庆市气象台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重庆市江北区、九龙坡区等23个区县的最高气温升至40℃以上。
前日起,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分别来到江北区观音桥、九龙坡区白市驿等地,记录劳动者高温下的工作状态。在同一时间下,不同性质的工作环境温度相差最高可达60℃以上。

7月25日下午两点多,环卫工袁白春在清理垃圾。他要赶在清运车来之前,将垃圾箱清理干净。澎湃新闻记者 王鑫 图

环卫工:赶在清运车来之前清理完垃圾

一顶草帽,是老袁的降暑利器,工作时能遮挡阳光,休息时,他会把帽子摘下,当扇子用。

老袁名叫袁白春,今年60岁,是重庆万帮环卫的一名环卫工。他所负责的保洁区域,就在江北区中医院旁边。这里紧邻观音桥商圈,还有一个公交车站,13路公交车在此停靠。

7月25日下午,老袁指着中医院旁的天桥和另一座距离约200米远的天桥说:“从这到那,单边有4组垃圾箱,里面的渣渣(垃圾)我要清理,沿途地上的(垃圾)也是我(负责清理)的。”

早上5点钟,老袁出门上班。他跟其他打工者合租在中医院对面的一幢居民楼里,每个月房租350块钱。趁着早上相对凉快些,老袁推着可移动垃圾桶,将垃圾箱里的垃圾全部清理干净,再把地上行人乱扔的垃圾扫到簸箕中。

“早上没啥,不热。下午就遭罪了,伏天,热得遭不住”。下午2点13分,没有一丝风,垃圾箱反射的阳光刺得路人眯起眼睛。老袁一边打开垃圾箱,一边和记者说。

他的动作很慢,从打开垃圾箱倒出垃圾,到再把垃圾箱合上,老袁要花上半分多钟。老袁说,干快了汗出得快。尽管如此,老袁的衣服已紧紧贴在后背。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老袁要清理的4组垃圾箱中,只有一组被高楼挡住阳光。记者问老袁,等稍微凉快些再干行不行?

老袁盖上垃圾盖,摆了摆手说:“(垃圾清运)车子每天3点多到,它来之前我们得把渣渣都弄好,推到天桥下面,等车来拉。要是没弄完,老板查到了,要遭扣钱。”

做完这些后,老袁找了个阴凉地坐下,摘掉草帽,从兜里掏出一包烟。这是他一天之中除了下班之外最轻松的时刻。老袁把本来只卷了一道的袖子和裤管撸起,脸上的汗水在草帽扇来的热风中一点点往下滴。

老袁是四川广安人,老伴在成都带外孙。今年是他在重庆当环卫工的第四个年头,等干不动了,他就回老家养老。他说:“就希望他们(路人)少甩点渣渣,涨点工资,这样我们热天干起就不会心凉噻。”

7月24日下午,“饿了么”送餐员孙元贵在送外卖途中。澎湃新闻记者 王鑫 图

外卖送餐员:下午3点多才吃午饭是常事

7月24日下午3点17分,外卖送餐员孙元贵终于吃上了午饭。此前,他已骑着摩托车跑了60多公里,送餐26单。

孙元贵穿着统一的送餐T恤,戴着白色的防晒护臂和灰色的半指手套,斜挎包里伸出一根充电线连着放在裤兜里的手机。骑车时,孙元贵会把头盔的面罩推上去,他说,晒没法避免,但要是连风都没有,就太难受了。

到达目的地后,孙元贵拔掉摩托车钥匙,取出餐就往楼内跑。尽管把头盔摘掉再戴上前后也就不到半分钟时间,但孙元贵还是不愿意浪费这二三十秒的时间,他说:“一个单二十秒,三个单我就能节约一分钟。”

孙元贵中午送餐的区域多集中在写字楼,那是让他“又爱又恨”的地方:爱是因为冷气十足;恨是由于等电梯要花很长时间。如果临近规定时间,孙元贵只有爬楼梯上去。他粗略地计算了下,7月24日,他累计爬楼至少30层。

中午11点到下午1点半、下午5点到7点,是孙元贵一天中最忙的时段,他不是在取餐,就是在送餐的路上。孙元贵说,他一天下来能跑四五十单,跑得越多,挣的钱也就越多。单位也有相应的高温补贴,也发了冰袖、清凉油等防暑物品。

“我们的早饭一般都是11点之前吃,会吃多一点。因为跑的时候根本没有时间吃饭。”孙元贵告诉澎湃新闻,一旦自己感觉身体不适,他会立即靠边停车,先给顾客打电话解释,再向站长报备。

孙元贵说,现在的顾客都挺能理解他们送餐的辛苦,有时送餐时间晚了,他们也不会计较。但每个月,他还是能碰到一两次被责骂的情况。

今年26岁的孙元贵去年11月才加入送餐大军。此前,他在酒吧当服务员,不用风吹日晒,每天都可以吹到空调。这是他头一次在酷暑每天骑着摩托车来回穿梭,虽然累,但他能从中找到“努力的感觉”。

冷库叉车工宋书航每天工作都要穿上10斤重的棉衣棉裤。 澎湃新闻记者 王鑫 图

叉车工:每天上班“全副武装”,从没流过汗

室外40℃,冷库内-23℃。

这是7月26日下午,重庆西部国际涉农物流园区明品福冷链物流2号冷库内外的温差。在这里工作的140余名叉车工人,每天要进出冷库几十次甚至上百次。

24岁的宋书航每天第一次进入冷库前,会套上重达10斤的棉袄棉裤,换上棉鞋,戴上“雷锋帽”和厚重的手套,再开叉车进入。

“(冷库)里面太冷了,不穿这么厚遭不住。有时候我们还要戴棉口罩。”宋书航每天的工作,就是开着叉车,从停在月台上的冷藏车里将货品运到冷库中,或从冷库中将顾客需要的货品运到冷藏车里。

2号冷库经理钟家雄介绍,冷库里面的温度常年保持在-18℃至-23℃。由于有隔热顶棚,加上冷库的大门在打开时会冷气会散出,“在夏天,我们这里晒不到,不亚于避暑胜地”。

宋书航告诉澎湃新闻,忙起来时,他根本没时间脱下御寒衣物,也没必要脱下:“我们在月台上待的时间不长,刚觉得暖和一点,身上的凉气还没散完,又要进去了。”

宋书航每次在冷库里待的时间都不尽相同。他说,主要根据搬运的货品是否系同一种类,快的话一两分钟就能出来;如果一次要运的货品比较杂,他还要把货品搬到木托架上,花费的时间会稍长一些。

“别人的工作忙起来满头大汗,我们这里绝对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宋书航说,抛开白领不说,他的工作算是夏天工作起来最凉快的,即使是加点班,他也非常乐意。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