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化国际宁夏4万吨尼龙66完成装置中交,突破“供应短板”

澎湃新闻记者 王晶晶
2022-04-06 19:18
来源:澎湃新闻
能见度 >
字号

4月6日,化工央企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中化国际,600500.SH)宣布由公司2020年在宁夏中卫投资9.78亿元打造的年产4万吨尼龙66及2.5万吨中间体己二胺项目已全面完成装置中交,即将进入调试阶段,预计今年6月实现稳定生产。

业内认为,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将突破我国尼龙66及关键中间体“供应短板”问题,为中国市场提供高品质的尼龙66材料以及关键中间体己二胺产品,提升我国尼龙66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和供应安全水平。

据了解,尼龙66的主要原料为己二酸和己二胺。其中,己二胺的关键合成原料己二腈属于我国“卡脖子”产品,国内产能发展缓慢,价格居高不下,成为制约尼龙66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中化国际经过多年研发攻关,自主开发了己二胺创新生产工艺,并通过引进吸收再创新的水溶液成盐连续聚合法尼龙66工艺技术,形成了国内首套“催化剂制备--己二胺合成--尼龙66聚合”的全流程工艺技术。

中化国际表示,该创新生产工艺以大宗化学品为原料,经两步反应直接制备己二胺,绕过了跨国公司对尼龙66关键原料己二腈技术与供应的长期垄断,且与传统生产工艺相比,该工艺具有原料易得、投资少、不涉及氢氰酸等剧毒化学品、安全环保水平高等优势。

中化国际介绍,该技术通过小试和中试的充分验证,制备的己二胺产品纯度、色度和极谱值等关键指标均处行业领先水平,尼龙66产品质量也达到行业优等品要求,具备了工业化实施条件。

中化国际预测,该项目投产达效后每年可为公司带来销售收入8.86亿元、年利润总额9919万元、年净利润8431万元。

从行业来看,尼龙66因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较好的纤维弹性,广泛应用于高端工程塑料和高端工业纤维领域,成为我国新材料领域的高景气赛道。近年来,国家也出台各类相关政策,支持化工行业和相关企业解决尼龙66“自给率不足”的问题,促进产业链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版)》将“聚酰胺纤维”“长碳链尼龙、耐高温尼龙等新型聚酰胺开发与生产”“万吨级己二腈生产装置”列入鼓励类;中国石化联合会于2021年5月发布的《化工新材料行业“十四五”规划指南》中,也将“特种尼龙”列入“化工新材料重点发展领域”。

市场方面,2021年我国尼龙66消费量为61.5万吨。随着新能源汽车、纺织、涂料、电子电气以及建筑行业迅速发展,特别是轻量化及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普及,尼龙66的消费需求将进一步增长。根据行业预测,2021-2025年国内尼龙66消费量年均增速约为7.2%,市场前景广阔。

中化国际是国有控股上市企业,1998年成立,2000年上市,专注化工新材料、农药原药及剂型、电子化学品、汽车用材料及化学品等方面的研究,其中农药原药研究、橡胶化学品研究属行业领先。目前,公司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积极培育增长新动能,致力于打造世界级的创新型精细化工企业。

截至4月6日收盘,中化国际报收6.94元/股,总市值191.9亿元。

    责任编辑:李跃群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