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纪念“三个90周年”|江西铜鼓以红色纽带助旅游走上快车道

澎湃新闻记者 韩雨亭 发自江西宜春
2017-08-01 14:57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7月31日,全国网络媒体采访团来到了秋收起义另一个重要历史据点——江西铜鼓县。它是一座位于赣西北的边陲小城,沿途山势蜿蜒,峰峦叠嶂,公路两旁是绿油油稻田与茂盛的森林,村庄散落在郁郁葱葱的深谷和高山之间,风景如画,正是城市中产阶层心向往之的绝佳旅游胜地。

1927年9月,毛泽东来到铜鼓县亲自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他从铜鼓出发,会师文家市,进军井冈山,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由此走出了一条中共革命的成功之路。

相对于沿海的经济发达地区,作为革命老区的铜鼓县由于交通不便,经济曾一度落后。随着近两年交通难题得到解决,它似乎寻找到了新的发展机会——旅游业。

如今,铜鼓县政府正力图将昔日革命之路,变成一条以红色旅游为主的经济纽带,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以前铜鼓县因交通不便,经济相对落后,所以对红色旅游的投入不足,现在我们准备用好红色故事和绿色生态优势,全力发展旅游行业。”铜鼓县政府一名官员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称。

汤里景区是铜鼓县重点生态旅游项目,目前已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 本文图片均由澎湃新闻记者韩雨亭拍摄

红色往事

铜鼓县拥有丰富的红色题材。最近,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列为纪念建军90周年的鸿篇巨制《建军大业》中有一个“毛泽东脱险”细节,便来自于铜鼓县排埠月形湾。

铜鼓县月形湾是毛泽东当年的化险福地,目前已作为铜鼓县力推的红色旅游重要景点。

故事来自于1927年9月5日。毛泽东从安源出发,奔赴铜鼓,准备亲自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未成想在进入浏阳、铜鼓边界张坊镇双溪的一个小山村时,被当地一帮团防队员扣留。毛泽东在押解的路途之中急中生智,巧妙脱险,最后被铜鼓县当地一位名叫陈帷德的打柴人营救,安排在月形湾的吴家祠住了一夜。此后毛泽东不忘旧情,曾给陈帷德写过信,称他是“救命恩人”。

如今,月形湾作为铜鼓县力推的红色旅游重要景点,已从不知名的小山村变成一个红色旅游景区,并取名为“毛泽东化险福地景区”。当地政府正将月形湾打造成为一个集参观、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多功能景区。

当地政府官员称,该景区占地面积400余亩,于2006年9月9日动工兴建,投资1200万元,主要是以红色为核心,绿色为基础,将其变成缅怀毛泽东的重要纪念地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

事实上,铜鼓县在中共革命历史上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大革命时期,铜鼓县于1925年诞生了宜春境内第一个中共党组织,1926年相继诞生了第一个工会和农会等群团组织。伴随着革命运动的风生水起,它造就了大批像陈葆元、陈逸群、赖怀恺等杰出的革命骨干力量。

1927年8月20日,湖南浏阳农工义勇军打着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独立团的旗号,奉命赶往南昌参加武装起义未果而开抵铜鼓休整待命。驻铜鼓期间,该团团部及直属机枪连驻扎于此。

同年9月10日,毛泽东同志以前敌委员会书记的身份,亲临铜鼓组织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他在萧家祠召开了三团排以上干部会议,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和中共湖南省委的决定。同时,宣布部队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正式组建前敌委员会。

当晚,毛泽东下榻萧家祠并写下了知名的《西江月·秋收暴动》。

从宜春境内的第一个中共支部的诞生,到毛泽东亲临铜鼓领导发动闻名中外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再到彭德怀、腾代远等老一辈革命家以铜鼓为中心创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铜鼓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抛头颅、洒热血。全县被杀害的革命者有七八万人之多(占铜鼓当时人口的三分之一强),牺牲的在册革命烈士就达1.8万余人。

“我们铜鼓县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铜鼓县党史办主任王现国对澎湃新闻称。

旅游“快车道”

为了缅怀革命往事,让红色历史能成为新时代的文化动力,铜鼓县正以秋收起义纪念地、湘鄂赣苏区旧址等红色景点为主,发展红色旅游,打造红色旅游品牌,以此助推铜鼓旅游走上“快车道”。

铜鼓萧家祠是“秋收起义”前敌指挥部旧址,当年毛泽东曾在此写下了“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的著名诗句。

不仅是红色旅游,生态也是铜鼓县重要的山水文章。近年来,铜鼓县大力发展养生休闲游,并被列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

铜鼓县生态环境良好。根据统计,铜鼓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7.4%,位居江西省第一;生态保护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72.5%,占比全省第一;野生红豆杉多达100余万株,总量全省第一;负氧离子含量极高,达7万个每立方厘米,是国家标准的25倍,是名副其实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绿心”。

为保护好这个宝贵的生态财富,近年来,当地政府开始重点打击环境违法。根据宜春市政务信息化办公室公布的文件显示,当地政府关闭取缔违法企业23家;抬高准入门槛,拒绝不符合环保要求项目25个;全面推行“河长制”,扎实开展“清河行动”,全县62家非法采砂场全部关闭并拆除,地表水和饮用水源达标率100%;完成造林面积2.2万亩,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同时,铜鼓县强力推进封山育林政策,在原有61.63万亩生态公益林基础上,对82.3万亩天然林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使政策规定禁伐面积达到143.93万亩,占全县林地总面积的69.36%,为当地生态保护和转型发展打下基础。

红色历史与绿色生态形成了重要的旅游资本。铜鼓县形成了以天柱峰国家森林公园、汤里森林温泉度假景区、尖尾峡森林探险漂流景区等为核心的旅游板块,引得各方游客纷至沓来。

根据当地官方统计显示,2016年,铜鼓县秋收起义纪念地、汤里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大沩山景区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新增省级生态旅游示范乡镇1个、省级3A乡村旅游点3个,全年累计接待游客170万人次,同比增长2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5亿元,同比增长17%。

“我认为铜鼓县旅游已经到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所以我才会到这里投资。”江西好雨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其亮对澎湃新闻称。

他是来自湖南浏阳的企业家,此前一直在湖南从事文化旅游投资,特别看好铜鼓县的生态旅游潜力。他是汤里景区的主要投资人,目前已投资4亿元,未来预计将投资20亿元。

“我的全部事业就在这里了。”周其亮称。

除了大型的景区旅游外,作为“富民”举措的乡村旅游也如火如荼。在很多旅游资源较好的乡村,由全村集资修复古祠堂,投资改善基础设施,村民自发成立了乡村旅游合作社,昔日作田种土的农民开始吃上了“旅游饭”。

根据统计,2016以来,全县旅行社增至5家,农家乐农家旅馆增加到200余家,旅游商品店增加到50余家。它们成为铜鼓全域旅游升级的缩影。

去年,铜鼓县委、县政府将旅游服务业升级纳入全县“四升级”重点工作板块,排三大产业之前,出台了《关于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实施方案》、《旅游产业升级实施方案》、《关于创建江西省旅游强县的实施方案》;调整县旅游发展领导小组,旅游局升格为旅游发展委员会,纳入政府组成部门,组建铜鼓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理顺旅游产业投融资平台。

铜鼓以“旅游+”推动产业融合化建设,推动全域化旅游产品业态,实现旅游产业全域联动,成为铜鼓县重要的旅游战略。

铜鼓县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坚持“环境就是民生”的理念,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2016年,铜鼓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9亿元,比上年增长8.6%;财政总收入8.67亿元,比上年增长3.9%,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