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李小龙成龙之前,凭什么是他的时代?

2022-04-12 08:4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余博 第十放映室

1991年,群星汇聚的电影《火烧岛》上映,片头字幕中,领衔主演包括成龙、刘德华、洪金宝、梁家辉、庹宗华、王羽、柯俊雄。

在主演字幕之前,出的是“出品人 柯俊雄”、“监制 王羽”、“总策划 王羽 柯俊雄”。

此片由王羽、柯俊雄攒局,使用黑白不同渠道,网罗大明星出演。虽然超过千万的票房不算如意,但台前的豪华阵容和幕后的秘辛内容蔚为壮观,至今为人所乐道。

顶着“双周一成”光环、稳居第一番位的成龙,在15年前的武侠电影《风雨双流星》(1976年)中扮演反派男二号,男一号正是王羽。

在成龙以龙虎武师身份入行之前,王羽的地位已高不可攀,是“前李小龙时代”当之无愧的影坛一哥。

后来成为“大哥”的成龙论资排序,认为香港武侠电影有三个高峰时代:王羽时代、李小龙时代,最后是自己的时代。

2022年4月5日,王羽在台北振兴医院病逝,结束了他比电影更加精彩刺激的一生。

这个在流量时代被遗忘陌生的老人,如何在60年前领时代风骚,让大导演李安盛赞“他代表着某一个年代的氛围”,被鬼才昆汀·塔伦蒂诺称为“超级明星”“超级导演”?

且听我慢慢道来——

1.王羽之前 英雄谁属

一般而言,在电影界,如果将一个人作为“一个时代”的象征,需要两个充分条件——主演和主流,主演是在作品里占据中心位置、核心地位,主流是既要有高票房也要开风气之先。

比如邵氏时期的狄龙、姜大卫和《英雄本色》之后的周润发、张国荣。

如果将一个人定义为“一个时代”,在充分条件之外,还需要一个必要条件,就是主导,对电影要有思想性和操控权,有想法和做法,能在银幕上露脸,也能在幕后露一大手。而且必要条件能够反哺充分条件,给人“明明可以靠脸,偏偏要靠才华”的惊艳。

比如李小龙、成龙之于功夫片,许冠文、周星驰之于喜剧片,都可作为时代的定义。

在进入王羽时代之前,需要知道王羽之前的时代是怎样的?

王羽崛起之前的香港武侠电影,有两股力量霸屏,一股是以关德兴主演作品为代表的老生武侠片,一股是以李翰祥导演作品为代表的女性电影。

《香港功夫电影研究》和《香港武侠电影研究1945—1980》中列举的片单中,关德兴主演的黄飞鸿系列电影从40年代一直贯穿到60年代,同期涌现的神怪武侠片如《如来神掌》和《仙鹤神针》的主演,是给关德兴演徒弟梁宽的曹达华,也可归入老生之列。

李翰祥先后推出《杨贵妃》、《武则天》、《王昭君》、《梁山伯与祝英台》、《西施》和《缇萦》等,不仅题材是女性,演员的号召力也是女性为主。

《梁山伯与祝英台》被视为1960年代极其重要的电影之一,在台湾连续上映三个月,创下最佳票房纪录,在台北售票数占人口九成。反串梁山伯的凌波1963年初次访台,万人空巷,众人排队争睹,将台北变成“疯人城”,可见女明星之巅峰影响。

那个时代的主演是旦角和老生,千娇百媚或英气逼人的女性和老成持重、老气横秋的男性成为观众的审美主流。

作为武侠片重镇的邵氏,仍旧延续其前身天一公司拍摄《女侠李飞飞》、《梁祝痛史》和《白蛇传》的武侠片和古装片传统,连以“大醉侠”为片名和主演的电影都没带火男主岳华,而是火了女配角郑佩佩,可见“阴盛阳衰”。

而此时的王羽还在和张彻打磨邵氏交给的试验作品,张彻还未得势,只能拍些小成本,他曾回忆,《虎侠歼仇》作为试验之作,条件极差,不能进片场拍,在彩色片流行的时代只能拍成黑白片。

这种待遇被老对手李翰祥在《三十年细说从头》中开涮讥笑:

“ 招考了一群年轻好动、孔武有力的孩子们,在邵氏的后山上拍起武侠试验片来……一上来就是三本铁公鸡,真刀真枪,拳拳见肉。所以每天都把小哥儿几个打得鼻青脸肿,每天都打伤七八个。”

不过很快李翰祥就笑不出来了,王羽在《虎侠歼仇》、《鸳鸯剑侠》、《江湖奇侠》和《边城三侠》之后,以《独臂刀》亮相银幕,一下子就成了黄梅调电影和老生武侠片的终结者,一个崭新的时代就此到来。

2.独臂宇宙 阳刚美学

《独臂刀》由张彻导演、倪匡编剧,剧情借鉴了金庸小说《神雕侠侣》,塑造了一个坚韧不拔、钢铁一般的大侠形象,张彻呈现了惊艳世人的暴力美学和阳刚美学,王羽正是这种美学的银幕诠释者和最佳代言人。

《独臂刀》票房123万港币,是香港年度票房冠军,更是香港首部票房超百万的影片,王羽、张彻分获“百万大导”、“百万演员”的称号。

港片迷弟昆汀·塔伦蒂诺曾发表文章《王羽:超级明星!超级导演!》,他说:

日本电影行业很早就有正统的男性动作明星,但香港电影业直到五六十年代,都还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三船敏郎’‘高仓健’‘胜太郎’或其他十几个人。”

而《独臂刀》的中心——主人公王羽,“不是与观众一起长大的老演员(关德兴),也不是假扮小男孩的女演员(凌波),而是一心想要‘复仇’的男性动作明星”。

可以说,王羽给武侠电影注入了男子气概、叛逆气质、少年气魄,以主角之力引领审美主流,成为时代风气和时间记忆,风头无两,睥睨群豪。

电影之风气,最为重要的是建构世界观、引领审美观,前者是设定什么样的时空故事,后者是塑造什么样的人物。

《独臂刀》开辟了“独臂宇宙”,确立了美学风格。王羽的作品中既有《独臂刀王》、《独臂刀大战盲侠》、《独臂拳王》、《独臂双雄》、《独臂拳王勇战楚门九子》和《独臂拳王大破血滴子》等“宇宙填充”之作(后来徐克拍了《刀》、李仁港拍了《94独臂刀之情》);也有《大刺客》、《神刀》、《剑》、《独行大镖客》和《金燕子》等风格延续之作,而且深获市场和观众的热宠。

1967年,《大刺客》98万港币,年度票房榜第三名;《断肠剑》76万港币,年度票房榜第七名。

1968年,《金燕子》108万港币,年度票房榜第三名;《神刀》92万港币,年度票房榜第六名。

1969年,《独臂刀王》129万港币,年度票房榜冠军;

1970年,自导自演《龙虎斗》207万港币,年度票房榜冠军;《独臂刀大战盲侠》105万港币,年度票房榜第八名;

1971年,自导自演《独臂拳王》102万港币,年度票房榜第九名。

后来与王羽有过合作的甄子丹曾说,自己看过的第一部武侠片就是王羽的《独臂刀》,从小就是王羽的影迷。

周星驰也说,从小就爱看电影,除了卓别林的喜剧,便是王羽的功夫片。

不只在娱乐圈,在文化界,王羽也成为文化符号登堂入室。大学者夏志清在《张爱玲给我的信件》中写道:

我喜欢看好莱坞三四十年的老电影,当年也爱看王羽、李小龙主演及胡金铨导演的武侠片。”

大作家白先勇在小说《孽子》中也写道:

我去买了一包五香牛肉干,跟赵英一边啃,一边看王羽满天里翻筋斗。他的动作干脆利落,是真功夫,打得确实过瘾。”

3.龙争虎斗 廿年男主

实际上,王羽之所以开风气之先,在主角、主流之外,还体现了主导。

虽然武侠片和功夫片两个概念经常混用,实则二者有着不小的区别,最为直观的是武侠片是古装加刀剑,功夫片是时装加拳脚,背景元素不同,故事呈现、人物塑造也就不同,世界观和审美观自然迥异。

李小龙、成龙是功夫片明星,并非武侠片明星,而王羽是横跨了武侠片和功夫片。

张建德在《香港电影:额外的维度》中提出:

当功夫片取代武侠片之后,靠武侠片建立明星地位的男演员们也要顺应这一转型。在20世纪60年代末凭借主演张彻的武侠片声名鹊起的王羽,便体现了这一转型,他主演并导演了《龙虎斗》。

《龙虎斗》并非完全割裂武侠片传统,而是有继承也有创新。

其故事框架和《独臂刀》一样,都是从“新技能灭门”到“破解新技能”,中间伴随主人公的本领修炼和心路历程。《独臂刀》中是奇怪的兵器最终被独臂刀法所破,《龙虎斗》中是跆拳道大杀国术,最终被轻功加铁砂掌所破。

武侠片的立论侧重于正邪矛盾,结局是邪不压正。

功夫片的立论侧重于民族矛盾,并且以正道和霸道的形式来呈现,正道的国术以强身健体修身养性为主,霸道的跆拳道以杀伤力为主,套路是霸道大杀四方,最后被正道打败,获得国威和国粹的双重胜利。

这样的设定所带来的开创和启发,值得大书特书。

因此,李安才评价:

王羽不仅奠定了武侠巨星的标准,更是拳脚动作片的开先河之人,他自导自演的《龙虎斗》(1970)比李小龙更早开发这个类型,启发了无数后继者,这些电影对世界的影响可能多过我,到现在全世界都还在学。”

1971年,随着《唐山大兄》上映,并凭借319万票房成为冠军,标志着李小龙时代的到来,此后他所向披靡,《猛龙过江》、《精武门》和《龙争虎斗》都收获超高票房,制霸影坛,并将票房拉升到500万的量级。

与此同时,王羽保持输出稳定,仍以每年约10部的产量鏖战影坛,单片票房超过百万的作品大概每年一部,每年总票房超600万,“独臂宇宙”系列仍是票房爆款,几乎屡试不爽。

李小龙之后,先后有许冠文、成龙等人崛起,王羽的霸主地位渐渐不保。用魏君子的话总结,从1964年开始成名,王羽红了20年,做了20年男主角已经很难得了。

4.悄然离去,胡闹去也

1993年《千人斩》票房失利,王羽转入幕后,直到2011年在陈可辛的力邀之下才复出演戏,片名与《功夫》一样直接明了,叫做《武侠》。

纵观全片,王羽展现了强大的气场和武力值,如一头老去的狮子,威风与咆哮足以让风云变色,并和“宇宙最强”甄子丹呈现了精彩打斗戏。

甄子丹右手独臂持刀,大战曾经的“独臂刀王”。当年张彻拍《独臂刀》时,作为右撇子的王羽曾要求断左臂留右臂,拍摄比较方便。张彻坚持要断右臂,因为左臂练刀更具感染力、爆发力,后来王羽在“独臂宇宙”中都是如此造型。

断掉左臂的甄子丹对王羽说“我已经把手还给你”,可以理解为《武侠》对“独臂宇宙”的缅怀致敬,王羽才是这个片名的底气所在。

只是不知道,眼前的右手独臂人是否会让王羽似曾相识,1976年上映的《独臂双雄》中也曾有这样一个右手独臂人,演员是与他同为张彻第一代弟子的罗烈,而身边则是张彻第二代弟子姜大卫,与他一起主演并导演,编剧是他的好朋友古龙。

巧合的是,古龙、王羽这对好朋友的命运,都和帮派有着莫大关联,古龙因为和帮派中人发生冲突才有了“吟松阁事件”,成为英年早逝的导火索。

王羽则卷入多起震惊社会的血案大案,既断送了自己的电影事业,也对其他电影人造成过影响,《火烧岛》的立项便是缩影。

俱往矣,斯人已逝,不由得让人想起金庸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演讲时提到的:“我是主要的请客者,所以他们一致称我为‘帮主’。

这个帮,大概就是胡闹帮,帮中成员主要是古龙、卧龙生、诸葛青云、倪匡、项庄,此外尚有张彻、王羽等。”

如今老友重逢,必定尽情胡闹。而那些胡闹过的人和岁月,必定会有人用屠龙刀镌刻在石头上,用小李飞刀雕刻在木头上,用独臂刀描刻在白雪上,成为永恒的风景!

原标题:《李小龙成龙之前,凭什么是他的时代?》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