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专访|《阿富汗文件》作者:美国缺乏承认正在输掉战争的勇气

澎湃新闻记者 喻晓璇
2022-04-13 18:53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速报 >
字号

1975年4月的河内与2021年8月的喀布尔都象征着一个大国应该避免的一切:恐惧、混乱,还有可悲的徒劳。作为一个超级大国,美国拥有几乎世界上最强大的智囊支持,却为何会反复遭遇这样的悲剧?

对于2021年结束的阿富汗战争,美国记者克雷格·惠特洛克(Craig Whitlock)表示,从小布什以来的连续三届美国政府中,对美国在阿富汗存在的现实评估都被压制了。事实上,与表面上看到的绝对力量优势截然相反,美国政府在对公众撒谎,缺乏“承认美国正在慢慢输掉战争的勇气”。

惠特洛克供职于《华盛顿邮报》,负责报道五角大楼和美国国家安全。他长期关注美国的反恐战争以及“9·11”事件后美国的中东军事战略,曾多次随美国高级军官前往阿富汗及其周边地区进行报道。2016年夏天,惠特洛克听闻一个“不知名的联邦机构”——阿富汗重建特别监察办公室(SIGAR)正在推进一个名为“汲取教训”的采访项目,旨在检视美国在阿富汗的失败政策,以便未来不会重蹈覆辙。惠特洛克向SIGAR提出申请,要求获得“汲取教训”采访项目的底稿、笔记和录音。

“我认为公众有权利知道政府内部对战争的批评——这是永不磨灭的真相。”惠特洛克写道。在几番波折获得“汲取教训”项目的采访记录后,他又获得了曾发动阿富汗战争的前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超过1万页的“雪片”文件。基于这些文件,惠特洛克写下了揭露美国如何陷入一场漫无目的的战争,又如何对公众粉饰失败真相的《阿富汗文件》。

《阿富汗文件》,(美)克雷格·惠特洛克著,陈小迁、张文斗译,中信出版社,2022年3月 本文图均为 中信出版社 供图

《阿富汗文件》的标题与泄露越南战争内部故事的“五角大楼文件”相呼应,揭露了美国在阿富汗战争中的诸多失误。惠特洛克所获得的资料涵盖了美国过去20年来在阿富汗冲突和治理整个过程中的核心领域。从美国干预如何从军事参与转变为将阿富汗重建为“现代国家”这一基本命题开始,惠特洛克指出,美国的失败包括为阿富汗带来的普遍腐败、大规模鸦片贸易,以及未能建立可行的安全保障机构。

惠特洛克书中着重指出了美国在阿富汗最大的问题:从没搞清楚“到底谁是坏人”。“美国不知道自己在阿富汗做了什么,缺乏实用的战争战略,也不了解阿富汗的文化和社会。”惠特洛克认为,美国历届政府对阿富汗战争设定的目标模糊且不一,也让一线作战的将领和士兵感到困惑而沮丧。

惠特洛克还使用大量笔墨叙述了美国的巨额财政支出如何助长阿富汗的腐败。“在美国提供资助的20年里,将阿富汗转变为现代化国家这一‘命途多舛’的行动,在资金投入方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惠特洛克指出,一开始,在阿富汗人最需要帮助时,布什政府始终十分吝啬,但后来,奥马巴政府通过向阿富汗提供过剩的援助进行了“过度补偿”,从而产生了一系列无法解决的新问题。“自始至终,重建努力都因傲慢、无能、官僚内讧和计划混乱而步履维艰。”

从2006年开始,塔利班开始在阿富汗卷土重来,美国国内开始出现了大量对局势重新评估和政策调整的反思。但这些逆耳的声音——也是《阿富汗文件》中的大部分细节,被政策制定者忽略了,“整个过程就像是一列火车以慢动作撞车”。

这本书的结尾是2021年4月美国总统拜登宣布9月从阿富汗撤军之时。“什么时候才是离开的合适时机呢?再过一年,两年,还是十年?必须具备什么条件才能离开呢?”拜登在白宫说道,“对于这些问题,我没有听到任何好的答案。如果你不能回答,我看,我们就不待在这儿了。”

自拜登宣布这个决定,已有整整一年。塔利班在阿富汗执政,也已半年有余。虽然迄今依然没有任何国家公开承认阿富汗塔利班政府的合法性,但上个月联合国通过了一项决议,与塔利班执政下的阿富汗建立正式联系。

阿富汗的历史,注定应交由阿富汗人民书写,惠特洛克也如此认为。但他希望用《阿富汗文件》这本书为美国的政策制定者们“打一剂疫苗”。“军事和政治领导人共谋的沉默,让他们避免了被问责,同时也回避了本可以改变结果或缩短冲突时期的重新评估。”这是该书在谎言面前所展现出的“正义”所在。

近日,《阿富汗文件》一书中文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作者惠特洛克接受了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的书面采访。部分采访实录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能否获胜已是巨大政治压力

澎湃新闻:你在书中写道,多年来,美国向官员和政界人士保证,阿富汗的事情正在向前发展,战争将会取得胜利。但与此同时,包括国防部长在内的美国官员、外交官和发展工作者在他们的内部文件中都悲观地坦言:事情没有按照应有的进展进行。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巨大的反差?我们应该从美国在阿富汗的20年经历当中吸取什么教训?

克雷格·惠特洛克:政府官员总是会在战时的公开发言中对事实进行积极的改变或是粉饰。但“阿富汗文件”的不同寻常和惊人之处在于,美国官员私下表现得直率而敢于批评。一些高级将领和外交官坦言,美国不知道自己在阿富汗做了什么,缺乏实用的战争战略,也不了解阿富汗的文化和社会。包括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内的美军方官员都承认,他们“不知道谁是坏人”。换句话说,他们要花很大功夫才能识别谁是敌人。这些美国阿富汗政策的负责人对于无能和失败的坦诚,与美国公众几十年来的所见大相径庭。

公共和私人评估之间存在差异的一个原因在于,是否能在阿富汗获胜已经成了一种巨大的政治压力。与美国在越南和伊拉克的战争不同,绝大多数美国民众都赞成布什总统2001年作出的在阿富汗开战的决定。起初,美国公众认为美国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是必要且正当的。这是一场应对“9·11”事件的自卫战争,美国人希望确保“基地”组织未来无法从位于阿富汗的总部发动类似袭击。此外,大多数美国人认为,到2001年底塔利班下台时,美国已经在阿富汗取得了胜利。但结果却是,美国政治和军事领导人越来越难以公开承认他们正在逐渐输掉一场美国人民认为他们已经赢了的战争。

此外,美国的军事指挥官担心,如果他们在公开场合坦诚地讨论战争中的挫折和失败,他们可能会失去自己的官职。我在书中描述了2008年至2009年担任美国和北约驻阿富汗部队最高指挥官的美国陆军上将大卫·麦基尔南的遭遇。在麦基尔南公开发表了一系列有关战争进展的悲观声明后,时任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解除了麦基尔南的指挥权。美国上将在战时丢掉工作的情况是十分罕见的。在麦基尔南之前,最后一位在冲突期间被解雇的美军最高指挥官是陆军上将麦克阿瑟,1951年,他在朝鲜战争期间被杜鲁门总统免职。

“我们就是那些有钱人”

澎湃新闻:你的书还揭示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美国财政援助助长了阿富汗的腐败现象。事实上,世界银行等一些国际机构在提供贷款或是援助时,都会评估受援国的情况,前提条件往往会包括善政、避免腐败等。但美国为什么在腐败未得到任何遏制的情况下向阿富汗投入这么多资金?

克雷格·惠特洛克:作为加强阿富汗政府和阿富汗安全部队能力的新战略的一部分,美国在奥巴马执政期间为阿富汗的发展项目投入了最多的资金。2009年12月,奥巴马宣布向阿富汗派遣10万美军的增援部队,并且增加数十亿美元的发展项目支出。但是奥巴马急于看到结果,他希望在18个月内就开始撤出这些增援部队,因此奥巴马政府也知道扭转战局的时间窗口期很短。结果造成,美国政府在没有真正评估这些项目是否值得推动的情况下就将资金投入开发。

在“阿富汗文件”中批评这种做法的不乏像美国陆军中将道格拉斯·卢特这样的人——他在布什和奥巴马政府期间负责监督阿富汗战争政策。“偶尔,好吧,我们可以超支。”卢特说,“我们是一个富裕的国家,可以把钱投入一个无底洞,银行也不会破产。但我们应该吗?我们就不能对此更理性一点吗?”

正如你所指出的,美国的大量财政援助只会加剧阿富汗的腐败问题。“基本假设是,腐败是阿富汗的问题,而我们就是解决方案。”阿富汗问题专家、奥巴马政府时期国务院高级顾问巴内特·鲁宾表示,“但腐败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金钱——而我们就是那些有钱人。”

澎湃新闻:去年,美国前资深外交官傅立民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说,“恐怖主义是战争的一种工具,不是一种可以反对的东西。它不是一种意识形态,不是一个国家。它是一种手段,一种暴力手段。你真的无法有效地反对一种手段。”你怎么看待他所说的话?如果时间回到2001年,你认为对美国来说更好的选择是什么?

克雷格·惠特洛克:正如《阿富汗文件》所表明的,美国一直在挣扎着明确界定在阿富汗的目标,以及敌人是谁。起初,在2001年,敌人是谁很明显:“基地”组织。本·拉登的“基地”组织1996年正式向美国宣战,在1998年袭击了美国驻东非大使馆,2000年袭击了也门的科尔号航空母舰,2001年9月又袭击了世贸中心和五角大楼。

美国最初成功地对“基地”组织在阿富汗的总部采取了军事行动。到2002年4月,阿富汗的大多数“基地”组织领导人和战斗人员都已战死、被俘或逃离阿富汗。然而,自那之后,美国失去了在阿富汗的目标。它慢慢地卷入了一场战争,敌人不再主要是“基地”组织,而是塔利班和其他叛乱组织。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里,美国在阿富汗与塔利班进行了一场战争——尽管塔利班并没有直接参与2001年9月11日的那场恐怖袭击。

    责任编辑:张无为
    图片编辑:乐浴峰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