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拍场一瞥︱鲜为人知的巫宁坤欧洲之行

罗逊
2017-08-16 14:42
来源:澎湃新闻
上海书评 >
字号

巫宁坤先生的自传,末章为《二十余年如一梦》,写到了1979-1980年。巫先生定居美国后,年事渐高,很少回国,但近况可从各路资讯得知。关于巫先生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次出访,知道的就不多了,前不久自天津流出一组明信片,正是这段时光最好的记录。

1982年,巫宁坤第一次以国际关系学院英文系教师的身份赴美,至加州大学欧文分校担任客座研究员,这类似于访问学者,可自由安排时间。1983年9月,他参加了在汉堡举行的“国际大学英语教授学会”为期一周的大会,“在国内久经身心禁锢,蓦然置身国际学术交流的自由天地,恍若隔世”。这是他第一次前往欧洲,从渊源看,1948年他自印第安那州曼彻斯特学院毕业后,进入芝加哥大学攻读英美文学博士学位,他的研究对象艾略特,后半生就在欧洲度过,巫先生也许早就心驰神往。

其一

(9月)14日离Horence,过Pisa,登斜塔,晚抵Roma。15日游罗马Vatican(图4)。17日下午火车赴巴黎,Fransoise 将来接,25日赴伦敦。祝安好

宁坤

16日晨罗马郊区友人家中

北京 国际关系学院  李怡楷  巫一村

PECHINO  CINA  POPOLARE

收信人李怡楷是巫宁坤的妻子,也是五十年代在南开执教时的学生,小巫先生十一岁。巫一村是小儿子,长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巫宁坤在回忆钱锺书的文章时提及,他曾带了小儿一村去拜见钱、杨二师,“钱老谈笑风生,主要自然是和我交谈,但他也绝不冷落我那高中还没毕业的村儿,跟他也有说有笑,不时冒出一两句俏皮话,引得村儿放声大笑。杨先生还一再给他拿巧克力吃,他更得其所哉”,看来小巫先生也开朗得很。巫宁坤定居弗吉尼亚州的Reston镇后,为了方便照顾,巫一村住在距此只有二十分钟车程的Wolftrap,并负责搭载双亲远行。巫宁坤有另有长子巫一丁、女儿巫一毛,1977年双双被大学录取,后均定居美国。

意大利为纸上行旅的第一站,这张明信片取景于梵蒂冈,李怡楷自幼即受洗,巫先生身处弹丸之国仍念及老妻。李怡楷的天主教徒信念如“好人受难,坚强忍耐”,也让巫先生捱过了漫长的饥馑生活。

其二

(9月)25日晚抵伦敦,昨(26)开始访问,安排很紧,今上午飞爱丁堡,后下午赶回赴约会。(10月)1日赴莎翁故里观莎喜剧MEASURE for Measure,当晚赶回参加燕普荪爵士(前北大教授,著名文艺批评大师)生日宴会。10日中午飞港,11日中午到达。详见信。来信收到,谢谢。

祝安好

宁坤  27/9 伦敦

西南联大期间,经周煦良介绍,巫宁坤认识了卞之琳,“我跟卞之琳的来往就很多,我的外国文学都是亏他给我介绍,每次他都给我几本书看。他的书就是英国文化书,他对法国文学也很有研究,这对我影响很大”,在法国想必也有几处文化寻踪,可惜巴黎游历失记。爱丁堡大学是忘年交周煦良早年就读之处,而对于研究英美文学的外国学者,去斯特拉福德小镇形同朝圣,莎士比亚更是巫宁坤一生挚爱,他归国后翻译的第一本书,就是平明出版社1953年版的《莎士比亚在苏联舞台上》。受难时莎翁更是他的精神支柱,“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饥饿寒冷一阵阵袭来,我的耳边便会响起莎士比亚剧中凯撒大帝的声音:我来了,我胜了,我要征服你们”。

《莎士比亚在苏联舞台上》

正巧赶上了燕普(卜)荪爵士的生日宴会。回顾两人生平,如同“向左走,向右走”的主人公,始终缘悭一面。1937年,燕卜荪赴长沙临时大学报到后,随学校南迁昆明,日后如日中天的英语权威,如赵瑞蕻、王佐良、许国璋、李赋宁、杨周翰等,都曾受教于他;这时巫宁坤还没入学,1939年夏天,他从合川国立二中毕业后,考上西南联大外语系,交通不便,迟至11月份才入学;而1939年1月,燕卜荪已返回英国。1941年夏,巫宁坤只上了一年半大学,就去了美国空军志愿大队担任英语译员,“飞虎队到中国来了,我是第一期翻译班,是战地服务团办的。那时候要学英语,而且我要抗战,美国人来帮我们,我们自己还能不去吗”;此时的燕卜荪,在英国广播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任中文部编辑,他有个其后得享大名的同事,就是乔治?奥威尔。1943年,巫宁坤陪同学员赴美培训,太平洋战争结束后留在美国念书,而后接受赵萝蕤邀请抵京,已是1951年8月的事;燕卜荪于1947年再次前往北京大学任教,并迎接了新中国的诞生,据王佐良回忆,“在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庆祝我国国庆节和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游行队伍里就有着他们夫妇”,然而究竟不合时宜,燕卜荪夫妇于1952年离开了中国。

燕卜荪在伦敦寓所

虽然没有履历上的交集,但彼此共同的朋友太多,两人细数联大及北大同事分别后的坎坷生平,感慨万端。巫宁坤邀请燕卜荪重访北京,而且特地强调“不必演讲”,不料燕卜荪回答说:“我喜欢演讲!”天不遂人愿,这位大学者第二年就去世了。”

巫宁坤后来用英文写了《回忆威廉·燕卜荪(William Empson Remembered)》,发表于英国期刊《批评季刊》1987年6月号,并被燕的母校杂志《剑桥评论》于次年6月转载。

其三

怡楷一村:今天访问了大学,参观了城堡。当年苏格兰国王Robert Bruce(蜘蛛)的宫廷和司令部,今日是英国国旗迎风飘扬了。

大学1967兴建,现已一应俱全了,个别系已世界闻名,真是事在人为!

明晨返伦敦,下午有约。

祝好

宁坤 28/9晚

9月28日,巫宁坤来到了苏格兰,哪所大学未言明,据兴建年份,应该是斯特林大学(University of Stirling),这所大学坐落于曾经的苏格兰王国皇城,也是苏格兰地区最顶尖的大学之一。蜘蛛不是《蜘蛛巢城》中的麦克白,而是比他晚了两百多年的罗伯特·布鲁斯,那位看到蜘蛛结网六次不成仍不断尝试,大喊出“太好了!我也要尝试第七次!”的国王。斯特林大学还有位著名的校友,不知当年是否得知,但想必巫先生会很有兴趣,这就是英国女星朱迪·丹奇。她堪称莎剧女王,除舞台剧外,如1968年《仲夏夜之梦》、1978年《麦克白》、1989年《亨利五世》都有出演;1998年,更是在《莎翁情史》中出演伊丽莎白女王而获得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当然,如今更为大众熟悉的,是她在《007》系列中饰演的军情六处负责人M夫人。

朱迪•丹奇今昔

其四

昨访剑桥,徐志摩当年在此就读,后有名文记述。左下角木桥据传系牛顿所设计。今日下午赴Lancaster大学访问,明下午返伦敦。后晚访牛津,次日返伦敦。10日中午飞港。

遥颂安好

宁坤 10月5日晨 伦敦

10月4日起访问英国名校,除剑桥、牛津以外,还有新兴的兰卡斯特大学(1964年创立)。巫宁坤所在的国际关系学院,也是新兴院校,中西比较之下应有不少感触。徐志摩的“名文”是《再别康桥》吗?1989年第3期《外国文学》刊载了《剑桥的灵性》一文,巫先生提到了此事,“39年冬天,从西南联大《大一国文》课本里,我第一次读到徐志摩的名篇《我所知道的康桥》。诗人一往情深的散文,魔术般地把一个流亡青年从疮痍满目的本土,引进了一个如诗如话的异域、一个虚无缥渺而又永远不可企及的空灵世界”。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其五

晚八时从LANCASTER返伦敦,得27日信很高兴。明日访牛津,准备当晚返伦敦。再过一个周末就该赴港回家了!

这就是皇宫的卫队,煞有介事,也可供人开心也。

宁坤 六日晚伦敦 GRAFTON饭店504

连着两天都发了明信片,也第三次提到了归程。看了白金汉宫前的皇家卫队,觉得开心,赶紧和老伴分享下。巫先生爱笑,这是众多访问者留下的共同印象。

其六

今晨10时50分抵牛津,赶上小雨,我的EVANSTON 同窗 陪我雨中游访。下午又乘车转了一圈。晚间有人请吃饭,然后返伦敦。今天才由英方代办好赴港签证,洋官僚主义亦颇先进。

祝好

宁坤 牛津Abingdon路小邮局(代售食品杂货)下午四时二十五分 十月七日 星(期)五

终于回家了!抵达本土之前,除了在芝大同窗陪同下颇有情调的雨中漫步外,巫先生还享用了一把“洋官僚主义”。巫宁坤为人颇戏谑,和汪曾祺脾气相投,汪有名文《泡茶馆》,其中回忆道: “大学二年级那一年, 我和两个外文系的同学经常一早坐到这家茶馆靠窗的一张桌边, 各自看自己的书,  有时整整坐一上午彼此不交语。 我这时才开始写作, 我的最初几篇小说, 即是在这家茶馆里写的。”

这“两个外文系的同学”,就是巫宁坤和赵全章。三人中学时代就已相识, 巫上的是扬州中学, 赵是苏州中学, 汪是镇江中学,曾于1936年一起军训, 三人都是十六岁,编在同一个中队, 三个月同吃、同住、同操练,后来都当上了流亡学生, 又同时考上了联大。 碰巧三人又同住一栋宿舍, 又都爱好文艺,于是朝夕过从。

另有遥祝怡楷寿辰的明信片,祝福语是“儿女成行,青春常在”,不看上款,还真像汪曾祺写给施松卿的。

这次出行还有后续。巫宁坤10月底回到北京,11月就接到了戴瑞克·布鲁厄教授的长函,他是著名的中世纪英国文学专家,时任剑桥大学英语教授会主席兼伊曼纽尔学院院长。他热情洋溢地邀请巫宁坤作为1949年以来,第一位中国人文学者到剑桥大学作为期一年的访问。1986年,巫先生赴剑桥,应主人之嘱,他撰写了一篇自传性长文,即《从半步桥到剑桥》,在《剑桥评论》上发表。在这篇文章里,巫先生第一次简略概括了自己的坎坷平生:“我归来,我受难,我幸存。”

9月26日,是巫宁坤先生九十七岁华诞,恭祝先生身体健康。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