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习惯养宠的新加坡人,开始学习和野生动物共存

2022-04-18 15:0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叶孝忠

【编者按】城市本来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城市居民希望生活中能有更多的自然。新加坡历来有“花园城市”的美誉,近来那里的居民们发现自己需要习惯和学习与出现在城市里的野生动物共存。

今早出门散步,一对冠斑犀鸟先后在我眼前飞过。那优雅的滑翔不急不缓,似乎在宣示自己才是天空的主人,它们停在我3米外的告示牌上,发出几声怪怪的叫声,很有存在感。上帝是公平的吧,给了犀鸟一个耀眼的皇冠,就让她无法像小云雀一样发出美妙的鸣声。

再走近几步,它们似乎已经习惯人类的存在,任由我拍照,一会又飞进了小丛林边上的相思树,在枝丫上虎视眈眈地看着眼底下正在吃早餐的红原鸡。这些受保护的野鸡,由一头漂亮的雄性红原鸡带领着,它脸上有一块显目的白色斑点,羽毛明亮鲜艳。这些野鸡虽然在大城市里生活,但似乎还没失去飞行的能力,受到打扰时会飞上三四层楼高的雨树。

雨树

红原鸡

带着几只小鸡的母鸡马上起了戒心,虽然犀鸟喜欢啄食榕果,但它们偶尔也会捕抓小动物, 比如小蜥蜴及各种昆虫等。冠斑犀鸟热爱处处都能轻易找到美食的城市生活,适应能力颇强,甚至能在喧闹的居民区生活,还会飞到住家的阳台,饿起来会攻击养在笼子中的宠物鸟。一些宠物鸟价格不菲,也以动人美妙的歌声为主人赢得不少殊荣,所以养鸟人士已经不敢把鸟笼放在窗边。

习惯养宠物的城市人,发现城市里突然多了野生动物,一时间还没能适应过来,结果让野生动物有机可乘,它们自然不懂得分辨食物和宠物的分别。

突然眼前的繁华城市,成了货真价实弱肉强食的江湖。

这位于新加坡市区的小林子,其实也不过一个足球场那么大,却是新加坡最古老的马来坟场,拥有近两百年历史,它被周围高楼大厦虎视眈眈着。

冠斑犀鸟

除了年代久远东歪西倒的墓碑之外,里面长着虬髯茂密的老榕树及挺拔的海杏仁树,它们的果子是犀鸟钟爱的食物。我好几个星期都在这里遇见这对犀鸟,它们应该在寻找一棵大树,共筑爱巢。

目前在新加坡常见的冠斑犀鸟原本已经在本地绝迹,消失了近140年,一直到1994年,一对由马来西亚飞来的冠斑犀鸟在新加坡第二大外岛乌敏岛安居落户。园林局通过培育计划,成功让犀鸟的数目增加到100来只。

犀鸟是鸟界中的痴情种,找到伴侣后就不离不弃。犀鸟筑巢是奇观,也是大工程。雄鸟会在大树上找个合适的洞,然后用力把洞挖大,让雌鸟住进去,并用泥浆和粪便的混合物将雌鸟封堵在洞内,仅留一条细缝作为洞口。犀鸟产蛋及孵育过程约三个月,雄鸟则负责为另一半和幼鸟寻找食物,一天要来回好几十次。雌鸟如坐牢,得等到幼鸟会飞后才破巢而出。

犀鸟的这片小林子,也生活着不少松鼠及各种鸟类,野蛮生长的林子边上是经过修整、人工痕迹明显的水道。在这座喧闹的城市里,自然和人工就毗邻而居。由于禁止垂钓,所以河里有泛滥的鲶鱼,不少长到一米长,还有同样是繁殖快速的罗非鱼,这吸引了前来觅食的水獭。

水獭

水獭

水獭的出现,也给居民带来不少欢乐。(00:55)
这群水獭的出现,为居民带来不少欢乐,也让新加坡再次“登上国际舞台”——一众国际媒体多次派记者前来新加坡追踪和拍摄本地水獭,并拍摄纪录片,撰写专题文章。水獭成了本地另类的亲善大使。曾有一对英国情侣,因为喜欢水獭而来到新加坡,甚至在水獭的见证下,完成求婚仪式。

不过岛上繁殖力旺盛的水獭,已经多次私闯花园别墅,饱餐一顿顿昂贵的锦鲤大餐,屋主损失十几万新币的爱鱼新闻时有所闻,于是坊间不断有呼声,呼吁有关当局捕杀水獭,以控制它们的数量。目前,新加坡约有150只的水獭,生活在众多水道中,河里有源源不绝的食物,偶尔它们会离开自然的环境,甚至大摇大摆出现在最热闹的购物大街乌节路,还要劳烦警察叔叔为它们开路。

任职于东印度公司的英国人莱佛士于1819年登陆新加坡并开始殖民统治。这个位于马来亚半岛南端的小岛国,地理位置优越,开辟为自由港,变化从此翻天覆地。人口一路激增,锐不可当地往摩登大都会的发展前进。现在新加坡已经失去了大部分的原始森林、红树林和珊瑚礁,人们只能借由老照片和文章中领略那个野趣横生的新加坡。

莱佛士在曾经给朋友的书信里形容自己品尝儒艮的经历,形容其肉质鲜嫩,可比上等牛肉。而新加坡最后一只马来虎在1930年被射杀后就在岛上绝迹了。不少过去在本地常见的野生动物,如豹猫、水鹿等,目前数量也只剩下十几二十只。

城市是野生动物的克星,人口密集加上高度城市化,国土面积约720平方公里的新加坡(和上海奉贤区差不多一样大),却有将近545万人口。你似乎很难想象能在街头遇见野生动物,然而现实是在新加坡遇见野生动物的几率还是蛮高的。小小岛国在保留和设立越来越多自然保护区的同时,也在铲除森林以开辟用地,城市和大自然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人类入侵野生动物的栖息地,野生动物误闯城市人的生活范围也就不足为奇。

由于野生动物“打扰”人类的新闻屡见不鲜,比如野猪、水獭伤人,长尾猕猴“打劫”路人食物,人们对它们的冒犯行为开始无法忍受。坊间有越来越多声音,建议如何解决共存的问题,包括猎杀以控制野生动物的数量。

野猪

在展开杀戒之前,新加坡国家园林局更愿意采用更为科学的方式,寻找和野生动物共存的最佳方案,比如通过教育和法律等,禁止人们为野生动物投食,以及设计更多的生态走廊,将碎片化的栖息地连接起来,让野生动物能到其他林地觅食。

重视规划的新加坡也推出了2030年的绿色发展蓝图,通过植树护林、鼓励节能汽车、建设更多绿色建筑等,以打造一座大自然的城市。对自然生态爱护者来说,要破坏生态十分容易,但要恢复过来就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和资源。

野生动物的出现,也迫使新加坡人去思考更多课题。我们如何对待它们,其实不只是生态问题,也反映出我们如何对待异己,对待偶尔会扰人的邻居,甚至是对待弱者。出自恐惧或想象中的恐惧及厌恶,我们应对的方式,真的是最正确和公平的吗?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