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被误读的凡·高的一生

2022-04-19 11:3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1853年3月30日,凡·高诞生于一个荷兰家庭。作为表现主义的先驱、后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凡·高对20世纪的艺术,尤其是野兽派和表现主义,有着深远的影响。

即使是一个从来没有看过任何绘画作品的外行人,也一定知道凡·高的名字。

可是,你真的了解凡·高吗?这位闻名古今中外的荷兰艺术家,在惊世绝艳的油画作品背后,背负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和秘密。

// 追求崇高的“平庸”画家

从小性格孤僻,也不爱说话的凡·高,从小生活在死去兄长的阴影之下,得不到母亲的关爱,也不被理解。15岁辍学,为了活下去,他去找了很多份工作,在古比尔画廊做实习生,在矿区做传教士,在商店做售货员。而在工作时经常和人吵架,没做多久就被解雇了。

后来学习绘画,画廊工作时的老板说道:你起步太晚,不是当艺术家的料。你过去一无所成,将来也不可能有所成就。唯一支持他从事绘画工作的弟弟提奥,在经济和感情上都提供了极大的能量。

凡·高曾说:“我将尽力而为使自己不成为一个平庸的画家,但如果平庸意味着简单的话,我一点也不小看平庸。人们当然不可能对简单的东西不屑一顾而获得很高的成就”,“我变得越丑,越老,越病态,越穷,我就越想用安排巧妙、生动明艳的色彩来报复这一切”。

凡·高生于平庸,热爱平庸,但成就了崇高。他在平庸的生活里,找到了通往艺术崇高的道路。凡·高内心由衷地喜欢乡村生活,他喜欢这种纯粹的美。结束海牙的访问旅行后,他在海牙画派的影响下,下定决心创作自然乡村的风俗画。麦田、星空、田野和鸢尾等一系列自然、平凡的景物,在他的笔下呈现出生动明艳的生命力。

// 极致热情的“好色之徒”

在凡·高的油画中,光辉耀眼的色彩,有着足以令所有人都为之惊艳的美。

凡·高是一位以运用纯粹原色而闻名的艺术家,有烧焦的棕褐色、赭石色、金色、深红色、银白色和黑色等。其中,黄色和蓝色,是凡·高绘画中的两种主要色。向日葵、房子与麦田是浓烈的黄色,天空、星夜、与鸢尾是深邃的蓝色。

向日葵和房子里的黄色,明艳温暖。绚烂或者枯萎的向日葵,给人一种明媚、强烈的生命力。麦田里的黄色,代表着丰收与温暖。尼德兰黑土的麦田、南方阿尔勒的麦田、奥维尔的麦田,里面包含着他对自然与生命的喜爱。例如,1888年创作的《阿尔的黄房子》和《普鲁旺斯的农舍》,充满着黄色激情与狂热。

星空中的蓝色,扭曲而璀璨,介于晕眩与明亮之间,美得震撼人心。鸢尾花、杏花中的蓝色,或清冷如海,或浓烈似墨。创作于1889年的《鸢尾花》,是带着些许忧郁的蓝色。

为了更完美地表现色彩的变化和情感特点,凡·高在创作上实现了多方面的创新:在色彩表现上借鉴了东方日本的绘画艺术,在题材运用上选取了淳朴自然的田园生活,在创作手法上运用拟人化等。例如,《老爹唐居伊》体现着丰富的日本绘画元素。

虽然所有的人都知道凡·高色彩强烈,但是又容易忽视这些颜色背后的内涵。在凡·高的理念里,色彩是表现内心波动、实现感官实体化的最有效手段。

为了表达内心难以抑制的情感,凡·高把色彩的可能性发挥到极致,对于他来讲,绘画并不是单纯的假象,而是具有真实质感的东西。通过这些色彩,凡·高尽情地描绘着生活的真情真质。

// 靠脸吃饭的灵魂画手

很多人都知道凡·高的《星空》《向日葵》,但是,很少人知道他还喜欢画人物肖像。凡·高的这些人物肖像,一部分取材于他人,一部分取材于自己。

从1884年开始,凡·高便热忱地投身于肖像画创作中。为了避免传统绘画技术的单调相似,他试图通过纯粹的色彩和富有表现力的笔触,从而传达出模特最本质的特征。通过对农夫、农妇、矿工、穷人等底层人物的肖像创作,凡·高的创作表现出生命的热量、厚土的气息。

《坐在火炉旁地上抽雪茄的西恩》,凡·高笔下的西恩,为了喂养孩子而挣扎度日。凡·高在其中刻画出她那忧郁症患者一般的情绪,表现出自己对其境遇充满同情。

《吃土豆的人》再现着乡村家庭的寒酸和艰辛,却整体氛围呈现着不卑不亢的生活姿态和朴实的家庭温馨。

同时,凡·高也酷爱画自画像的。凡·高认为,“肖像有着来自画家灵魂深处的,它们自己的生命”。凡·高曾在信中写道:“人们都说了解自己很难,我很同意。其实,画自己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他笔下的自己,每张面孔都不同。

《作为画家的自画像》,墨绿色的眼眸有着悲伤的意味,透露着孤独的永恒,没钱取暖的凡·高创作了第一幅“冻着了的”自画像。

《包扎着耳朵的自画像》,创作于著名的“割耳事件”之后。身着绿色上衣,双唇紧闭,面容憔悴,但表情显得平心静气,绷带反映出自己的创伤。但是画家在鼻子、额头、下巴和脸颊上采用了大量亮色,看起来有着不错的精神气色。

《献给保罗·高更的自画像》里,凡·高剃着光头,随意穿着茶色上衣,消瘦的面孔上眼睛略微上扬,眼睛画得比实际纤细,目光凝视远方。

在创作1889年的《自画像》的过程中,尽管凡·高病情很严重,病情的缓解使他能够全神贯注并且坚定地画画。从画中,我们看见凡·高在遭受精神疾病折磨时表现出的韧性和勇气。

每一幅自画像,都是凡·高心中治疗疾病的良药。凡·高并非为了引人怜悯而将自己描绘成一个病态的、破碎的人。他坚信绘画会帮助他康复。正如他在写给弟弟提奥的信中所写的那样,“我保留所有美好的希望”。

凡·高为什么要割去自己的耳朵?

他真的就像传言所说的那么躁狂?

他的每一幅肖像画都有着什么样的创作意图?

认识作品很难,同时认识作品和画家更难。今天,我们向您推荐《凡·高》(“艺术与观念”系列丛书)和《凡·高的肖像》两本书,帮助您更准确地理解其作品,深度把握绘画大师凡·高的真实心路历程。

《凡·高》属于“艺术与观念”系列丛书中的一本,是一部有关凡·高的生平与作品的专著。书中对于凡·高艺术生涯最重要的6个阶段,200多幅珍贵画作,以“生平经历+技法分享+作品赏析”的形式,介绍其中创新和深意。以流畅的行文,充满人情味儿的文字,精美的插图,挖掘凡·高孤独而纯粹的精神世界。

《凡·高》

“艺术与观念”系列丛书

[美]朱迪·松德 著

赵宏伟 译

《凡·高的肖像》,是凡·高的肖像作品集。这本书以肖像画为主线,选取87幅全彩图,解读凡·高艺术生涯的每一个重要阶段及以肖像画为主体的经典画作。

《凡·高的肖像》

[英] 拉尔夫·斯基 著

耿炜 译

TASCHEN凡高

本书是一本有关凡·高(1853—1890年)的生平与作品的专著,以时间为轴讲述了凡·高孤独、悲情又坎坷的一生。

本书共有六章,包含了871幅珍贵画作,图文并茂,印刷精美,许多珍贵手稿及草图均为首次出版。书中不仅有对凡·高生平的生动记录,还有详细的作品介绍和赏析,此外,还大量引用了凡·高与亲人、朋友之间的书信内容,尽最大可能为读者还原一个真实的凡·高,带读者走近凡·高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

《凡·高》

[德]英戈·沃尔特,[德]瑞纳·梅茨格 著

赵宏伟,姚珊珊 译

最后,推荐一本2022年定制版凡·高日历——《凡·高日历2022》,为您精选盘点1880年后的200多幅油画,希望可以用凡·高明亮的画作和激励的文字陪伴您的一年365天。

《凡·高日历2022》

张蕊 编

原标题:《被误读的凡·高的一生》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