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什么是项目式教学?“让孩子回归刚进幼儿园时的兴奋”

成都高新
2017-08-29 14:2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8月27日下午,由成都高新区和一教育中心主办的2017年社区儿童教育国际论坛成都峰会,在钟书阁内的梯田空间举行。来自全国各地乃至大洋彼岸的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项目式教学、公共表达、儿童性教育等话题,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关于社区儿童教育的思维激荡。

一所“奇怪”学校

掀起项目式教学大讨论

“美国有一所‘奇怪’的学校名叫High Tech High(高技术高中),没有课本,没有固定教室,没有上下课铃声,从小学到高中全部采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项目式教学)。也没有期末考试,最后通过公共展览来向家长们展示孩子们的项目成果。”成都高新区和一教育中心创始人王涛告诉记者。一部话剧、一座建筑模型、甚至是一个艺术作品都是项目式教学的阶段性成果,孩子在操作过程中获得了公共表达、协作能力等多种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性技能。

影片《Most Likely To Succeed》(《最可能成功》)记录的便是这所学校的教学故事,影片项目负责人Philip Bossert博士首次将影片带到成都,并在现场进行了放映,拉开了此次论坛的序幕。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技能?影片带着这两个永恒又核心的问题,将镜头聚焦在高技术高中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上。学校不以成绩评判学生“成功”与否,而是专注于让学生从真实世界学习,学会在项目中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美国和中国的传统教育都注重数学和阅读,而影片中的学校却背道而驰。高技术高中1992年才在美国出现,目前已经扩大到14所,现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也非常看重这样的学校,给了他们开办50所学校的认证,家长们也从一开始的怀疑到现在开始接受并喜爱这样的学校。”Philip Bossert介绍,项目式教学的基本理念,就是希望让孩子们回归到刚进幼儿园时那种激动兴奋的状态。

成都加州阳光幼儿教育机构董事长于小林认为,项目式教学把传统的直接教导式教学,转为让孩子们用建构、发现、探究的方式去自我实现,充分发挥孩子的内在动机,而不是听老师说了算,教科书的作者说了算。“全世界优秀的教育方法有很多,除了项目式教学,中国也有角色游戏等课程,而今天的影片中最重要的就是团体协作的教学模式,这也是孩子们最需要的能力。”于小林说。

创新社区儿童教育

让孩子直面世界、独立自主

在本次论坛上,其他几位教育学者,则带来了儿童教育创新方式在国内的实践和发展成果。

成都高新区和一教育中心已在桂溪街道和平社区、三瓦窑社区固定孵化出“三瓦窑儿童阅读微空间”等多个落地项目,为社区的孩子们提供系统的社会参与机会:领导力工作坊、体验式科普工作坊、“博物致知”和“一看世界”等项目式活动的开展,初步搭建起社区儿童的教育体系,让孩子们在学校和培训机构之外体验科学实验、田间观察动植物、了解城市社区的垃圾处理过程等,和世界发生直接的联系。同时,让他们自己动手探索世界。“我们关注的是儿童生态社区的建设,我们把它叫做微美生态社区,它不是一个单一的内容,核心是关注社区为孩子们提供的社会参与机会。”王涛告诉记者。

同样,儿童的公共表达能力也是社区儿童教育关注的领域。领声联合创始人、哈佛《公共叙事》中国区讲师莫然认为,儿童的公共表达能力不是朗诵、演讲和辩论,也不是让内向的孩子变得外向,而是激发孩子独立自主和学习的能力。

在论坛随后的环节中,胡佳威关于“羞于启齿的儿童性教育”的发言博得了阵阵掌声。23岁的胡佳威是无锡保护豆豆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曾入选2017年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胡佳威研究儿童性教育学,带领团队打造了“不羞学堂”项目,并创建了“互联网儿童性教育”品牌,3年期间成功将儿童性教育课堂带进了17个省60个城市的73所小学及幼儿园。在论坛现场,胡佳威以轻松大胆的风格向观众们打开了这个“羞于启齿”的话题,“家长自身对性的态度,其实就是最好的性教育,与其努力地准备回答好孩子的每一个问题,倒不如用你自己对性的坦然的、科学的、积极的态度去影响孩子。”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