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贵州安顺网约车身份至今未合法:管理细则征意见9个月无下文

贵州都市报
2017-08-31 21:00
中国政库 >
字号

贵州安顺网约车正面临着一个尴尬局面。一方面,这一新生事物备受市场欢迎;另一方面,因未取得合法地位,一直处于“黑”状态。

2016年12月,《安顺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以下简称《细则》)发布征求意见稿。9个月后,《细则》仍未出台。

一名业内人士称,《细则》迟迟不出台的背后,实际是新兴和传统两个群体的利益之争,而《细则》早晚会出台,它也将决定安顺网约车驶向何方。

尴尬的网约车

8月31日起,安顺全市将开展客运市场非法营运专项治理行动。此次行动针对的是,未取得出租汽车经营许可的任何车辆驾驶人,在道路上巡游揽客、从事有偿服务的行为。

行动备受业内和市民关注。“我就问句滴滴是否也包含在内?”网友“有你三生有幸”在百度安顺贴吧询问,大量的网友都关注的是与他相同的问题。

对此,安顺市道路运输局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在安顺网约车《细则》尚未出台前,网约车仍属非法,因此,网约车也是此次专项行动整治对象之一。

可以料想的是,8月31日起,安顺想要打到网约车,将更加艰难。

2016年3月,以滴滴为代表的网约车进入安顺市场,易到紧随其后。后来,由于易到自身危机,并未在安顺站稳脚跟。

彼时,网约车进入安顺,很快就进入了火爆期。2016年6月,注册车主达4000余辆,一天的接单量达3万单以上。

随后,网约车便进入了尴尬境地。一方面市场追捧,但由于其未在安顺取得许可,本质上属黑车,因此成为监管部门打击对象。

一名业内人士称,当时,政府处罚了10多辆车后,不少车主放弃了跑车,一天的接单量锐减至1万单,而后来,由于地位一直未合法,接单量则越来越少,市场上跑的滴滴车不到100辆,每天接单量在200、300单。

8月28日,记者在安顺城区多地尝试打滴滴车,但大多都显示为“附近暂无车可用,请稍等”。随后,一辆前来接客的车主对记者称,8月31日,监管部门整治风暴就要开始了,而之后,他也不再跑车,以后将更难打到网约车。

车价最低12万元

2016年7月28日,交通部联合工信部等七个部委共同发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这意味着网约车告别“黑车”时代,取得合法地位。但该办法中又提到“属地管理”原则,地方性事务要由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决定。

2016年12月,安顺市交通运输局经过调研、专题分析后,发布了安顺网约车《细则》征求意见稿。

这份征求意见稿中,涉及了网约车的“门槛”,包括12万元及以上的裸车价、安顺市户籍能从事网约车等条款。其中,争议最大的便是12万元以上的车价。

业内人士称,目前,安顺4000余辆网约车中,价格多在7至9万元间,12万及以上车辆仅占3%。

安顺市道路运输局相关人士认为,传统巡游车是主流,已发展多年,需保护其从业人员利益。而网约车应往“定制化、舒适化”发展,因此,才设置了网约车12万元的“门槛”。

记者了解到,过往,安顺非公共客运出行中,出租车几乎垄断了整个市场,但网约车进入后,其中一大块“蛋糕”被抢去。安顺网约车最火爆时,一天接单3万,按1单8元计算,一天就是24万元。

“相当于抢去了30%的蛋糕。”业内人士说。

目前,安顺有800余台出租车。一名的哥称,网约车对他们冲击颇大,他们一个月收入减少了上千元。

网约车能否“跑”起来?

多名业内人士称,安顺网约车《细则》早晚都会出台,但这份《细则》将决定,安顺未来是否还会有网约车存在。

“如果车辆少,乘客的体验不好,将会慢慢抛弃网约车。”一名业内人士说,如果实行12万元及以上的车价“门槛”,将有大量的车主无法从事网约车。

多名市民则认为,网约车进入安顺,带来不少便利,如网约车消失,他们又将面临打车难等情况。

据了解,网约车要在安顺“跑”起来,市场上至少要有300辆车存在。一个好的消息是,8月29日下午,安顺一“老兵车队”与滴滴在安顺总代理签订协议,未来,这个“老兵车队”将变成网约车,待网约车《细则》出台后,可24小时从事服务。“老兵车队”的数量为100多辆。

不过,业内人士分析,另一个局面也可能出现。在4000余名滴滴车主中,他们的车辆如无法达到“门槛”,可能就会变成黑车。

黄师傅此前就是一名黑车车主。滴滴进入安顺后,他成为了一名滴滴车主,而现在,滴滴车主身份未合法,其赚的钱要缴纳给平台一部分。他说,还不如跑黑车。

(原标题为《 身份至今未合法,方案改了又改——安顺网约车 好久“跑”起来?》)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