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最糟糕的旅行,一个犹太人之家在敦刻尔克大撤退时的故事

2017-09-01 19:4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Nadia Ragozhina 翻译 Capsl

今天,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敦刻尔克》登陆中国内地银幕。故事改编自真实历史事件,讲述了二战盟军在1940年自法国敦刻尔克撤退回英国的故事。然而,这场大撤退不仅改变了二战进程,也影响了许多当时在敦刻尔克的平民命运。以下便是其中一个犹太人家庭的故事。

电影《敦刻尔克》剧照 资料图

这是1940年的5月9日,欧洲终于摆脱了好几个月的春寒料峭,变得温暖起来。瑞士人伊娃·泽斯曼和她的丈夫斯坦尼斯从他们在比利时安特卫普的家来到海滨城市德帕内度假,同行的还有他们四岁的女儿安妮塔和斯坦尼斯的父亲亚伯拉罕。

这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几天前伊娃刚刚从瑞士的娘家回来,为了和丈夫和女儿一起开心地放松几天,她临时安排了这次德帕内的旅行。这个海滨城市就像比利时的三亚那样受亲子家庭欢迎,细腻的白色沙子在海滩上铺展开来,直到视野尽头。不过,刚从瑞士高山地区回来的伊娃仍习惯性地穿着她的裘皮大衣。

然而,在他们到德帕内的第二天,德国正式入侵比利时、卢森堡和荷兰。当年的小女孩安妮塔如今80岁了,住在她母亲的故乡日内瓦,她说,德帕内的一个警察告诉了他们入侵的消息,她已经不记得这个警察的模样,只记得他随身带着一面鼓。

比利时的抵抗也没能长久。成千上万的纳粹士兵登上这个低地国家,然后朝北方的海岸线开征。

伊娃和丈夫有些担心,如果纳粹控制了比利时,作为犹太人的他们肯定会首当其冲成为目标。经过数天的考虑,这一家人决定徒步到法国去,因为当时法国看起来还比较安全。

他们走的很慢。伊娃患有先天臀部畸形症,而亚伯拉罕也行动不便,需要坐轮椅。起初几天,安妮塔还为他们接下来的处境担心,不过很快,天真的小女孩就被大海的景象吸引了,一路都开心地跑在最前面。

斯坦尼斯买了一部轿车,雇了一个年轻的本地人当司机,向法国和比利时的边境开去。他们一路都没有停下,直到抵达了法国境内,才找了个旅舍歇下。

为了第二天一早就能立刻赶路,这家人把行李留在了车里。结果第二天一早,司机和车都不见了,还有他们的所有家当。

安妮塔和穿着裘皮大衣的伊娃,后来在母女俩颠沛流离的时候,靠典当这件大衣才吃饱了几口饭。Nadia Ragozhina图

敦刻尔克,这个城市进入了这走投无路的一家人的视线。那里离他们当时的落脚地比较近,徒步就能前往。在城里应该能找到银行,取到一些钱。

5月15日,荷兰向德国投降。寸步难行的伊娃一家此时正在徒步前往敦刻尔克的路上,他们对此一无所知。

几天后这狼狈的一家终于抵达了敦刻尔克,整个城市意料之外地安静。炸弹的爆炸声不时从远处传来,空气里硝烟味道刺鼻。银行是去不成了,伊娃在郊区的一个农舍找到了一些食物,她决定全家人暂时呆在这里。

伊娃把她在敦刻尔克的所见所闻写在了日记本上:“我们不知道英国联军已经回到了敦刻尔克,并且试图从这里走海路撤回英国。一整个晚上轰炸声都响在耳边,一分钟也睡不着。不知道在海滩上等待那些士兵的将是什么。斯坦尼斯说我们也该坐上那些回英国的船。”

他们当时不知道的是,此时英国、法国和比利时的近40万联军已经被德国人困在了法国北部海岸线。法国军队的一个师把德军控制在里尔附近,这给了联军一些时间,使他们能够在敦刻尔克集合。但这点时间还不够,丘吉尔已经号召所有的私人船只前往海岸线,参与撤离拯救行动。一支自发的“无敌舰队”就这样被组建起来:有法国渔船,有旅游船,还有维修船拖驳、小型护航船、拖网渔船、雷达哨船……在德国炮火的猛烈袭击下,上千条各色各样的船只向着敦刻尔克方向前进。

敦刻尔克大撤退。资料图

安妮塔和父亲斯坦尼斯。Nadia Ragozhina图

在敦刻尔克市内,得到消息的平民们也在想办法逃离。炮弹在人们身后炸开,他们往东南角的火车站涌去,希望能有一辆过路的火车把他们从战争中带离。

自行车、马车、卡车、婴儿车,老的小的,男人女人,用自己能想到的所有办法往南方逃去。没有人知道这次“旅行”会持续多久,今晚又将在哪儿过夜。后来知道,两万多名当地人在1940年5月的这次逃亡中死去。

安妮塔仍然记得她母亲的皮草大衣是多么暖和。在寒冷的夜里,她把自己的小身体裹在大衣里睡着了,那是她在逃亡路上不多的一点温暖记忆。

然后这家人就分散了。

斯坦尼斯用仅存的一点零钱买了一辆破破烂烂的跨斗摩托车,他雇了一个年轻人当司机,让伊娃抱着女儿先走,自己带着亚伯拉罕随后去和他们会合。这家人的目的地是里昂,那里或许能搭到火车。

在半路摩托车汽油用完了,伊娃只能带着女儿步行。即便是近80年后的现在,安妮塔仍然记得当时的饥饿感,有时一连几天,什么吃的都没有。伊娃在日记里这样写到:“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个给了安妮塔一个鸡蛋的农夫,以及那位想从我这儿把它抢走的女士。后来我把鸡蛋煮熟了,安妮塔高兴极了,她太饿了,几乎一口就把它吞进了喉咙里。”

许多人直接睡在了灌木丛里,不过伊娃仍然希望能找到个更安全的地方。一天夜里她敲开了一户农舍的大门,讨要一点食物和一个过夜的地方。主人拒绝了她,因为他家里已经容不下更多逃难者了,人们直接睡到了门廊里。她只能带着安妮塔睡到附近一块野地里,半夜她们被刺耳的空袭警报声吵醒,数十架德国Stuka轰炸机正在来的路上。

和当地的数千平民一样,伊娃来不及逃离,她看着轰炸机往田野里投下炸弹,机枪四处扫射。四周火光四起,呛人的烟雾到处弥漫,她抱着安妮塔拼命逃跑。在路上伊娃摔倒了,只能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女儿。如果她死了她的孩子要怎么办呢?伊娃想,或许一起死去会更好一些。

德军轰炸机。 资料图

逃难的路上谣言四起,许多人说德国人就要来了。但是几乎没人意识到,占领军其实已经到处都是。几天后伊娃经过了一个德军检查站,遇到了她此生所见的第一个纳粹士兵。她试图和他说德语,希望能得到允许,让她和女儿离开法国,回到布鲁塞尔去。

安妮塔对当时的情形记得很清楚:“他把我抱起来,告诉伊娃说他有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女儿。他问我们从哪里来。我妈妈告诉他我们从瑞士来,听到这里他大笑起来。”

后来这个德国士兵真的派了一辆车送她们回了布鲁塞尔,路上的行程用了整整一个半月,几周后斯塔尼斯也回来了。

安妮塔和母亲伊娃在瑞士度假。Nadia Ragozhina图

不过,这家人并没有就此从厄运中摆脱。几个月后,比利时的反犹太人浪潮越来越凶猛,安妮塔和伊娃成功地搭上了瑞士派来的列车到日内瓦避难,斯坦尼斯却没能上车。他后来被德国纳粹抓住了,送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并于1943年2月在集中营里死去。

本文原载于BBC,作者为文中人物伊娃·泽斯曼的远亲。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