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日本投巨资建印度高铁,安倍与莫迪“熊抱”之下难掩各自算盘

澎湃新闻记者 李佩 刘乐凯
2017-09-15 10:06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速报 >
字号

30分钟的机场等待,一个熊抱,一顿露天晚宴,一场月下散步,8公里的公路表演,25个表演舞台,9000名警察,数万名的当地民众,概括了印度总理莫迪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准备的欢迎式。

为了迎接因第四次日印峰会而访印的安倍晋三夫妇,已经与安倍在各种场合会谈高达10次的莫迪,仍然拿出了十二分的心思来欢迎安倍第二次执政上台以来的第三次印度之行——这也是不久前,刚与中国结束2个多月的对峙后,第一个到访印度的外国首脑。

9月13日傍晚,被艳丽鲜花所装饰的白色吉普车,缓缓行驶在莫迪家乡古吉拉特邦的艾哈迈达巴德街道上,这座位于印度西部的工业城市寻常的一个傍晚,却终于迎来了等待已久的客人:蓝色马褂下套着白色长衬衫和长裤——身着印度传统服装的安倍站在露天吉普车的中央,在他的左右两边边,身穿白色长衫的莫迪和绛红色印度丽纱的安倍夫人,正朝簇拥在8公里街道上的数万民众挥手致意,手握印日国旗的民众呼唤着,沿路的传统歌舞音乐响彻云霄。

“随着日印双方进一步将眼光聚焦在正在东亚不断崛起的中国时,印度和日本之间的关系似乎到了绽放的时刻。”日本《读卖新闻》称,日印关系似乎到达了一个高峰。

对于莫迪来说,携带厚礼访印的安倍,即将给印度带来的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日本新干线高铁的技术,意图牵制“一带一路”的“亚非增长走廊”的共建;而对于安倍来说,他紧盯的或许并不是等额的经济回报,而是不断带来湿润海风的印度洋。

高铁外交或“血本无归”

9月14日上午,安倍和莫迪共同出席了连接印度经济中心孟买和艾哈迈达巴德之间的高速铁路的奠基仪式,这也是印度境内首条即将投入建设的高速铁路。

当地时间2017年9月14日,印度艾哈迈达巴德,印度总理莫迪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出席高铁项目奠基仪式。 视觉中国 图

《日本时报》称,安倍向莫迪表示,将为采用日本新干线方式的“孟买-艾哈迈达巴德”之间高铁和城市交通建设提供总计约19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13亿元)的日元贷款。日本为拿下该项目破例大幅降低利息,从以往通常超过1%的年息降低到0.1%,甚至把通常30年的偿还期延长到50年。

“今天对于印度和日本来说,是一个历史性时刻。”在该条铁路的奠基仪式发言中,莫迪表示,感谢安倍前来印度进行投资,印度的高铁梦想将要从今天起飞,这对于印度的高铁事业也是载入时刻的一天。安倍则回应称,日印是印度洋上的重要合作伙伴,很高兴能参与该项目。

事实上,从自动化到在印度东北部的基础设施投资,日本近年在印度的投资不断增长,如今,日本已经成为了印度第三大外国投资者。

但日本所期盼的远远不仅如此,日本还在期待着在印度这个具有潜力的大市场中,自己的高铁技术能够在与其对手如中国和德国的竞争中拔得头筹。《读卖新闻》称,安倍此次访问,就是希望在中国曾经一度希望涉足但并未取得太大成功的印度国内,作出不一样的成绩。

2015年的时候,中国曾经赢得了一份合同,通过这份合同,中国可以对在印度新德里和孟买之间长达一万里的铁路线路中的一部分高铁线路建设进行评估,当时未能竞标成功的安倍倍感沮丧。

尽管印度政府本周表示,印度将不遗余力地争取比计划提前一年,在2022年前完成该条路线地建设。印度铁路部长还表示,日本的技术将给印度的交通领域带来变革和改变。但专家表示,受制于印度国内因素,安倍下血本的贷款并不一定能顺利推进印度的高铁建设。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海洋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印度问题专家楼春豪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虽然莫迪在国内提的经济建设口号比较多,日印双方想合作的意愿也比较强烈,但是由于印度的土地征用非常困难,加上劳动法等方面的规定,印度烦琐的行政体系,以及由于废钞等政策引起的经济发展速度低于预期,估计并不能轻易达到预期的效果。

甚至日本国内也有批评者尖锐地表示,安倍与其投资印度高铁,还不如将投资用于世界上第四大的铁路系统——印度原本缓慢而又摇晃的铁路系统的现代化上。毕竟,印度曾经发生过因为钢铁厂无法生产足量合规的钢铁而导致高铁建设项目无法进行的事件。

投资印度或为获得战略支持

9月13日晚,莫迪在陪同安倍夫妇参观印度圣雄甘地的净修所(Gandhi Ashram)时,安倍曾在净修所的留言册上写下了“爱与感激(Love and Thanks)”。

“我相信日本和印度的关系将是世界上最具潜力的双边关系,我已经下定决心日印两国将领导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甚至世界走上和平和繁荣的道路。”莫迪也在推特上发文称。

但更多的证据证明,今日莫迪对和平与繁荣的认知已经和彼时的甘地有所不同。

“莫迪上台执政印度之前,印度的外交政策是奉行不结盟政策,也注定与日美保持一定的距离,莫迪上台后,出于地缘政治的变化和考量,莫迪在靠近美日上的态度也开始变得比较积极。”楼春豪指出。

《印度斯坦时报》14日报道称,自从莫迪2014年执政以来,在过去的三年里,日印关系已经真正地发生了改变。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就是,日印之间达成了民用核条约,这也是日本第一次同意向未加入防止核扩散条约的国家推广民用核技术,而这对于在日本福岛核事故后,日本民众对核技术持强烈反对的情况下更是不易,这都表现出了日本对印度的重视。

另据日媒报道,除了投资巨资建设高铁,安倍还将就航空自由、升级两国安全对话,甚至计划将日本武器解禁后第一次向海外售卖武器的对象确定为印度——日本政府拟计划向印度出售飞机。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盘古智库学术委员及印度研究中心主任林民旺认为,其实日印走近各有自己的小算盘,安倍对印大量投资的目的主要出于战略考虑,希望进一步拉拢印度而不是获得经济回报。印度则希望日本进一步投资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如果能看到中日在印度形成竞争,印度在其中左右逢源,对于印度来说也是乐见其成。

但他对澎湃新闻指出,“在印度投资高铁几乎要倒贴钱的情况下,安倍此次投资印度高铁,更多是出于立起形象工程的考虑,考虑到中国高铁进军东南亚已经比较成功的情况下,刚结束与印度对峙的中国若先观察日印的行动,也未必不是好事。”

日印“蜜月期”背后的隐忧

楼春豪认为,由于莫迪提出的大量国内经济计划需要日本的投资,加上日本和印度的外交战略利益在东亚局势越发紧张下进一步契合,日本拉拢印度符合双方的安全需求,此外,安倍和莫迪气息相投:两人都是政治强人,这些都促使日印关系自莫迪2014年上台以来不断走进。

事实上,日本和印度都是有大国梦的国家,两国均在争取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两国关系近年来不断密切,在民用核能技术、军事和海上军演等领域加强合作。但追求实现大国梦途中,由于国家利益不同,当前看似朝“蜜月期”不断深化的日印关系背后也有隐忧。

《印度斯坦时报》称,尽管日印关系在莫迪上台后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如果聚焦两国之间的贸易、人员交往情况,日印之间的亲密关系却显得不那么真实。

“日印关系并没有达到一段真正伙伴关系所需要的平衡:两国在安全问题上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在经济和商业合作商却不尽如意。”

从数据上看,日印的双边贸易仅仅达到150亿美元——这仅是中印之间的四分之一,甚至在过去的若干年还呈现下降的趋势。目前日本只是印度的第三大投资国,从1980年开始,也并没有在印度境内出现日本企业将扮演更重要角色的迹象。尽管存在文化差异,但是双方人员之间的交往、学生交换的规模一直不大。

林民旺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印度的营商环境与东亚、东盟国家相比差距巨大。世界银行于2016年10月25日正式发布的《2017年营商环境报告:人人机会平等》报告显示,在所有国家中,印度排名130位。很多日资企业从中国转移出去后,宁愿去东南亚,也不愿意去印度。这就造成了日本和印度之间“政热经不热”的现象。

他还指出,日印之间的确有很多分歧,但目前这些分歧不会构成影响两国大的关系方面,两国现在能走到一块,是因为都跟中国有领土主权的争端,加上美国目前在亚太不再提及再平衡战略,因此“日印的走近更像是彼此的联合自保,互相都买一个保险的感觉。”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