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哲学联合书单2022年4月|生命使用手册

哲学联合书单
2022-05-07 12:59
翻书党 >
字号

《黑皮肤,白面具》(Peau Noire, Masques Blancs

[法]弗朗兹·法农 著,胡燕 姚峰 译,东方出版中心 | 象形文字,2022年4月

“黑人是野蛮粗鄙的,白人是文明雅致的。”

“和黑人谈恋爱是可耻的,嫁给白人是光荣的。”

“讲黑人方言是落后的,讲欧洲白人语言是进步的。”

对于西方来说,上述“黑与白”的偏见已根深蒂固,黑人只有戴上白色面具,才能摆脱黑色皮肤带来的自卑。出生于法属殖民地的弗朗兹·法农,却在1952年的《黑皮肤,白面具》中,深刻剖析了黑人想要“漂白”的欲望。他指出,虽然暴力殖民的时代已经远去,但白人殖民者制造出的自卑感,却给黑人的心灵套上更强的枷锁,使殖民统治更加稳固。在如今全球风云变动的时代,法农对殖民者的批判毫不过时,这部激情与理性兼具的作品,仍值得我们一再阅读。

《叔本华及哲学的狂野年代》(Schopenhauer und die wilden Jahre der Philosophie

[德]吕迪格尔·萨弗兰斯基 著,钦文 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索·恩,2022年3月

本书将传主放在了那个“哲学的狂野年代”的背景之中,在叙述叔本华平淡而不平凡的一生的同时,也将其哲学与其他的前辈或同时代哲学家——如康德、费希特、谢林、浪漫派哲学家、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的思想放在一起考量。叔本华作为历史理性的怀疑者、悲观主义的哲学家,与乐观向上、高歌猛进的“狂野年代”格格不入,因而注定了默默无闻、知音难觅。

书中既有生动的叙述、饶有情趣的逸事穿插,又有纵横捭阖的哲学比较、严谨的思辨。因此,这不仅仅是一部单纯的记述生平的传记,而且还是一部思想的传记,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部哲学史著作。正是由于这部传记,作者一举成名,也正因作者的生花妙笔,叔本华再一次赢得了读者的关注。

《道德记忆与仪式庆典——一个肃南草原牧区的道德图像》

李晓蓓 著,人民出版社,2022年4月

本书以肃南草原牧区的裕固族为例,探讨牧区治理中的道德意蕴。在对裕固族牧民与牧区的生产、生活方式进行全方位梳理后,提出道德记忆对于解决当下生态环境治理和地区发展问题具有重要价值,并可由此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公共治理空间,以真正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书稿通过对裕固族地区游牧生活中仪式庆典活动的一系列道德记忆内涵的深度挖掘,旨在呈现一幅整体性的河西走廊草原生活画卷。通过道德记忆将今天与昨天相连,才能让我们正视自身的价值和使命,才能不会因为现代化或者说全球一致性而逐渐忽视每一个社会、社区自身的特殊性,才能静下心来思索什么支撑着人们走到今天。通过道德记忆让我们意识到现在的行为对于未来的影响,才能积极去面对明天的诸多不确定性。

《生命使用手册》(Life: A Critical User's Manual

[德]迪杰·法桑 著,边和 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薄荷实验,2022年4月

本书是著名人类学家、哲学家迪杰·法桑教授在法兰克福关于生命伦理的系列演讲集,在社会不平等现象日益严重的当下,迪杰·法桑教授论述了人类生命价值的问题,对生命伦理进行了综述和反思。本书通过在三大洲进行的研究,并与维特根斯坦、本雅明和福柯进行批判性对话,以敏锐的哲学洞察力,生动的人类学细节为基础,以物质和经验、生命和生活的双重表现形式来思考生命,揭示了我们对待人的生命所涉及的道德过程,并从而调和了自然主义和人文主义的方法。

《现代性的后果(修订版)》(The Consequences of Modernity

[英]安东尼·吉登斯 著,田禾 译,译林出版社,2022年4月

现代社会为何不同于传统社会?这种差异的底层机制是什么?为了解答这些问题,吉登斯在本书中为现代性的制度变革提供了一套全新的阐释框架,展示出人们对时间、空间、信任和个人亲密关系等概念的理解和使用,已然随着现代性的出现而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由此也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现代世界的面貌。

吉登斯提醒读者,我们正生活在一个“高度现代性”的时代,现代性的到来所引发的后果已经呈现出激进化的态势。只有理解了现代性制度和全球化的诸多维度及其背景下社会运动所具有的可能性,我们才能真正参透现代社会,审慎地处理现代性的挑战,进而迈向具有现实意义的“乌托邦”未来。

《读我的欲望!拉康与历史主义者的对抗》(Read My Desire: Lacan Against the Historicists

[美]琼·柯普洁 著,王若千 译,拜德雅丨上海文艺出版社,2022年4月

本书是美国重要的文化理论家、拉康派批评家琼·柯普洁代表作。她运用拉康精神分析理论,从电影、哲学、文学、摄影等多个角度,对弥散在人文领域中普遍的“福柯幽灵”发起了雄辩的声讨。拉康和福柯虽同被视为从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思潮中涌现出的关键人物,但他们思想中的隐含分歧却将我们导向对诸多文化现象截然不同的理解与反思。在书中,作者不仅尝试为精神分析重新夺回对“性”、“凝视”等重要理论问题的解释权,澄清语言和主体之间的辩证关系,还将展示精神分析对历史的独特见解:“主体是没有满足历史需求的历史产物。”作者主张,文化批评的使命在于读懂欲望,即文化表述中那些无法言说的部分。

斯拉沃热·齐泽克评价道:“在本书之后,文化研究领域中的一切都无法维持原样了:电影理论、女性主义、哲学和精神分析将不得不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彼此联系。头一回,一位美国学者严肃地对待拉康,并使文化研究对拉康理论的普遍挪用降格为一个理所应当的枝节问题。本书远远超越了政治正确,它是一种理论上的正确:如果此书尚不存在,那么则有必要把它写出来!”

《欧里庇得斯的现代性》(La modernité d'Euripide

[法]德·罗米伊 著,方晖 罗峰 译,华夏出版社有限公司,2022年4月

欧里庇得斯是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之一,也是当时希腊社会的“现代人”。本书主要探讨其作品之"现代性"的双重含义。第一重含义说的是他与前人及同时代作家的关系:他的作品以极强的创新性和颠覆性独树一帜,他的思想前卫、现代,这使他俨然是古代的现代人。第二重含义说的是他的思想特征与现时代紧密关联:他的作品对众多现代作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强烈的现代倾向在现代作品中不断重现并推进,从而得到了深化。总体而言,作者着重考察了欧里庇得斯对他本人所处时代及其智性变迁的思考,以及其剧作如何因独特的思想而呈现出鲜明的现代性特征。

《当代政治哲学十论》

应奇 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 启真馆,2022年4月

以参与者兼观察者的视角,刻画当代政治哲学的诸种面相,折射当代中文政治哲学的发展轨迹。自由、人类尊严、古今中西之争……康德、阿伦特、哈贝马斯,社群主义、共和主义、新法兰克福学派……深度呈现当代政治哲学之“然”与“所以然”。

《中学与西学》

方朝晖 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22年4月

本书认为,希腊以来一开始以哲学为代表,后来发展为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西方现代学术,从根本上代表了一种与中国古代学术迥然不同的学术传统。无论是中学原有的分类体系,还是西学今天的学科体系,都有其各自的合理性;无论用西方今天的学科范畴来肢解中国古代学术,还是用中学原有的分类体系来衡量西学,都是值得怀疑的。进一步看,通常所谓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往往不是同一学科内部的两种思维方式差异,而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学术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正因为学术类型的不同,人为地追求所谓中西结合,有时也没必要。用现代西方学术和学科范畴来分割和整理中国古代学术,不仅可能包含对西方学术本质的深刻误解,也可能构成对中国学术传统的人为摧残。

《说谎者悖论:真与循环》(The Liar:An Essay on Truth and Circularity

[美]乔恩·巴威斯 约翰·埃切曼迪 著,贾国恒 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4月

本书是当代悖论研究中针对“说谎者悖论”的富有活力的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的奠基之作。本书提出,由于情境具有部分性,可以被不断地扩充,所以说谎者命题会随着情境的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的真值,而情境的变化就决定着这里不存在任何悖论。本书所提出的这一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符合直观,具有很高的非特设性,有力地推动了悖论研究的发展,并且在一系列相关研究领域中呈现出广泛的解题功能。

《计算机与人脑》(The Computer and the Brain

[美]约翰·冯·诺伊曼 著,王文浩 译,商务印书馆,2022年4月

《计算机与人脑》的作者约翰·冯·诺伊曼(John von Neumann,1903—1957)是20世纪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被后人称为“计算机之父”和“博弈论之父”。本书是诺依曼在1955—1956年为西里曼讲座而准备的未完成讲稿,是作者对过去十几年在计算机领域所做研究的一个总结性梳理。诺依曼在书中首先概述了模拟计算机和数字计算机的一些基本设计思想和理论基础,然后从数学的角度,主要是逻辑和统计数学的角度,探讨了人脑的神经系统的控制和逻辑结构,对计算机的数学运算和人脑思维的过程进行了比较研究。本书是计算机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一篇重要的原始文献,具有高度的前瞻性,为计算机的创新与发展以及机器人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靡不有初——柏拉图世界的开端》

张源 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六点图书,2022年4月

柏拉图戏剧对话四十二篇,可分为四幕二十八场,构成了一部雅典帝国兴亡大剧。

《巴门尼德》就戏剧时序而言排在第一位。公元前454年夏,雅典帝国悍然将提洛同盟的金库转移到雅典,当年7-8月间,泛雅典娜节胜利举行。远在意大利的爱利亚学派对如日中天的帝邦产生了浓厚兴趣,学派领袖巴门尼德与芝诺到访雅典却寄身城外,在朋友的私宅中向年轻的苏格拉底传授与雅典民主制帝国盛行的多元哲学相对立的一元哲学。在雅典帝国登峰造极的关键时刻,巴门尼德及其哲学的到来,为帝国日后深陷“一”与“多”之间的思想纷争埋下了伏笔,而苏格拉底身为柏拉图对话的主人公,第一次登台亮相便是作为巴门尼德与芝诺传法的对象,其后的命运亦可知矣。

《普罗泰戈拉》在柏拉图对话中列第二,与位列第一的《巴门尼德》恰成反对:随着雅典帝国中后期寡头派与民主派政治力量此消彼长,哲人苏格拉底与智者普罗泰戈拉两相对峙,哲学一元论与多元论的斗争方兴未艾。

在爱利亚学派后人与苏格拉底的谈话中,巴门尼德被尊称为“我们的父亲”,在雅典上流阶层的大聚会上,普罗泰戈拉向众人自称“论年纪可以做你们的父亲”。这两位“父亲”的精神斗争,贯穿柏拉图戏剧对话始终,这是苏格拉底哲学生涯与政治生活的起点,也是柏拉图创造的世界的开端。

    责任编辑:臧继贤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