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德国大选|联盟党搞的一手好经济,为何选民仍大批倒向选择党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黄萌萌
2017-09-25 13:27
来源:澎湃新闻
外交学人 >
字号

基民盟(CDU)与基社盟(CSU)组成的联盟党获得近33%的最高支持率。 新华社 图

2017年9月24日,德国联邦大选在寂静的周日拉开帷幕,各区民众纷纷投下匿名选票,参与德国未来命运的抉择。此次大选投票率为75.6%,比2013年的投票率多出近四个百分点。24日当天各选区的投票统计是每小时计票制,因此,联邦大选的最初预测在投票结束后的18:00立即出炉,其后的统计结果与最初预测所差无几。截至25日凌晨,基民盟(CDU)与基社盟(CSU)组成的联盟党获得近33%的最高支持率,其次是社民党20.5%的支持率。然而,无论是联盟党还是社民党均流失大量选民,此次大选却导致了德国政局的变数。

执政联盟的格局或将改变。联盟党支持率与之前的民调结果出入颇大,大选前10天的民调显示联盟党将获得38%左右的支持率,为此,德国学界对于联盟党与社民党继续大联合政府的预测颇多,普遍低估德国选择党(AfD,以下简称选择党)的影响力。大选后,联盟党支持率降低约5个百分点,在联邦议会630个席位中获取238个议会席位,社民党颓败的局势也并未得到有效缓解,仅获得149个席位,联盟党与社民党组阁的可能性骤然降低。

纵观此次大选结果,最大的胜利者当属德国右翼民粹政党选择党,此党获得近13%的民众支持率,成为德国第三大党;自民党(FDP)经历2013年的败北,经过四年的磨砺在青年党首林德纳的带领下重振旗鼓,获得10.7%的支持率,得以重入联邦议会;绿党与左翼党的得票率均为9%上下。

2017年德国大选各政党的得票率(从左至右依次为:联盟党、社民党、左翼党、绿党、自民党、德国选择党、其他政党),资料来源:德国民调机构infrastest diamp

社民党为何情愿在野

此次大选结果与2016年3月的德国联邦州议会选择有着惊奇的相似之处,再次描绘了德国社会与政治文化自难民危机之后的分裂之象。

2016年,在德国西南部的巴符州和莱法州的选择党支持率分别达到15.1%和12.6%,跻身为两州的第三大政党。而选择党在东部萨安州势如破竹,支持率飙升至24.3%,成为仅次于基民盟的第二大党。由此可见:东部“新联邦州”对于选择党的支持率远高于西部“老联邦州”,而且“老联邦州”的原有联盟党选民流失至选择党阵营的人数也大幅上升,比如巴符州和巴伐利亚州。

大选结果出炉后,德国电视一台与电视二台邀请各政党领袖进行圆桌辩论,分析选战结果并且预测组阁可能性。无论是联盟党还是社民党的支持率均降至1949年联邦德国成立以来的最低点。对此,社民党陷入失望与沮丧,该党主席舒尔茨与联邦议会党团主席奥珀曼在电视直播中直言这是“一场惨败”,快速宣告社民党将退出执政联盟,宁愿作为反对派重塑社民党的政党纲领,明确该党对于“社会公正”的核心政治主张。尽管基民盟的总理默克尔与国防部长冯德莱恩多番挽留,社民党领导层均表示将与联盟党“分道扬镳”。

然而,对于社民党的选择,我们仍需洞悉其背后的真正原因: 其一. 社民党希望捍卫德国社会民主模式,获取反对党阵营中的领导地位。如果社民党成反对党中的最大多数,将得以遏制选择党在联邦议会中的权威与话语权。因为按照传统,联邦议会中的第一大反对党将获得联邦预算委员会主席的职位。 其二,社民党自2009年至2017年,与联盟党组成过两次大联合政府,在与联盟党不断协商与妥协过程中,社民党逐渐丧失自身特色。特别是关于“退休金”、“教育”、“家庭政策”、“降低中小企业赋税”以及“欧洲政策” 等方面的政策主张均与联盟党纲领有所融合。为此,社民党成员无不抱怨,该党有关 “社会公正”的传统主张已为联盟党所窃取,他们宁愿作为联邦议会内最大的反对党派独树一帜,重振党纲。

默克尔输在哪里

此次联邦大选折射出德国政界与社会的一系列亟需解决的问题。一方面,主流政党不得不反思自身政策,开启较之以往更为艰难的组阁谈判。另一方面,由于社会贫富差距加大、东西部经济发展裂痕以及对于进入德国的难民与反恐形势的担忧,很多民众自二战后在联邦德国政治教育的引导下形成的“政治正确”开始松懈。移民与难民是否能够融入德国社会并且接受德国主流文化成为选民的重要关切。由此可以推测如下结论。

第一,联盟党与社民党不思则变生。默克尔得以连任四届总理职务的原因在于德国经济形势总体良好,但是联盟党流失至选择党阵营的选民最多,达107万,比居于第二位的社民党流失选民多出一倍。究其原因,流失选民转投至选择党更多地是出于对于默克尔难民政策之不满、对于德国国内安全形势与反恐不力之恐惧,并且担忧伊斯兰势力不断扩大对德国社会与主流文化的影响。

默克尔在其执政的12年内,德国失业率降至历史低点,特别是在欧债危机中,虽然德国主张的紧缩政策引起南欧国家的不满,但德国经济形势却在欧洲一枝独秀,凭借经济实力成为欧洲的领导力量。然而,2015年开始的欧洲难民危机,默克尔并未充分考虑欧洲与德国的现实状况,出于“人道主义”断然接收逾110万难民,而未充分顾及联邦议会、德国民众乃至欧盟成员国的反应。二战后德国政治教育所灌输的“反纳粹”与“反排外”为标志的政治正确令很多德国右翼选民敢怒而不敢言。

后来,德国与欧洲发生多起恐怖袭击被证实与伊斯兰极端分子有关,非法移民遣返面临重重困难。其实,选择党对于德国内政与外交虽无独特见解,且内部权力之争从未停止,仅通过攻击默克尔的难民与移民政策的单一选题获取大量选民支持。据统计,过半流失选民是出于对于主流政党的不满和失望而转投选择党,但是他们并未完全认同选择党的排外极端言论,而是希望倒逼联盟与社民党改变移民与难民政策,接收合法的、具有学术和职业资质的移民或难民。如果在新的国际与欧洲环境中,德国主流政党不开启反思进程,加强国内安全防卫,政党颓势在所难免。

第二,德国社会右转趋势增强,东西裂痕带动政治生态分裂。据德国电视一台的统计,东部的“新联邦州”有27%的男性选民投票选择党。由此来看,对难民与移民是否持开放态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联邦州经济发展程度。德国统一后的27年以来,德国东西部之间的经济差异并未因为德国西部联邦州不断向东部“输血”而得以根本改变,东部失业率居高不下,大量东部年轻劳动力涌入西部联邦州以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在经济较为薄弱的东部联邦州,即使其接收难民人数比例少于5%,但萨克森以及萨安州的年轻选民对于难民的排斥情绪更加强烈,从左翼阵营转至PEGIDA运动(Patriotische Europ er Gegen die Islamisierung des Abendlandes,直译为“爱国的欧洲人反对西方伊斯兰化”)以及与之关系密切的选择党。这与两德统一后新、老联邦州之间政治认同、经济发展以及就业市场差异息息相关。

第三,牙买加组合成为德国政坛热议话题,此乃“别无选择之选择”,组阁谈判面临重重挑战。目前来看,社民党已拒绝与联盟党进行组阁谈判,而各政党均不愿与选择党为伍。默克尔连任成为定势,最大的可能便是基民盟寻求与绿党和自民党组成黑黄绿式的“牙买加”联盟。然而,此次组合谈判必将耗时颇久,偏左翼的绿党与中右翼的联盟党,特别是巴伐利亚州的基社盟在环保、气候与移民政策上的传统分歧,以及绿党与自民党在自由经济政策领域的争执激烈,或将导致组阁谈判困难重重。而基社盟在竞选前后均表示要弥补被右翼民粹势力——选择党夺取的右翼选民,如果基社盟右转,那么偏左翼的绿党又将如何妥协?对于牙买加组合持乐观态度的联盟党选民仅为31%,组阁谈判之殇必将延续。此外,据以往经验,德国大选结果距离正式组阁仍有超过两月的时间,因此,不可完全排除大联合政府继续执政以及联盟党组成少数政府的可能性。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