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讲武谈兵|武备新思路:“三步走”破解重型武直无用论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黄国志
2017-09-26 14:37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防务 >
字号

在上一期专栏文章刊登后,有读者提出了在未来战场上重型武装直升机还有多少实战价值的问题。本期专栏,我们不妨就相对客观地讨论一下这个话题。

未有新机型出现,但改进从未停止

有读者提出近二十年来已经没有国家再研制和装备新型号的重型武装直升机,这确实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今我们可以看到的三种现役专用重型武装直升机(不包括米-24/35这类重型武装运输直升机):美国AH-64“阿帕奇”以及俄罗斯卡-50/52和米-28都是在冷战时期研制的。AH-64“阿帕奇”的总产量已经超过1100架,而俄军长期受到采购经费不足的困扰,直到近年来才批量装备卡-50/52和米-28。

其实,在航空作战装备上,类似重型武装直升机这样长期没有新型号出现的情况比比皆是,比如近距支援攻击机、战斗轰炸机、战略轰炸机等等。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否认这些航空作战装备现役型号的作战价值:苏-25、苏-24和苏-34依然是俄罗斯空天军最为重要的对陆对海打击力量;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同样由歼轰-7A系列担负最为重要的突击任务;而俄罗斯空天军和美国空军的主要战略轰炸机部队依然都是冷战时期留下的“三驾马车”。

尽管美军围绕攻击机前景的争论长期存在,但已服役40年的A-10攻击机仍是美军对地支援的主力。凭借在阿富汗、伊拉克等地的长期反恐实践,美军甚至在新世纪装备了更为“古老”的螺旋桨攻击机。

那么,具体到重型武装直升机的发展上,长期没有新型号研制和服役的原因则需要按照不同国家的情况来进行分析。对于美国和俄罗斯来说,现有的重型武装直升机还有很大的改进和升级潜力,无需再研制新一代替代型号。尤其是AH-64“阿帕奇”,从最初的AH-64A/B到AH-64D“长弓阿帕奇”,再到最新的AH-64E“守卫者”,其作战能力一直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对于包括欧洲国家在内的大多数国家来说,由于可以从美国和俄罗斯采购现成的重型武装直升机,自然也没有了自主研发的动力。而中国航空工业之前长期在直升机配套技术和设备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比如大功率涡轴发动机,因此也未具备研发重型武装直升机的实力。

重型武直实战价值仍巨大

其实,无论是对于当前作战环境的要求还是未来战场的预想,重型武装直升机依然有着其无法取代的实战价值,并不能简单地说察打一体无人机的崛起以及反直升机武器的发展就可以使得重型武装直升机变得毫无意义。就如同我们常常可以听到“坦克无用论”,但无论是中国、俄罗斯,还是德国、法国、日本等西方国家,都在不遗余力地发展新一代主战坦克。

相比轻型和中型武装直升机,重型武装直升机虽然在飞行速度、机动性、航程等技术指标上并没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但是在几个重要性能方面却是前者无论如何也无法企及的。

首先,重型武装直升机极强的防护性能就是中型武装直升机可望而不可及的。甚至可以说,重型武装直升机是除了近距支援攻击机和战斗轰炸机之外装甲防护能力最强的航空作战装备。以AH-64“阿帕奇”为例,机身下半部的任何部位被12.7毫米穿甲弹击中后,直升机仍可继续飞行30分钟以上,而且重要部位的设计还考虑了对23毫米炮弹的弹伤容限。此外,飞行员座椅由轻型凯芙拉材料制成,驾驶舱地板与侧壁都采用了轻型硼装甲防护层,可抵御12.7毫米穿甲弹的打击。同样,发动机舱也有装甲防护予以保护。

重型武装直升机不仅可以加装更为厚实的防护装甲,也有更多空间配备飞行员逃生设备,如俄制卡-50/52是目前唯一配备飞行员弹射系统的武装直升机。

在高强度对抗的现代低空和超低空战场上,AH-64“阿帕奇”这样的重型防护无疑会大大提升直升机的生存能力,即便是被防空武器击中,也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飞行员的生命安全。尤其是在当前针对直升机的低空/超低空防空武器性能越来越强的前提下,面对同样的防空火力打击,没有或者装甲防护相对薄弱的轻型和中型武装直升机的战场生存能力显然要比重型武装直升机差很多。

其次,重型武装直升机的载弹量也要比中型武装直升机高很多,在单次出击中所能承担的任务量与作战时长都比后者更高。比如,我国自主研发的直-10和直-19都可以在短翼下的4个复合挂架上挂载AKD-9空地导弹和AKK-90空空导弹,最多可以挂载16枚。而AH-64“阿帕奇”除了可以在短翼下挂载16枚“地狱火”空地导弹外,还能够在翼尖挂架上再加挂4枚“毒刺”空空导弹。

而且,作为最常用的机载武器,重型武装直升机小口径航炮的备弹量也要多于中型武装直升机。比如,AH-64“阿帕奇”重型武装直升机的M230型30毫米链式航炮的备弹量高达1200发,而“虎”HAP/HAD中型武装直升机的30M781型30毫米航炮的备弹量只有150发。超大的航炮备弹量使得AH-64“阿帕奇”的持续作战能力非常强,即便是机载航空火箭弹和空地导弹消耗完,依然可以凭借威力强大的30毫米航炮有效对付敌有生目标、车辆、轻型装甲目标以及一般建筑物等——这一点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上有着充分的表现,美军AH-64“阿帕奇”在作战巡逻中一旦发现并确认为敌方目标,便会使用30毫米航炮予以摧毁。

充足的弹药是“阿帕奇”在海湾战争中大放异彩的重要保证,否则武装直升机很难为地面部队提供充分的火力掩护,也很难在单次突击中保证足够的火力强度。

此外,更大的机体尺寸和内部空间也使得重型武装直升机的升级和改进潜力远比轻型和中型武装直升机更大,配套的机载设备也更完善。比如对于提高直升机生存能力至关重要的高性能排气红外抑制器,目前还只是AH-64“阿帕奇”、卡-50/52和米-28这类重型武装直升机的“专利”。即便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直-10和直-19这两种新一代中型武装直升机,受限于起飞重量以及发动机功率等方面的因素,也无法装备这种可以有效应对红外制导导弹攻击的先进设备。

未来:“低空/超低空航空作战系统”

从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军的作战样式来看,无论是重视突击作战的陆军航空兵、重视对登陆兵力近距离支援的海军航空兵,还是突出为运输直升机护航功能的空军空降兵部队,对于重型武装直升机的需求应该还是比较迫切的。但是,笔者认为我国在重型武装直升机的发展上应该跳出传统以平台为中心的思维,无需再重复类似美国和苏俄的设计模式,而应突出信息化、网络化、多用途化和高速化的新理念。如果借用目前颇为流行的作战体系的概念,笔者所设想的就可以被称为“低空/超低空航空作战系统”

按照近、中、远三个不同阶段和发展时期,笔者认为我军的“低空/超低空航空作战系统”建设可以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着眼于近期可以实现的航空技术和装备,对直-10进行大改:换装最大连续功率达到1100千瓦以上的新型涡轴发动机;加强装甲防护并装备高性能排气红外抑制器;改进短翼设计,在翼下4个挂点之外再增加2个翼尖挂点;机炮口径从23毫米升级为30毫米。这样,经过大幅改进后的直-10最大起飞重量可以提升到8吨以上,成为准重型武装直升机。美国第一代武装直升机AH-1从AH-1W改进到AH-1Z就经历了6吨级到8吨级的升级,事实证明这条道路是可以走得通的。同时,将直-11WB改装为轻型无人武装直升机,与直-10大改配合作战,初步形成有人与无人装备结合的作战体系

第二步,发展出类似于苏俄米-24/35那样的重型武装运输直升机。我国可在已经设计定型并装备服役的直-20基础上,重新设计前机身,改为串列双座形式,同时保留一定的载员能力,发展出类似装备。

从近年来多次局部战争的实战效果来看,米-24/35这类重型武装运输直升机多用途能力更强,在很多紧急情况下往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我军已经批量装备专用武装直升机的前提下,重型武装运输直升机可以有效的衔接前者与运输直升机之间的体系空白,既可以协助对地面作战部队进行近距空中支援,同时可以弥补空中运力的不足,并逐步替换现役的俄制米1-7/171系列直升机。在当前我军遂行多样化作战样式的前提下,重型武装运输直升机可以有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

本月天津直博会上中航工业展出的“短尾隼”倾转旋翼机方案。

第三步为远期目标,研制并装备性能先进的倾转旋翼攻击机。倾转旋翼机同时具备固定翼飞机的高速飞行以及直升机的垂直起降能力,是未来新一代旋翼机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然,目前美军装备的第一代实用性军用倾转旋翼机V-22由于一些固有的设计缺陷,导致事故率居高不下。为此,美国贝尔正在研发第三代倾转旋翼机V-280,并且在其基础上研发了武装型。目前,中国航空工业也在全力研发新一代结合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设计特点的高速旋翼机,比如在前不久天津直博会上展出的“短尾隼”方案。若能实现,在国产新一代高速旋翼机基础上研制重型旋翼攻击机,也必将使我军低空/超低空突击装备的性能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美国贝尔公司在新一代V-280旋翼机基础上发展的武装型,由图可见其强悍的火力。

“讲武谈兵”是由知名军刊资深编辑黄国志为澎湃防务开设的个人专栏,以客观严谨的态度,辅以活泼精炼的语言,力图“破除防务迷雾”,为读者更好地认识我国与国外在装备技术上的差距提供参考和借鉴。每周一或二倾情奉献。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