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河北武安市纪委书记:执纪环境越来越好,群众对纪委更加信任

王伟/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2017-09-30 17:23
打虎记 >
字号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先后在河北两个县级纪委担任纪委书记,恰逢其时见证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逐渐形成的过程。5年来,党中央掀起正风反腐的“雷霆之势”,涤荡党内风气,净化政治生态,我们紧跟中央、省市步伐,不断加大正风肃纪力度。以我现在所在的武安市为例,2012年全市共查处各类违纪问题130件,处分122人,涉及乡科级干部8人;到2016年,这三项数据增至366件、366人和67人,比2012年分别增长181.5%、200%和737.5%;今年上半年查处各类违纪问题277件,处分231人,涉及乡科级干部高达94人,比去年同期都有明显增长。

正风肃纪力度的不断加大,给每个人的工作生活都带来了改变。对我这个长期在纪检一线工作的人来说,感受最深的就是执纪环境越来越好了。

执纪环境的好转,首先体现在群众对纪委更加信任。在我们县级纪委,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信访举报量快速增长。原因很简单,十八大后,党中央反腐败力度持续加大,很短时间里便赢得了民心,群众相信党、相信纪委能办成事,能解决他们的困难。当然,信访举报量的快速增长,带来的不仅是信任,还有挑战。受到纪委人员力量、能力水平等因素限制,一些信访反映的问题并没有及时得到解决,有的举报人对处理结果也不满意,这时便有少数群众觉得我们“不靠谱”,于是不断向市里、省里,甚至中央上访,造成重复访、越级访越来越多。对此,我们不断加大群众信访核查力度,还主动深入到群众中发现、查处基层党员干部违纪问题。就这样一直坚持下来,群众“信上不信下”的局面有了很大改观,涉纪重访、越级访数量明显下降,从2012年的72件减少至2016件的19件。我曾在接访大厅遇见一位村民对我说:“以后有事再也不用跑远了,你们管用。”

执纪环境的好转,还体现在不少干部对纪委的态度由误解转向了理解。长期以来,在不少人眼里,纪检干部都是查大案、办重案的,被查的干部往往是“一朝进了纪委门,半世活在高墙内”。这种情况带来的结果,便是不少干部平时对纪委敬而远之,把纪委的监督检查看作找茬。有时面对调查,有干部百般抵赖,受处分后心生怨恨,对回访教育消极抵触,甚至在路上遇到纪检干部时恶语相加。十八大后,随着把纪律挺在前面实践的深入推进,特别是红脸出汗渐成常态,这种对纪委的敌视态度有了明显改观。有一次,一位想要大操大办儿子婚宴的干部被我们找来谈话。事后他告诉我们,接到电话后,他心里有些发怵,想着自己平时并没有犯什么错,谈完后他才明白,是纪委拉了他一把。就在这样一次次谈话中,不少干部理解了纪委的良苦用心,感受到组织的严管厚爱,正如这位干部所说,“再也不担心进你们的大门了”。

执纪环境的好转,也体现在拉关系说情的现象越来越少。在武安,人情往来比较密切,有时上班路上都能碰见好几个熟人,市纪委的干部也多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这种人情关系往往被一些调查对象利用,找人说情,为自己开脱,给我们的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难。但是,这几年,我们明显感觉到上门说情的、打电话说情的少了。这既有制度不断健全的原因,特别是说情报告制度、社会监督机制、监督检查制度不断完善,最大限度压缩了说情打招呼的空间,也体现出党员干部纪律规矩意识的明显增强。一位镇党委书记就对我说过,过去为个别同志打招呼,自认为是关心同志、人之常情,现在认识到,其实这是违纪行为,不是在帮同志,而是在害同志,对人对己都不利。

(作者为河北省武安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文章原标题:《执纪环境越来越好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