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媒体:守住景区最大承载量“安全红线”,要严格执行限流规定

潘洪其/北京青年报
2017-10-02 09:18
直击现场 >
字号

昨天是国庆、中秋双节叠加“超级假日”第一天,多地迎来出行高峰。据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综合测算,全国当天共接待游客1.13亿人次,同比增长10.5%。

一些景区按照景区最大承载量的有关规定,对游客人数实行总量控制管理,如故宫长假期间每日限流8万人次,黄山晴好天气日每日限流5万人次,恶劣天气3.5万人次,鼓浪屿日最大人流接待量(含市民)不超过5万人,等等。

游客在黄山风景区。视觉中国 图

9月28日,国家旅游局下发通知,其中要求各地指导督促旅游景区采取有效措施,按照景区主管部门核定的最大承载量,做好游客接待容量的管理,严禁超出最大承载量接待游客;要利用各种渠道提前向社会发布景区承载量提示,在景区游客接待量接近最大承载量时,要及时采取游客疏导措施,并做好相关解释工作。长假首日全国旅游市场运行平稳,各地旅游景区秩序井然,与旅游管理部门提前部署得当,各地景区按规定严格实行游客总量控制不无关系。

景区最大承载量是在景区日开放时间内,在既提升游客旅游观光体验,又保障游客人身安全和景区旅游资源环境安全的前提下,景区能够容纳的游客数量上限。景区超过最大承载量接待旅游者,将严重影响景区服务质量,增加景区环境负荷,给游客安全带来隐患。2015年上海跨年踩踏事故发生后不久,国家旅游局下发《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当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由此可知实行景区最大承载量政策的动因与目的所在。最大承载量既是一道“质量红线”,也是一道“安全红线”,在国庆、春节等“黄金周”期间,景区执行有关最大承载量标准和规定的情况如何,更是衡量景区管理水平和职能部门监管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

我国不少旅游景区具有长期积累的品牌效应,对游客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而在节假日特别是“黄金周”期间,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扎堆式”“一窝蜂式”旅游现象尤为突出。如果不对旅游景区游客数量进行适当控制,“扎堆式”“一窝蜂式”旅游现象势必愈演愈烈,不但游客的正常旅游体验难有保证,而且游客的人身安全、景区的旅游秩序甚至景区周边的社会秩序都可能面临重大隐患与风险。所以,景区执行最大承载量的有关规定,对游客人数实行总量控制,表面看是着眼于“限制”的管理措施,实际上体现了重在疏导的综合治理要求,有利于把过于集中的旅游消费进行科学分流,实现旅游资源和旅游消费的优化配置。

旅游景区实行游客总量控制,首先对旅游景区、旅游管理部门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服务水平、监管水平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旅游景区和管理部门要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对游客出行数量、动态、趋向,以及交通、食宿、景区景点等单位的服务供应、安全管理、应急处置等,进行全面系统的数据计算、模型推演、预判预警和适时监测管控,在每一个流程和环节上都力求精准到位、责任到人,才能确保旅游高峰期间各景区收放自如、秩序井然,最大限度保障游客的体验和权益。

严格执行景区游客限流规定,守住景区最大承载量的“安全红线”,对广大游客培养旅游消费理性、提升旅游文明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时代和大数据时代,游客多一些提前预约、网上订票的消费习惯,多一些个性化、差异化的消费选择,少一些“随意性”“一窝蜂式”“临时起意式”旅游行为,不但能为旅游景区和管理部门提供更完备的数据信息,最终还能让自己的旅游行程更加合理,体验更加丰富舒适,形成旅游消费、服务、管理互动共赢的良性循环。

(原标题为《守住景区最大承载量的“安全红线”》)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