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陈星灿:《国家宝藏》,让文物自己开口说话 | 国际博物馆日

2022-05-19 13:4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2022年5月18日是第46个 国际博物馆日,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

“国际博物馆日”由国际博物馆协会于1977年发起,每年5月18日,世界各地博物馆都将举办各种宣传、纪念活动庆祝自己的节日。中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国际博物馆协会,每年均组织“国际博物馆日”的相关活动。从2009年起,国家文物局采用主会场的方式开展博物馆日活动,已在重庆、广州、沈阳、南宁、济南、南京(2届)、石家庄、呼和浩特、北京(2届)、上海、长沙举办了13届。

2022年1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央视同名文博节目官方授权图书《国家宝藏》——由二十五家国家级博物馆首次合作,百万里挑一,甄选馆藏,沉默的国宝从此复活。它们从来不是尘封的古董,它们有传奇的前世今生,它们是活在民族血液中的基因密码,记录着我们的过去,也昭示着我们的未来。

今日,特发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先生为《国家宝藏》作的序言,让我们从他的文字中感受国家宝藏的魅力,追寻华夏民族的共享记忆。

《国家宝藏》序言

让文物自己开口说话

陈星灿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

文物是人类生活的遗迹,也是人类生活的记录。一件彩陶、一尊青铜大鼎、一把钢剑、一幅字画,自然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一片不起眼的粗陶、一团皱巴巴的纸、一块残砖、半粒碳化的水稻,当然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历史的见证,其学术价值也许一点儿也不比前者逊色。我们祖先的历史,不仅写在“二十四史”和汗牛充栋的古代史书上,更写在传世的、出土的历代文物上。文物包括藏在博物馆的各种材质的文物,也包括仍旧埋在地下和暴露在地上的各种搬不走的遗迹、遗物。文物是不会说话的,需要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解释,才能复原它原本的面目,才能帮助它开口说话。

我们与古代文物既远又近。说远,是远隔了百年千年万年,古人生活的环境已经不复存在,他们的衣食住行、行为方式与我们今天的大相径庭,我们需要深入研究才能了解一星半点;说近,是因为文化具有很顽固的传承性,生活方式也有很顽固的传承性。比如仰韶文化的尖底瓶,我们不知道它究竟只是盛水的器物,还是既盛水也装酒,或者竟是单纯的酒器,但是借助古代文献和民族志的材料,我们推断它是盛放液体的器具总是不错的;遗留物的分析则证明某些尖底瓶确可能是酒器;借助于古代文献、民族志和实验考古的方法,它的存放和搬运方式也是可以复原的。再比如,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把仰韶文化推定为“中华远古之文化”(an early Chinese culture),推断仰韶文化与今天中国北方地区文化有传承关系,推断仰韶文化是中国人的史前文化,就是借助于他所发现的仰韶遗址出土的陶鬲(后来知道陶鬲并非仰韶文化而是龙山文化的遗物,当时他没有辨识出来),和商周铜鬲,以及金文和后来汉字中的“鬲”字一脉相承。也许,我们永远无法知道的,是古代人类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比如为什么大地湾人要在一间不起眼的小房子的地面上画一幅莫名其妙的“地画”,人形和棺材形的黑色图案表示什么?马家窑人为什么要在红黄色的泥质陶器上绘上色彩斑斓的动物、植物和几何形的各种图案?当他们(也许是她们)给这些陶器彩绘时,又是什么样的心情?他们和她们自然也有喜怒哀乐,但会和我们喜怒哀乐一样吗?商周青铜器上各种复杂的图案,到底是纯粹的装饰,还是承载着某种神话的、象征的、礼仪的意义?如果有,又是怎么样的意义?这些,似乎是无法完全揭示的,或者即便已经揭示出来,也是我们难以验证的。

用影视艺术的形式展示这些珍贵文物的前世今生,让文物活起来,让文物自己开口说话,甚至借助考古学家的故事展示这些国宝级文物出土的情景(比如1936年春天第十三次殷墟发掘发现的、出土甲骨最多的 YH127坑及其发掘背后的殷墟考古十兄弟的故事),《国家宝藏》系列节目无疑是一种新的开拓,一种新的文化展示方式,值得充分肯定。文物不仅是文物,文物不应该仅仅摆在博物馆的展柜中,更不应该仅仅藏在博物馆和考古研究机构的仓库中,文物应该发挥它的文化意义,应该积极参与到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中去。《国家宝藏》就是让文物参与到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中去的一种好的形式。

让更多的人了解古代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关注文物的发掘、研究和价值, 让文物成为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和社会进步的一分子,这是文化遗产发掘、研究、保护和传承工作的应有之义,也是考古学家不应忘记的一种责任和使命。

《国家宝藏》(全三季) 于蕾 主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2年1月

《国家宝藏》(全三季),立足于现象级同名电视节目,结合相关考古成果,适应碎片化和读图时代的阅读需求,汇集电视中的精彩片段和电视外的文物写真,打卡81件国宝,窥见81段历史,见证81个传奇,寻找81段记忆,拼接华夏多元文明的版图。

0

1

祝勇故宫系列作品

“讲给孩子的故宫”系列

祝勇/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天天出版社

2021年2月

“故宫六百年”系列

祝勇/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0年5月

关于故宫你想知道的一切

关键词 历史 建筑 书法 艺术 文物

本套丛书包括《探秘建筑》《寻找宝藏》《纸上看展》《书法之美》《又见苏东坡》五册。现任故宫博物院影视研究所所长祝勇给青少年的“故宫”精品读物。从文物、建筑、书法等全方位了解故宫的600年历史。飘逸凝练的文字与珍贵生动的图片互动,增加注解和知识小贴士,方便青少年阅读。

0

2

“博物馆里的中国历史”系列

罗米/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天天出版社

2020年12月

看遍全中国的著名文物与背后历史

关键词 历史 文化 艺术 文物 地理

一套有深度、有广度的,面向少年儿童的文化通识类作品。丛书按照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北、东南西南的地域分册,故宫单列一册。每册按从原始时期到清代的历史时间顺序作为讲述线索,涉猎范围全面,包括书法、绘画、壁画、雕塑、器物等各类重要历史文物和国家宝藏。文物宝藏是各个时代社会发展、历史、文化、审美等方方面面的高度浓缩。

本书从审美和历史的角度向广大少年读者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具体内容涉及中国历史、传统文化、传统思想、古典文学等,在教给小读者如何欣赏文物的同时,帮助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与文化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0

3

《带你看故宫》

乔鲁京/文 呼啊呦/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天天出版社

2018年6月

故宫探险指南

关键词 绘本 亲子 游览 历史 文化

《带你看故宫》以一对父女的视角,向读者展示了一条轻松游览故宫的路线,同时还向读者讲述了与故宫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角楼的传说、皇帝在哪儿读书、《四库全书》的诞生、前三殿与后三宫的功能分别有哪些、在哪儿取景才能看到最完整壮丽的故宫等等,给孩子提供了一个了解故宫的机会,也为他们打造了一座亲近传统文化的美丽桥梁。

此外,本书还设计了创意涂色页、绘图页和迷宫游戏,读者可以自由地将自己心中的故宫画出来,也可以通过迷宫游戏了解故宫建筑布局。

0

4

《其有瓷理:从颜色看瓷器》

孙艺/文 张玥/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天天出版社

2021年3月

真正零门槛看懂中国瓷器艺术

关键词 瓷器 绘本 文物 艺术 启蒙

这本书借用博物馆里的一次瓷器展布展间隙,瓷器们七嘴八舌地为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争辩起来……以自述和对话的方式呈现瓷器文化历史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以及瓷器颜色的变化历程。以小见大地串联起瓷器的技术变革史、中西方文化交流史,以及中国文人的审美变迁史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知识。

0

5

《猛犸象时空大穿越》

赵妍/文 露露公园/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天天出版社

2021年3月

用图画去寻找远古冰河巨兽

关键词 展览 绘本 科普 自然

《猛犸象时空大穿越》是“中国博物馆大发现绘本”系列中的一册,图书选材丰富独特,绘图生动形象,以北京自然博物馆的猛犸象常设展览为原型,把静止不动的化石骨架变成孩子喜欢的鲜活灵动的动物形象,内容丰富,逻辑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易读,介绍了猛犸象这一灭绝动物的前世今生,直观呈现冰原巨兽的生长发育、外形特点、生存环境以及灭绝原因等,知识前沿,带孩子全面了解史前哺乳动物猛犸象,引导孩子关注自然环境,提高动物保护的意识。

0

6

《四季星空不一样?!》

杨斌 叶楠/文 露露公园/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天天出版社

2021年3月

儿童自己能看懂的天文学入门绘本

关键词 展览 绘本 天文 科普 自然

本书的内容基于北京天文馆的球幕影片《奇妙的星空》,以小主人公悠悠想看夏夜的牛郎星与织女星为由,向小读者们展示了不同季节的星空以及特征,孩子们可以通过望远镜看到哪些不同的的星座、有特点的亮星、新发现的星系或者星团等等,从小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爱上天文。

0

7

《恐龙博物馆的发现之旅》

[挪]埃纳尔·韦斯特·艾伊恩/著

[挪]约翰·赖尚/绘

人民文学出版社 天天出版社

2020年4月

一个关于恐龙的趣味科学故事

关键词 小说 拼音 恐龙 科普 成长

这是一个关于恐龙科学和改变的故事:希格鲁很喜欢恐龙,伶盗龙玩具拉赛是他最好的朋友。一天,学校组织去博物馆参观,希格鲁高兴得不得了。可是在博物馆,他却得知恐龙后来很可能变成了鸟——他最讨厌的动物,而且拉赛还只是一只错版恐龙,和真正的伶盗龙并不一样。希格鲁备受打击,伤心不已。但最后,在妈妈和老师的开导下,希格鲁慢慢接受了这个事实。拉赛依旧是他最好的朋友,他也放下了对鸟的偏见。

0

8

《法老要回家》

魏冬妮 图/文

人民文学出版社 天天出版社

2019年10月

发生在大英博物馆的秘密冒险故事

关键词 绘本 艺术 红蓝镜 幻想

法老是博物馆里的大明星,但是他不想继续待在博物馆里了,他想回家。这可是个大事件,大家得一起好好计划计划。怎样才能从博物馆里逃跑呢?作品将法老白天与黑夜的行动设计成一组红蓝镜图,通过随书附赠的红蓝镜,能够看到不同的画面场景。文字讲述简洁明了,适合学龄前和小学一年级读者阅读。作品画面运用了油画棒作为媒材,视觉效果夸张大胆,与作品诙谐有趣的风格结合,相得益彰。

0

9

《一物一世界:看国宝,学历史》

耿朔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天天出版社

2021年6月

感受国宝无穷魅力,学习中华悠久历史,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关键词 国家 历史 艺术 遗迹

《一物一世界:看国宝,学历史》以时间为纲,挑选了不同朝代和历史时代的几十件代表性文物、遗址、遗迹,通过观察它们的细节,进入历史深处,揭示国宝背后的文化、工艺、对外交流、军事、战争等等,让我们“管中窥豹”,看到一个鲜活、生动、立体、全面的历史。这种由小见大、见微知著的方法真是让孩子们了解国宝、爱上国宝、爱上历史、学懂历史的意义。

作者耿朔是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考古学博士。他博学多闻、知识过硬,能通过一件小小的文物阐释出大量丰富的内容,帮助孩子对历史形成一个活色生香、盎然有趣的认知,在他们心中埋下一粒粒宝贵的种子。为了更好地帮助小读者理解和感受,作者耿朔营造了一种循循善诱的场景,用大量富有启发性、能引起小读者兴趣的提问文字,帮助他们走入历史场景,增强对历史和国宝的热爱。

原标题:《陈星灿:《国家宝藏》,让文物自己开口说话 | 国际博物馆日》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