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子长县余家坪镇郝家川村:回应问题思变革 乡村旅游开新篇

2017-10-11 16:2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子长县余家坪镇郝家川村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回应群众期盼,加快推进土地“三权分置”,探索以“三变”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各项产业蓬勃发展,群众走上富裕大道。

支部引领,回应问题思变革。一是学习讨论,查找短板。坚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将党章党规、系列讲话作为“三会一课”的固定学习内容,依托党员小书包、问题墙+回音壁、补短板提素质树形象、“回答‘四个问题’,奋力追赶超越”等载体,通过远程教育固定学习日、党员活动日、书记讲党课等学习方式,狠抓学习教育,履行党员义务,唤醒在党意识。按照基层党建“四化”要求,不断深化“双诺双评双公开”、党员中心户等党建品牌,促进学做结合,强化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在追赶超越大讨论中,采取“自己查、上级点、群众提”等方式,累计梳理问题36个,涉及组织建设5个、民主管理10个、信访矛盾15个、农村发展6个。二是主动回应,摸清实情。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走访群众、深入田间地头实地察看等方式,摸清实情并予以解决。尤其是群众提出的“村集体无经济收入,产业发展覆盖面不大”的问题,支部深深认识到:村上土地撂荒,一部分群众守着土地这一共有资源,有的有资金无劳力,有的有劳力缺技术,靠传统种养殖维持生计,而村集体又没有经济收入。村上少有的产业,实行农户个体经营,组织化程度低,产业不成规模且覆盖面不大,2013年人均纯收入4860元,远低于全镇平均水平,是扶贫整村推进村之一。三是正视问题,探索改革。穷则思变。村支部清醒地意识到:必须把群众重新组织起来,抱团发展,惠及更多村民。提出“兴产业促脱贫,抓改革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将群众的呼声变为支部的决议,制定远学贵州塘约,近追安塞南沟的追赶超越目标,7月18日,组织镇村相关人员到榆林市榆阳区赵家峁村学习取经,全力推进土地“三权分置”,发展淡水养殖场,探索以“三变”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党员带动,三权分置促三变。郝家川村党支部多次召开会议,发动党员,引领和带动群众积极参与,成立郝家川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将支部的决定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进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一是土地流转,盘活资源变资本。由村郝艳斌、郝小刚2名党员带头,37户农户经土地置换、承包等形式共流转土地60亩,由合作社统一规划,建设淡水养殖场。根据村民意愿,愿意入股的以每亩土地每年500元作为入股资金,不愿意入股的每年每户给予500元/亩的租赁费,实现资源变资本;二是资金入股,整合资金变股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由支部书记郝风达、党员郝凤杰等8名党员直接出资86万元作为首批入股资金,发展淡水养殖场;陆续带动全村91户(27户贫困户)农户以整村推进项目直补资金入股,每户1万元,共91万元。共入股资金177万元,实现资金变股金。三是评估确权,实现农民变股东。为进一步推进养殖场发展,村支部协调申请“一事一议”、整村推进等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共折合资金120万元,将其作为集体资产入为股份,所得收益作为集体收益,用于全村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善、脱贫攻坚等工作及其它村内公益事业建设。淡水养殖场共投入资金300万元,于2014年开工建设,2016年底基本建成,共有13个大小不等的鱼池组成,累计投放鱼苗45万尾。今年以来,村党支部从财物清理、股权设定、股份划分、收益分配四个方面进行评估确权,实现农民变股东。1.财务清理。由合作社负责,清理淡水养殖场、养殖专业合作社及村上近年来的财务,确保财务公开透明,给农民入股的定心丸。2.股权设定。对建设淡水养殖场占用农户的土地、林地等资源进行确权、评估转化为股权,并量化到户,吸纳更多农户入股。3.股份划分。设立原始股300股,每1万元为1股。股东由四部分组成:①8名党员,持有股份86股;②部分农户,以整村推进项目直补资金入股,共计91股;③村委会,股份包括整村推进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道路硬化和高低压线路改造等共计120股;④流转土地的37户农户,折合股份3股。4.收益分配。按照“先贫困户后其他农户,先农户后集体”的收益分配原则,每个自然年度为一个经营结算周期,年度按照不超过30%的收益分红,超过30%部分的净利润留作后续发展基金,进行扩大再生产。分红的收益率超过6%,低于30%,则按照股份占比分配红利。收益率低于6%,则优先确保贫困户股民每一股支取600元红利,剩余部分其他股东再按照股份占比分配。今年实现分红27300元,预计年底收益将达15万元,实现分红45500元。

携手共进,脱贫攻坚奔小康。郝家川村以“因地制宜,拧住发展产业;长短结合,分类分批推进”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支部的引领及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按照县上“一村一品”产业要求和镇上“一园两线三带”产业布局规划,大力发展致富产业,支撑贫困户脱贫致富。一是做好扶贫对象核实及数据清洗工作。按照《工作方案》要求,以“两不愁,三保障”为依据,兼顾“九种情况”,采取“五察五看十到位”的方式,严格按照宣传告知、农户申请、入户调查、民主评议、两公示一公告等工作程序,在原来60户106人的基础上,剔除2户4人,新增5户16人,最终核实确认贫困户57户138人。二是创新“N+1”帮扶模式,深化“党员结穷亲,携手奔小康”制度。鼓励村上富裕户与党员参与帮扶,实现每一个贫困户由一名党员干部和2-3个本村富裕户合力帮扶。全村在家18名党员包扶贫困户22户,参与帮扶富裕户达214人。三是长短结合发展产业。按照“短平快”产业发展要求,将扶志与扶智相结合,大力宣传扶贫政策,让贫困户发展投资小、见效快的养猪、养鸡等种养殖业,并以“长+短”相结合的方式,鼓励贫困户发展产业。今年,兑现产业扶持资金80900元,贫困户新发展种植业37户258亩,养殖业17户278只,大棚4户14座。共扶持发展养殖(猪牛羊鸡)20户(贫困户15户),粽叶林200亩(贫困户14户,共30亩),夏桃100亩(贫困户3户9人),大棚50座(贫困户4户),山地葡萄500亩(贫困户11户35人,共有57.5亩)。今秋,计划在全村范围内试种“油用牡丹” 29户206.5亩。四是抓政策落实,实现合力帮扶。按照“八个一批”要求,进行社会扶贫,生态扶贫39户,就业10户,移民搬迁19户,危房改造27户,医疗扶贫3户,教育扶贫10户,兜底扶贫22户,贫困户申请小额贷款15户75万元,达到了贫困户产业全覆盖,2014年以来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幅超过30%,2016年底达到1.16万元,实现了从扶贫整村推进村到基本富裕的跨越。

党旗高扬,乡村旅游开新篇。郝家川村在支部的带领下,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探索出“支部+基地+经济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模式,经土地流转、资金入股等方式,进行“三变”改革,初步实现“资源变资本、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全村呈现“党建引领促发展、休闲农业添增收、乡村旅游齐开花”的良好态势。通过近年来深化改革资源整合,该村集体经济达到10万余元,以此为保障,今年新建了互助幸福院,全村14名70岁以上老人全部入院,实现了老人离家不离村、离亲不离情,居家养老、互助度晚年。新建了红白理事会,由村民代表中选出的8人组成,义务管理该村红白喜事的操办,并制定了章程,明确了各类婚丧嫁娶的制度和标准,改变了过去的浪费、攀比之风,推进了移风易俗工作,提升了乡村文明。下一步,我们力争通过3年左右的不懈努力,将郝家川村建成集农业采摘区、水上乐园、养生观景区等模块的休闲农业观光度假村,力争到2020年实现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农产品变商品,最终达到农民更富、乡村更美、社会更和谐。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