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新常态下的非常态回暖之一:产出-物价关系变异

徐奇渊/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2017-10-11 17:58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2016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开始企稳回暖,这一势头已经延续至2017年三季度。

在本轮经济回暖过程中,出口需求改善明显,消费需求稳中有升,工业企业利润快速反弹,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指数持续改善。同时,整体物价水平明显企稳,尤其是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一反多年以来持续低迷,在2016年9月逆转实现正增长,并在2017年持续保持高位增速。工业企业不但摆脱了债务-通缩风险,甚至还实现了债务杠杆率的轻微下降

如何理解本轮经济回暖?就这一问题,观察者们展开了争论,分歧较大。笔者将以产出-物价水平为切入点,尝试厘清本轮经济回暖背后的机制,并以此为基础来评估本轮经济回暖。本系列一共有4篇专栏,此为首篇。

GDP增速-CPI通胀率关系发生了变异

中国经济增速2017年的预估值为6.8%,CPI通胀率预估值为1.6%。2016年,这两项指标分别为6.7%、2.0%。这两年的经济增速,均低于2015年的6.9%,而通胀率水平却都高于2015年的1.4%。

中国经济:GDP增速-CPI通胀率关系发生了变异
注释:图中的红色点,为2016年1季度以来的散点,蓝色点为2015年4季及之前的散点。2017年3季度数据为预估值。另外,趋势线对应的时期,是2012年1季度到2015年4季度。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数据终端。

观察2012年以来GDP增速和CPI通胀率的季度散点图,可以发现:2016年1季度以来的GDP增速、CPI通胀率组成的散点,均落在趋势线上方。这表明,2015年及以前的产出增速-通胀率关系,已经不适用于 2016年以来的情况。2016年初至今,相同产出增速,已经对应着更高的通胀率,或者说,相同的通胀率水平,对应于更低的产出增速。这似乎意味着潜在产出增速水平受到了削弱,尤其是供给面可能面临一定的负向冲击。这种新的产出-通胀关系,对于我们理解本轮经济回暖有什么启发?后续系列将尝试回答这一问题。

中国经济:工业增加值增速-PPI增速发生了变异
注释:图中的红色点,为2016年1月以来的散点,蓝色点为2015年12月以及之前的散点。另外,虚线趋势线,对应于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实线趋势线,对应于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数据终端。

工业增加值增速-PPI通胀率关系发生了变异

如果只看工业部门,观察工业增加值增速和PPI增速,产出-通胀关系的变异现象将更加一目了然。2012年至2015年,工业增加值与PPI同比增速的关系表现为:较大的工业增加值增速变化,对应较小的PPI增速波动。其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的最大波动范围达到近6个百分点,而PPI同比增速的波动范围仅为6个百分点。但是在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的波动范围只有1.5个百分点不到,同期PPI同比增速的波动范围却达到了近14个百分点。

与之对应,2015年12月之前工业增加值增速-PPI增速的趋势线非常平缓,但是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新的趋势线非常陡峭。对比两条趋势线可以看到:2016年1月以来的散点上,相同的工业产加值增速,对应着更高的PPI增速。以2017年2月为例,当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6.4%,PPI同比增速为7.8%。而在2015年6月,工业增加值增速也几乎为6.4%,但是PPI同比增速却只有-4.8%。几乎相同的工业增加值增速,PPI通胀率却相差超过12个百分点。本轮经济回暖的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又会带来什么后果?我们也将尝试回答。

本轮回暖中产出-通胀关系发生了变异

事实上,通过对GDP增速-CPI通胀率、工业增加值增速-PPI增速的分析,我们已经发现:在本轮经济回暖过程中,产出-通胀关系发生了变异,尤其是在工业部门,这种变异更为明显。因此,在本轮经济回暖的过程中,经济增速、工业增加值的回升是其中的一面,而更为特殊的一面,则是CPI通胀率、PPI通胀率的伴生关系发生了重要的变异。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们观察到了经济增速中枢从高速,切换到了中高速。但是通胀率却不降反升,甚至PPI通胀率还创下了多年来的历史新高。

如果从名义值来看,当前总体物价和企业利润均处于扩张状态。然而,企业新增投资却并不积极,剔除价格因素后的多数宏观经济指标增长有限。2016年以来的经济回暖,与曾经的经济回暖相比,更多体现在价格回暖而非数量上升。

如何理解这种新常态下的非常态回暖?本系列第二篇专栏文章将关注需求方面的冲击,从消费、出口、库存周期等角度,来观察需求冲击对本轮经济回暖所起到的作用。但是,正向的需求冲击只能解释经济回暖,无法解释产出-通胀关系的变异。第三篇专栏,将从供给面的产能冲击、供给面的市场结构变化,来试图解释这种产出-通胀关系的变异。在此基础上,第四篇将基于行业分化、行业利益再分配的角度,对本轮的经济回暖做出评估。

-----
您正在关注“三个学术民工”第3期工程:本专栏关注宏观经济政策和国际金融问题,由徐奇渊、杨盼盼,以及神秘嘉宾客串为您特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