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媒体谈民宿乱象时有发生,呼吁制止监管空白与野蛮生长

徐一嘉/“人民网舆情监测中心”微信公众号
2017-10-15 17:24
舆论场 >
字号

“十一”小长假期间,伴随着旅游热潮,民宿也掀起一拨热浪。随着共享民宿的发展,越来越多游客在旅行时会选择价廉物美且富有当地特色的的民宿入住。

共享民宿迎来春天

“民宿”的概念最早来源于英国的B&B(Bedand&Breakfast),传统民宿指将自家的部分居室出租给游客。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民宿也开始进入“互联网+”阶段。2011年,蚂蚁短租、小猪短租、住天下等在线民宿短租在国内市场兴起。近年来,人们对民宿的关注度不断上升,并逐渐成为热门的旅行住宿方式。与此同时,民宿短租行业也在快速发展,《2016—2017中国客栈民宿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大陆客栈民宿仅有3.0231万家,到了2016年末,总数达5.3852万家,短短两年时间,数量增长近78%。

多元化选择备受青睐

共享民宿之所以日益成为人们出行住宿选择的方式,在于其为游客提供个性化住宿体验创造了条件。一方面,游客能以低于酒店的价格入住具有当地特色,配备洗衣、做饭等设施的高性价比民宿;另一方面,除了低价房源外,目前短租房市场也拥有不少中、高档的短租房源。多样化的选择,扩宽了短租房的受众面,也让短租房满足了人们出行住宿的多元化需求。

此外,随着游客从奔波于著名景点之间、拍照留影买特产的打卡式旅游,到品尝当地美食、逛市场、走乡间的追求深度体验的旅游观念的转变,民宿依托当地特色文化和自然景观,为游客提供了放缓旅游节奏、体验别样生活的独特体验,是其日益受到认可的重要原因。《2017年上半年民宿旅游报告》显示,在被问及为何选择民宿作为休闲住宿落脚点时,有64%的消费者将“民宿具有地方特色”作为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制止监管空白与野蛮生长

目前,共享民宿仍在起步阶段,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范的监管。在这种情况下,管理混乱、监控设施不全、房客财物被盗等行业负面消息时有曝出。

其中,入住民宿的人身财产安全一直是网民热议和游客出行最关心的问题。2015年12月,一名温州旅客在杭州通过Airbnb订房,入住后价值6万余元行李失窃。事后,媒体发现,Airbnb对房客和房东没有严格的审核流程,在民宿和短租的法律关系上也没有明确告知。今年8月,有网民在社交平台上发帖称,今年2月在台湾高雄民宿入住时,发现民宿卫生间和卧室的烟感器里藏有针孔摄像头。

另一方面,房东的利益如何得到保障,也是一个有待完善的问题。2016年底,一名Airbnb房东发微博长文曝光一名上戏学生租房拍摄毕业作品后,出租房一片狼藉,墙壁被剐花,但该学生为逃避责任失去联络,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此外,也有房东担心,如果房客在短租的房子内从事吸毒等违法犯罪活动,自己是否需要担责。

网民观点倾向性

民宿乱象时有发生,期待改进(34%)

@蓑笠翁:虽然民宿很有特色,但安全还是放在第一位考虑的因素。一些民宿比酒店便宜也更方便,确实更吸引人,但现在对房东的审核不严,安全隐患也随之而来,而且设施简陋、遇事脱责、虚假信息等问题也不让人省心。

个性短租也应遵循市场规律,把握市场需求(30%)

@Jimmy:民宿想要站稳脚跟,长远发展,不仅要在舒适度和安全性方面下足功夫,更要在服务上有所提升,满足人们出行住宿的多种需求。

民宿具有当地特色,愿意尝试(29%)

@顾大厨的女巫汤:住在民宿客栈里体验一回当地人文风俗,未尝不是一种旅游体验。而且,一家人外出旅游时,住酒店可能需要开几间房,而短租房一套就够,价格也很亲民。

媒体观点

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评论”: 民宿为人们提供了多样化、个性化的选择

和连锁酒店、高档宾馆同质化服务相反,民宿的撒手锏正是服务的特殊定制,不按套路出牌才是当下最吃香的“套路”。身在异乡的人,盼望的不一定是金碧辉煌的欧式装潢、千篇一律的微笑与问候,而是日常居家的布置、入乡随俗的交流和宾至如归的温暖。这背后是一种别样的交往方式,相比一手付钱、一手取卡的公事公办多了些人情味。有的甚至能与房主一家在同一屋檐下促膝长谈,牵着房主的狗,吃着房主特制的早餐,借房主的自行车在街头穿梭,在经济关系之外,还能期待一段真挚的友谊。

《中国旅游报》:回归本义 民宿发展须谨防一哄而上

在互联网时代和全域旅游的背景下,做好“民宿+”文章,对于实现民宿发展的初衷具有现实意义。要将空间、服务和经营延伸到民宿以外,拓展民宿的生活态,拉长产业链。比如“+”农副产品的加工营销、民俗文化、节事活动、农事体验、亲子研学、健康体育、养生养老、房车露营和文创产业等新业态,让消费者为深度体验埋单。要充分利用民宿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与周边的乡村旅游和其他资源融合发展整合经营,形成“共生效应”,共建旅游度假乃至旅居的目的地,这是实现民宿资源配置优化和利润最大化的经营创新之路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舆情观察

民宿本因跳出标准化受到人们关注和喜爱,但不时曝出的乱象,又让人望而却步,导致当前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鲜明特点:一面是以莫干山为代表的早期民宿发展区,以超高性价比吸引游客,全年无淡季;另一面是新晋民宿的经营者,尚未找准民宿的定位,客源不稳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下举步维艰的窘境。不过,在民宿的初创、试错阶段,难免会出现一些乱象,但这也对如何规范民宿行业提供了方向和思路。

首先,保障民宿行业的良性发展,为游客提供更加舒心的民宿体验,还需规范民宿发展标准,加强监管。为了规范旅游住宿行业,国家旅游局发布了《旅游经营者处理投诉规范》《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等4项行业标准,均从今年10月1日起实施。有业内人士指出,此次国家旅游局出台的国内首个旅游民宿行业标准,从民宿的定义、评价原则、基本要求、管理规范及等级划分条件等方面对我国民宿行业发展给出了指导性意见。

其次,要完善民宿经营者和租客的信用体系建设。目前,民宿行业的发展只能依靠租客和经营者在在线短租平台上的相互打分评价来相互监督,但依然难以避免乱象发生。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信用体系非常有必要。有业内人士建议,应推动各方信用体系机构的信息互通,使个人信用系统得到多方融通,让个人信用有更高更全面的可信度,从而进一步完善民宿短租市场。

此外,也可以借鉴国外民宿发展的经验。例如,法国政府每5年都会对民宿的经营规模、安全规范及食品标准进行一次评鉴,以此保证民宿业良性发展,并且要求房东为旅客们办理保险,确保旅客的人身和财务安全;日本民宿有严格的审核机制,需要经过得到官方授权的财团法人的辅导、审核,通过认证、登记后才可营业。

当然,规范民宿经营标准,并不意味着要让民宿像酒店一样标准化。有人担心,民宿的装修风格、审美取向,很大程度上是主人个人风格的呈现,如果以一套标准来进行评分,有失公允。的确,民宿区别于一般酒店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让房客可以深度体验当地民情。但实际上,规范民宿行业标准,是给民宿行业的健康发展撑起的保护伞,而强调个性人文、满足租户多元化的需求,则是在规范基础上,对民宿提出的更高要求。如何既能让租客体验当地风土人情,又能让人住得放心,在标准化与个性化中走出一条兼顾规范与特色的中间路线,应当是目前民宿经营者思考的问题。

作为共享经济的产物,共享民宿的出现满足了人们出行住宿多样化、个性化的选择;同时,营造良好的民宿发展氛围,也能收获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需要市场、经营主体、平台和监管部门多方努力。

(作者系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助理舆情分析师,原题为《民宿乱象时有发生,监管如何跟上?》)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