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邱滋培:“身教”的重要

2022-05-26 11:2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作者 | 邱滋培

人的成长是需要学习的,这当中便有经验的汲取、实践的殷鉴。历史的进步是需要学习的,这当中便有社会的警世、群体的力挽。

历来,“言传身教”都是被人们所呼吁的,呐喊后,在行动中,“言传”尽了自己的责任,“身教”却没有完全发挥自己的作用。在这个缺乏行动力与垂范打样的社会里,践行“身教”化人的人常被各种嘈杂声音与纷繁现象遮蔽,这当然是我们损失。因为不重视“身教”,不重视榜样,我们终会失去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一个葆有生机的民族,应该重视“身教”的教育价值与深远影响,同时注意把“身教”的力量转化为整个民族前进的源动力。

针对这个问题,假若允许我们抛出一个简单的答复抛砖引玉,我们应当付出个人的思考。“身教”的力量源自于人类历史的演进,以及在历史发展中涌现出来的人对于向善向前的不懈追求,他们用自身的经历,犹如生命的回响,时时为我们指明在摸索道路上的方向。

一、立身是“身教”效能发挥的前提

在我们的文化中,“身教”一词的大意是指以自己或他人在实践中的实际行动为模板、为典型,后将此用以要求别人,对其引导教育,达到有样学样,乃至“胜于蓝”的目的。影响人、教育人的方式很多,为什么首推“身教”这种方式?因为以说教、要求、规定、禁止这种方式施行,效果不佳,甚而出现排斥情绪,事与愿违,只因这类方式空洞虚幻;而“身教”则表现得更为实在,它有故事、有血肉、有态度、有过程、有细节,乃至有反复,更有因果,能实实在在地在我们身边找到参照,让人打消“不可能”“做不到”的怀疑。追古溯今,不论是儒家学说、道家文化,亦或是民间故事,基本都遵循了这样一个结构,即一言一述;一则道理、一个观点、一种思想后面都会跟着许多故事来对其说明阐释,而故事中人的作为便是核心,因为它体现了人的修身要求、价值取向、志向追求、事业境界、道义精神,它是启发我们律己、效仿的开端。

“立身”有为人、立足之意,也有树立己身的含义。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里的“身正”在更大范畴内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人的自我完善、自我约束、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及固本培元之意。欲立身,先身正;欲“身教”,先固本。

在中国的思想文化体系中,知识分子追求的思想境界是独立与自由,如有可能,他们会把努力把自己的思想追求与入世经验用于实践,或变为实践,在这一恒途中,“立”就被书写起来,变得丰满立体。鲁迅认为,救国救民之道“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而“立人”思想也是鲁迅思想的核心,在他的众多作品中,他都在发出看见人、关注人,还人应有的人格、尊严的呐喊。只有人格独立,人的思想才会自觉清明,人的精神才会舒展健康,才会有我们追求的“立人”“立身”。

二、典范人物的作用

“典范”是指可以作为榜样,而对后人起作用的人或事。作为典范人物,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受到积极正向的影响与策励,把他们身上的功业与作为视为进取导向,以长久地鞭策自身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进而成为当下环境的典范人物;作为事件的典范,我们可以从事件中汲取经验,辨析因果,划定界限,继而在将来,此类事件可能发生时,相关征兆显现时,及时悬崖勒马。

文化自身兼有吸收融合、稀释葆有的能力,在各地域文化的相互渗透与相互消长进程中,文化的汇集与融合催生了新文化的产物,可以是一种气象,也可以是一种思想、一种精神。在这个兴衰起落的跌宕中,它是通过典范人物与重要事件来表达的,当中,典范人物发挥着关键作用,要么左右事件走向,要么决定事件影响的深度或浅度。

以王守仁为例,王守仁主张“知行合一”“致良知”“万物一体”,他笃信,认识要与“做”“行”相统一,把知识、道理、经验用于实践与试验,使主义与实际结合,推动社会实践,这不仅是一种价值观,还是一种思想影响。我们今天用它来鞭挞“两张皮”的现状,“文实不符”的常态,唤醒人们重新走回知行合一的道路上,以实现万物一体的理想。受王守仁“知行合一”思想影响的陶行知,在办学(育才学校、晓庄师范等)、普及大众教育、推行“小先生制”、发起“山海工学团”……的事件中,他始终把他的认识置于实践中去检验、去印证、去改进、去完善,弯路不可避免,问题不可无视,在不同阶段的试验中,陶行知的学说得以丰富,认识得以远望,实验得以有效,直到今天,我们还在用陶行知的“小先生制”巩固学生对知识与经验的印象,用陶行知的“学生自治”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格小公民,用陶行知的“育才二十三常能”养成学生的生活力,甚至与时俱进的在“育才二十三常能”基础上不断发开丰富。这就是典范人物对后世的长久深远影响。

王守仁作为典范人物,以他为榜样的人有很多,改革家张居正、学者赵贞吉,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等人都深受王守仁的影响,在他们的行事与言论中,我们能看到知行合一的统一,及知行合一对社会的积极改造。这是典范人物对个人的影响,个人又催生新文化,新文化又塑造新气象,由此,一方文化的水土养育一方土地的人,从而构成了我们文化的因子,深入我们的血脉与骨髓。

三、在身教与榜样的影响下长成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后汉书》云:“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无论是修身进德,还是起身效法,我们的参照本身始终是有着生动实践的,且在社会上形成了知行合一的浓厚氛围。当代著名学者韦政通教授在谈到“身教”时认为:“年轻人无论在知识、在道德方面,他学习的榜样、模范,不是从抽象的文字和原理学习,而是从讲这些抽象文字和原理的那个人的态度和习惯中学习,……在任何社会真正的劝人为善,这种能力不是从道德原理中学习,行善的能力是从有善行的人那里学习的。”这是一种以身作责的垂范,我们真正的要从榜样与模范那里学习的不仅是善行,还有他们身上的力量,内化到我们身上,它应该是以一种习惯、一种态度、一种品质、一种韧性、一种精神表现出来,从而在新的时代发出耀眼的光芒。

我们学习历史与“四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在历史中涌现出来的仁爱精神、民主精神、集体精神、民族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爱国精神,乃至陶行知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都是有着鲜活的实例作诠释的。你会发现,我们对于各种精神的总括与概述,尽管在学界在学术上下的定义清晰无比,但是,我们从中汲取更多力量的核心是事件的人,是当中榜样人物的作为与事迹让“精神”二字变得更加形象生动的,有了精神一个人或一个组织生命的活力就有了体现与保障,所以榜样的力量,是支撑我们精神世界得以强大的基石。

周国平指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肩负着人类的形象向上行进,而人类所达到的高度是由那个攀登的最高的人来代表的。正是通过那些伟人的存在,我们才真切的体会到人类的伟大。当然,能够达到很高的高度的伟人终归是少数,但是,只要我们是在努力攀登,我们就是在为人类的伟大做出贡献,并且实实在在地分有了人类的伟大。”攀登在高处的人如同矗立在海岸边的灯塔,如同在历史长卷中刻下的时间坐标,他们身上散发的光芒亦如方向的引领,叫人在迷雾困顿中始终负有前行的力量。多数朝着高峰努力攀登的人,他们的这种行为或可理解成事件的典范,与典范人物相得益彰,源源不断地激发无数仁人志士的昂扬斗志。

我们研究、学习并效仿历史上那些具有伟大人格的人,同样也在理解他们的学说,解读他们的实践,从而追寻他们的理想,“身教”的作用也在此刻发挥出来。“身教”具有唤醒与激发人内心自觉的作用,使人向发出唤醒与激发功能的主体靠近,愈是靠近,人们对于产生作用的主体就愈是敬仰与热爱,对其效仿的欲望也就愈发强烈,从效仿到成长,“身教”的价值,榜样的价值,最终都会通过这个过程将其内在的感化力传达给每一个大众,并被大众真正地理解和接受,而后,大众又朝着努力的方向,将自己雕琢成应然的模样。

今天,我们想更上一层楼,必须要真实的事物、正确的事物、可回望的事物,可称颂的事物,以真实的力量,引导我们深思、醒悟,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一面受“身教”的引导向前进步,一面奋力为以后的人树立“身教”的典范。

(作者系《时代教育·行知纵横》副主编,“大成陶书”副总编辑,图书策划人,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会员,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成都市“好记者讲好故事”优秀奖获得者,策划编辑图书《爱要大声说出来》获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选自 | 《时代教育·行知纵横》2021年11月刊/栏目:知行合一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