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新发展理念的陕西实践·绿色篇2

2017-10-16 15:4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绿色、生态,民之所望,政之所向。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应该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寻求永续发展之路。”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色发展理念的论述,彰显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追求。

中国梦,不仅是富强中国梦,也是美丽中国梦。环保问题依然突出的当下,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怎样兼得?高质量的绿色发展如何实现?

这个问题,对于陕西这样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愿望迫切的西部省份,尤为重要。面对这样的发展之问、时代之问,陕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把环境约束转化为绿色机遇,将制度设计、产业发展、人民期盼纳入“五新”战略任务,变压力为动力,在困境中奋起,在挑战中前行。

绿色发展体现在一个个顶层设计上——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娄勤俭强调,要强化生态建设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小到一座城市的风道建设——如加强城市空间设计、用空间增绿色,大到每座城市的发展定位,娄勤俭都作了详细阐述。这为全省继续以系统化思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明确了目标,确定了步骤。

“强化生态建设基础性战略性地位。”这是陕西第一次将生态建设上升到基础性战略性地位,以此为指向,陕西的绿色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纵深推进。

今年初,修订后的《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施行,其亮点之一是增加了对秦岭区域内县以上人民政府实行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终身制度。责任的明确与界定,推动着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发展观,促使其更好地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此前,陕西已实施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将排污权作为一种商品进行交易,变企业无偿占用环境资源为有偿使用,倒逼企业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更好地实现环境保护。

今年的陕西省委“一号文件”,聚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绿色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政绩考核的“指挥棒”,也越来越清晰地指向生态文明建设。陕西目标责任考核中的生态环保分值,由原来的12分增加到25分;对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失职渎职的干部严肃处理,对领导班子考核实施“一票否决”。

从发展定位到政企规范,从行业标准到责任考核,都纳入陕西绿色发展的顶层设计,成为陕西追赶超越的行动坐标。打破观念束缚、冲破体制羁绊,陕西以更加主动的态度、更加有效的措施,实现着对传统观念的更新,对发展思路的再塑,让三秦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绿色发展落实在一次次具体实践中——

生态环境,用之不觉,失之难存。

关中人对此感受最深的是时刻都要呼吸的空气。

雾霾防治,是陕西尤其是关中地区环保的软肋。为了消除人民群众的“心肺之患”,陕西进行着一场声势浩大的“蓝天保卫战”,并在全国创下了几个“率先”:实行大气污染物交易、将交易市场延伸到市级,实现县县建成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

有关大气、水体、土壤方面的污染防治条例陆续出台,创下了陕西多个“史上最严”。

密集向污染宣战的同时,陕西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也在加快。

榆林,作为陕西经济的重要增长极,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能源化工基地。近年来,这个以煤著称的城市,宁可GDP增速慢一点,也要把空间留给调整结构和改善生态环境。“榆林蓝”成为当地人的骄傲。

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不仅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还形成强有力的倒逼机制,加快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从2016年开始,榆林着力发展新能源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2017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达7.8%,为2015年以来最高,经济运行企稳回升、持续向好。

榆林的“绿色实践”,只是陕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缩影。

如今在陕西,绿色工业要“产业布局园区化、资源利用集约化、产业结构高新化、生产过程清洁化”;绿色农业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绿色服务业则是要打造金融、物流、商贸、会展等区域中心和旅游服务集散地。

特别是在工业发展上,陕西实施了煤电机组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仅2015年,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341.4万吨,节约标准煤172万吨,超额完成国家任务。在陕西这样的产煤、燃煤大省,以关停倒逼转型,需要的是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

同样,在农业生产上,为了让耕地喘口气,陕西开展了保护性耕作。对于陕西这样的粮食产销平衡区,以当下之痛换长远之福,需要的是更大的胆识和魄力。

从第一产业到第二产业再到第三产业,每一次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取舍,考验的是执政者的魄力、远见和担当。

紧盯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深挖根源、综合施策,最大限度补齐发展短板,陕西把难点变为亮点,绿色发展已经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绿色发展体现在各级政府的执政自觉上——

洋县,为了保护朱鹮,禁用农药化肥。洋县每年因此造成的农作物减产损失、地方财政减收,以及保护朱鹮的支出资金达2000余万元,换来的却是西北地区“有机第一县”的美誉;9.41亿元的有机产品产值;5年193亿元的旅游综合收入。

安康,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为了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安康全力发展山林经济、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富硒产业连年保持30%以上高速增长,群众真正享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态红利”。

……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在陕西,“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各级政府发展经济的共识;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成为政府工作的落脚点;转型发展的绿色实践,彰显着人民利益至上的执政追求。

绿色发展体现在三秦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越来越多年轻人骑“小黄车”出行,成了城市里一道亮丽风景。如今人们外出选择低碳出行的多了,吃饭“光盘”的多了,购物使用环保袋的多了,过年燃放烟花爆竹的少了。陕西人努力成为“绿色生活”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观念更新助推着陕西追赶超越;

绿色发展倒逼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民生指向引领着社会领域不断创新。

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绿色发展,已经成为陕西全社会的共识。

今天,陕西绿色发展的新理念,体现在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践的每个环节;绿色发展的决心信心,在努力探索中更加坚定;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展现出前行的巨大力量。

——经济发展更加“绿色”。经济总量增加到1.92万亿元,位次升至全国第15位,年均增长达9.8%,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达到10.7%,服务业占比提高7.4个百分点。

——水的灵气聚流涌动。柔性治水有序实施,河长制全面推行,引汉济渭等重大水利工程加快建设,国家湿地公园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昆明池、渼陂湖、卤阳湖恢复建设,生态恢复“八水绕长安”初见成效。

——绿色版图不断扩大。绿色面积向北推进400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43%。全省露天采石企业总体减少41%,特别是秦岭北麓和渭北“旱腰带”地区提前1年完成矿山数量“减半”整治目标。

——生态建设成效显著。“铁腕治霾·保卫蓝天”行动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综合治理取得积极进展,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

……

一项项亮眼的成绩,为陕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下一个5年,陕西省委、省政府立足追赶超越的科学定位,积极落实“五个扎实”的明确要求,进一步明晰了前进方向:

——加快煤油共炼、煤炭分质利用等关键技术创新示范和高端精细化工产品研发,加强煤油气盐绿色高效开发,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技术、绿色环保等产业,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围绕创新链条兴业释能。

——打造区域特色发展引领区,按照差异化、特色化思路,坚持“强关中、稳陕北、兴陕南”,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等绿色产业,做到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同步推进,加速赶上全国工业化进程。

——坚持城乡一体化规划,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环境更加舒适美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绿色,正在成为陕西发展的新亮点。

绿色发展 实现人与自然共生

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

——习近平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