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CBD亚洲生物桥圆桌会议第二日|智能传递与科学合作

2017-10-18 11:3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17日,CBD公约亚洲生物桥圆桌会议进行第二天议程,由前联合国环境署官员Balakrishna Pisupati博士主持,主题为“智能传递与科学合作”。会议聚焦目前联合国、CBD各缔约国、生物桥成员、NGO等各方关注的热点,特别回顾生物多样性技术倡议辉煌历程,指出生物桥倡议可以参照BTI流程完善自身体系。同时就以下议题进行探讨,如何借鉴历史助力长远发展 ?尖端的环境领域科技如何从一国合理转移到另一国家?接收国是否有完备的能力和体系去容纳吸收?高精尖技术怎样在异国得到更好利用?是否所有项目都需引进最高精尖的技术,低成本技术是否也可以达到期望目标?技术提供方和接收方怎样达到无缝衔接等等。

Balakrishna Pisupati博士讲解新技术的出现和变革,包括利用生物科技大数据建立智能数据库,通过大数据建立多样性网络并传播生物多样性信息;利用智库减少生物多样性流失,比如优化综合生物学和自然化学基因组序列的应用程序。
之后缔约国各方和NGO代表进行提问,绿会代表提出:怎样连接破碎的栖息地?在中国使用的保护地体系有前苏联色彩,目前直接结果是物种栖息地普遍呈破碎化。绿会创新性提出并实施“中华保护地”社区保护机制,成效卓著。以会议主题为背景,如何有效解决中国栖地破碎化问题?   绿会代表在会后将该问题整理成会议卡片递交至Balakrishna Pisupati博士本人,博士认为该问题比较成熟,需深入思考分析 ,将单独通过邮件向中国绿发会反馈。
在接下来的圆桌小组会议上,各方代表进行头脑风暴,讨论主题是:分享成果,面临挑战,发现机遇。绿会代表同与会人员分享中国绿发会特色体系——中华保护地CCAfa:在确保及时、全面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实现为濒危物种提供可依赖的栖息地,同时与其他组织机构加强合作,共同跟踪、解决环境问题。随后在技术转让领域发展机遇讨论环节中,绿会代表分享中华保护地体系中的五小叶槭迁地保护技术。此项技术成果相对成熟且拥有丰富经验,可与各方代表分析;并讲解麋鹿野放经验,特别指出中国麋鹿重新进项目是国际公认的最成功范例。除此之外,中国绿发会联合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在国内多省市开展GEP试点项目,已完成兴安盟、贵州省等试点,正在进行普洱项目。
会议最后,中国绿发会代表向缔约方各国、NGO等表达希望积极分享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意愿,期待后续交流、合作。

文/琳琳 审/卡秋 责编/Angel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