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下的中俄关系

雷建锋/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副教授
2017-10-19 11:13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当地时间2014年5月29日,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俄罗斯总统普京、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中)以及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左)出席欧亚经济委员会最高理事会定期会议,三国领导人签署《欧亚经济联盟条约》。  视觉中国 资料图

中俄关系不仅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对地区与全球的发展与稳定也至关重要。然而,中俄政治关系与经济合作并没有平衡发展。2013 年中国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2015年欧亚经济联盟启动,实现二者对接,使之互相促进,而非互相排斥,不仅有利于促进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国家经济发展,而且对巩固中俄关系意义重大。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

北约和欧盟东扩严重挤压了俄罗斯的战略空间。2016年版《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以下简称“2016 年《构想》”) 中明确指出: “欧洲大西洋地区过去25 年累积的系统性问题是北约和欧盟追求的地缘政治扩张以及拒绝实施关于建立共同欧洲安全合作框架的政治声明。” 面对西方压力,俄罗斯积极发展与独联体国家的双边和多边关系,进一步加强其主导的独联体内部一体化组织,并以此作为外交事务的最优先方向。

安全方面,俄罗斯将集体安全条约组织视为前苏联地区安全的关键因素,试图使其发展成能够应对地区和全球安全威胁与挑战的重要国际组织。经济方面,俄罗斯积极推进空间一体化进程。2010年初,俄罗斯倡导成立了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三国关税同盟,并在此基础上于2012 年初成立统一经济空间,作为其升级版; 2015年初,欧亚经济联盟正式启动,其目标是在2025年实现区域内商品、服务、资本、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俄罗斯对欧亚经济联盟寄予厚望。2013 年版《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中指出: “俄罗斯将建立欧亚经济联盟的任务作为优先事项,不仅要在独联体空间中最有效地利用互利的经济联系,而且要成为对其他国家开放的联合模式,一种决定独联体国家未来的模式。该新联盟基于普遍一体化原则,旨在成为欧洲和亚太地区之间的有效纽带。”可见,俄罗斯首先希望欧亚经济联盟促进独联体国家内部经济联系和发展,为独联体内部的一体化发挥重要作用; 其次,更希望以此为基础,使俄罗斯成为联系欧洲和亚太地区的枢纽国家。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称之为独联体地区最大的地缘政治规划和新的历史里程碑。

2016 年《构想》中关于欧亚经济联盟的表述为:俄将加强和扩展与亚美尼亚、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一体化,以加快稳定地发展,促进技术现代化与合作,提高联盟成员国的竞争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联盟将确保货物、资本、人员和服务的自由流动,并提供实施联合基础设施和投资项目的平台;基于一体化原则,联盟旨在对于协调欧洲和欧亚一体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面对乌克兰危机、叙利亚问题以及西方的经济制裁,欧亚联盟发展也面临各种困难。2016 年《构想》关于欧亚联盟的措辞相对谨慎,但是俄罗斯希望欧亚联盟在原苏联地区发挥重要作用并且成为影响欧亚政治经济杠杆的初衷并未改变。

俄罗斯是对“一带一路”倡议最早积极回应的大国。2014年5月,普京访华期间与中方发表联合声明称: “俄方认为,中方提出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非常重要,高度评价中方愿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考虑俄方利益。双方将寻找丝绸之路经济带项目和建立欧亚经济联盟之间可行的契合点。为此,双方将继续深化两国主管部门的合作,包括在地区发展交通和基础设施方面实施共同项目。”双方对欧亚经济联盟在促进地区稳定与发展中的作用均给予了高度评价。

2015年,习近平主席访问俄罗斯时,双方再次发表联合声明称: “俄方高度评价中方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认为这是一个旨在发展地区经贸与投资合作的重要构想。双方将继续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框架内寻找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契合点,在加强平等合作与互信基础上确保欧亚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双方欢迎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启动经贸合作方面的协议谈判。”

2016 年《中俄联合声明》中关于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的措辞更令人鼓舞:“双方强调,落实中俄2015 年5月8 日《联合声明》中确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共识具有重大意义。中俄主张在开放、透明和考虑彼此利益的基础上建立欧亚全面伙伴关系,包括可能吸纳欧亚经济联盟、上海合作组织和东盟成员国加入”。

如果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危及到俄罗斯对原苏联地区的整合,就会遭到俄方的抵制或反对; 反之,如果“对接”能缓解俄方压力、满足其需求,俄方则会积极支持

二、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可行性

2016年6月,普京曾如此评价中俄关系: “由于我们之间的关系在过去大概从未企及这样的水平,所以我们的专家们甚至难以对我们今天所从事的共同事业的现状作出评判。其实,简单地称之为战略协作甚至已经不够了。因此,我们开始说它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全面’意味着我们几乎要在所有至关重要的领域开展合作。而‘战略’则表明我们正赋予它对两国而言极其重要的意义。”

这段话发表当月,习近平与普京会见时表示,《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签署和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确立“这两个重大战略决策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时代发展潮流”。2016年12 月,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更将中俄关系定位为: “中俄战略协作远超出双边范畴,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一块重要压舱石。”

然而与中俄政治关系相比,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相对缓慢。2016年,中俄双边货物贸易额为661.1 亿美元,而同期中国与其他大国的双边货物贸易远高于这一数字。比如,2016年,中美双边货物贸易额为5785.9 亿美元,中日为2705.0亿美元,中德为1626.0 亿美元,中英为738.1 亿美元。中俄双边货物贸易额不仅低于中国与其他大国的贸易额,甚至不及中国与一些中小国家之间的贸易额。比如,2016年,中韩双边货物贸易额为2113.9 亿美元,中国与新加坡为832.3亿美元。这与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显然不相适应。

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为改变目前中俄政治关系与经济合作不相匹配的局面提供了契机。如果对接成功,可为中俄经济合作提供新的增长点,巩固中俄政治关系的基础。这种对接具有政治与经济上的战略可能性,因而发展前景比较乐观。

政治上,苏联解体后美国优势地位更加明显,为保持这一“首要地位”,它更加注重对欧亚大陆政治力量的分化瓦解,阻挠俄罗斯在原苏联地区的一体化努力

美国地缘政治战略家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1928—2017)在1997年出版的著作《大棋局》(The Grand Chessboard: American Primacy and Its Geostrategic Imperatives)中对美国欧亚大战略进行了具体设计。其要义就是联合西欧、日本,形成对中俄的优势,使中俄朝美国期望的方向发展,同时利用各种伙伴关系遏制中俄崛起。布热津斯基认为,从地缘政治上看,如果失去乌克兰,俄罗斯就不可能自信地充当欧亚帝国的领袖,其欧洲化色彩将逐渐减弱,而更趋亚洲化。

2012 年,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曾坦言: 美国要阻止原苏联地区的一体化进程,该地区出现再次苏联化倾向,尽管不称作苏联,而是称为关税同盟、欧亚联盟之类……要制定有效措施减缓或防止地区苏联化。

俄罗斯曾希望融入西方,成为西方国家中的平等一员,但是西方对俄的战略挤压,改变了俄罗斯对自身的定位。普京第一任期内也曾经希望同欧洲建立伙伴关系,但是这种靠近欧盟的尝试遭到拒绝。在美、欧、日联合制裁俄罗斯的情况下,俄罗斯重新确定了自身的复兴战略,其强国战略开始依靠三个同心圆展开: 第一个同心圆是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第二个同心圆是与中国、金砖国家和其他新兴经济体的伙伴关系,第三个同心圆是原苏联曾有影响力但是在1991 年后失去影响力的中东、非洲、拉丁美洲和东南亚地区。

俄罗斯历史与文化上介于欧亚之间的境遇及西方待俄方式导致的俄罗斯文化与安全的脆弱性塑造了普京的思维模式,使他采取了好斗的外交政策,克里米亚事件表明他愿以高昂代价维护国家利益。西方的遏制与制裁促使俄罗斯重新评价中俄关系和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也希望通过战略对接改善俄经济状况,提高俄在原苏联地区的影响力。

中国也面临美国领导的西方世界的压力。曾在2003至2005年间于美国副总统办公室担任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的普林斯顿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教授阿隆·弗里德伯格(Aaron L. Friedberg)2012年著文认为:“今天的中美对抗根植于深刻的意识形态差异和权力政治的顽固现实。”奥巴马政府提出了“亚太再平衡”战略,特朗普虽不再提“重返亚太”,但决不会放弃美国在亚太的主导地位,只是与奥巴马手法不同,博弈式共生将成为中美关系常态。

安全上,中、美两国围绕朝核、南海、钓鱼岛等问题产生的摩擦将会继续甚至更加严重,而且诸如“萨德”等新问题又不断被制造出来; 经济上,中美贸易摩擦也是双边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美国会综合运用各种手段,调动各种资源向中国施加压力,讨价还价。中国的战略核武器与俄罗斯尚有很大差距,核威慑能力有限。台湾、南海、朝核等问题,使中国面临与美、日关系紧张的风险。对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而言,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调整产业结构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与稳定。而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欧市场疲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出口环境恶化,需要开辟新市场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

“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的推进具有兼容性。中国倡导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完全是国家间互利合作的经济合作倡议,不包含政治合作内容。为实现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中方的倡议是: 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这种倡议完全是中国的地区主义合作倡议,顺应了战后地区主义发展的潮流,有利于本地区经济发展与人民福利的增加。显然,中方的倡议不会危及俄在原苏联地区的一体化努力和主导地位,中国不寻求权力控制和支配地位,这与俄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并不冲突,没有挤压后者的战略空间。2014 年普京访华,对中国照顾俄利益高度评价: 俄方认为,中方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非常重要,高度评价中方愿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考虑俄方利益。

从沙俄到苏联,再到后苏联时代,虽然政治制度存在根本差异,但是在俄罗斯统治精英中保持着一种独特的文化连续性,他们都将自己的国家看作一个大国,认为它是管理欧洲和全球事务的一个关键成分。苏联和后苏联时代精英的高度连续性令这种看法越发固化。

经济上,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有利于后者发展,而实现对接的物质基础是中国迅速提升的综合国力和经济活力。俄罗斯各个时期的领导人均认为,国家必须立足于自己的利益和能力,而不能将希望寄托于他国的善意、虚弱的国际机制,或是共同准则和共同价值观这些模糊的概念。然而,俄罗斯在原苏联地区设法进行的政治与经济合作受限于其有限的物质资源能力,在当前情况下,俄罗斯缺少其他选择。

原因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乌克兰危机使俄罗斯经济面临严峻挑战,这种挑战不仅在地区和全球关系层面,还包括国内层面。各种危机加上国际石油价格大幅度下跌,导致俄罗斯经济严重下滑( 见图1)。

图1 2012—2017 年各大国GDP(单位: 10 亿美元)。资料来源: 作者根据IMF 数据自制。2016、2017 年数据为IMF 估计值

2014年以来,俄罗斯经济规模萎缩严重,即使与印度和巴西相比,俄罗斯经济也是颓势明显。此种形势显然会影响欧亚经济联盟的发展。

具体而言,首先会影响联盟的凝聚力和吸引力。2015 年欧亚经济联盟启动后,当年1月和5月,亚美尼亚和吉尔吉斯斯坦两国分别入盟。这些国家都希望联盟能够为本国带来发展机遇和经济利益,而非俄预期的政治一体化。俄罗斯筹建欧亚经济联盟虽有经济考量,但更注重政治影响。为巩固和吸引更多的前苏联国家入盟,俄罗斯给联盟成员国提供了贷款、就业机会、产品市场。俄罗斯经济的下滑自然会降低盟友的经济期待,俄对联盟的推动力和影响力将受到限制。因此,俄罗斯希望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以改善其经济状况,提升欧亚经济联盟的凝聚力; 其他成员国自然也希望与中国合作,共同发展经济。

此外,欧亚经济联盟国家产业结构趋同,不容易产生贸易创造效应,只能产生一般性的贸易转移效应,而这种局面不利于成员国的利益。然而,欧亚经济联盟国家与中国产品互补性强,同中国发展经济关系,可以提高联盟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见图2)。

图2 2015 年中国与欧亚联盟国家出口产品构成。资料来源: 根据世贸组织数据整理,参见https: //www.wto.org/

另一方面,俄罗斯与一些主要国家的贸易状况呈现出不平衡的态势。从表1 可见: 俄罗斯主要出口市场为欧洲国家,2014年7月,欧盟和美国指责俄破坏乌克兰东部的稳定并宣布对俄实施经济制裁后,俄对欧盟出口下降明显。俄与土耳其和乌克兰的政治关系变化也对俄向这两个国家出口产生重大影响。而欧亚经济联盟启动后,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虽然在俄罗斯出口市场的供给方面逐渐发挥影响,但占比有限。同时,中国在俄罗斯对外出口中的作用迅速上升,成为俄最大贸易伙伴,在西方对俄实施经济制裁时,中国市场成为俄最主要的出口方向,而且作用在持续增强。

资料来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数据整理。参见http://www.mofcom.gov.cn/

从2008 年直到2016 年(除2012年),中国一直是俄罗斯第一大进口来源地。2017年1 月,中国更成为俄罗斯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虽然在中俄贸易中俄方到目前依然处于逆差地位,但是逆差额正在迅速减少,2017年1月,俄方对中方的贸易逆差为0.7 亿美元,减少了79. 9%。中俄经济紧密度日渐加深。

2009年起,中国成为欧亚经济联盟的另一个大国哈萨克斯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2010 年,中国成为哈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2011 年、2012 年,中国为哈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2013—2016 年中国为哈第二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与中俄贸易不同的是,中哈贸易中哈方多年处于顺差地位。显然,俄哈两国与中国密切经济联系会极大促进本国经济发展。而作为欧亚经济联盟的两个大国,俄哈两国与中国经济合作日益紧密是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基础。

其次,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有利于联盟中的小国平衡俄罗斯影响。联盟成员国对联盟一体化的态度差别很大: 俄罗斯将联盟视为其支配地位和地区重要性的象征; 亚美尼亚则认为除了经济问题之外,联盟将对其安全和增强其领土完整具有重要作用; 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白俄罗斯三国主要寻求经济目标。

俄方将联盟视为欧亚国家之间关税同盟、统一经济空间、经济联盟、政治联盟“四步走”战略的第三步,其最终目标是政治联盟。而哈、白两国对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始终保持高度警惕,两国领导人均坚持,联盟应该是一个经济性组织,而非政治性组织。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俄罗斯通过武力收回克里米亚,事先并没有通知哈、白两国,自然加强了两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意识。更严重的是,2014年欧盟对俄实施了经济制裁后,俄采取了反制裁措施,并要求哈、白两国联合行动,但是两国不愿意欧亚经济联盟成为俄方独自实现其政治目标的工具。两国拒绝参与反制裁行动后,俄罗斯无视联盟其他伙伴的意见,单方面实施了对欧盟的反制裁行动,严重违反了关税同盟的精神。俄罗斯的这种单方面行为导致其伙伴不满,特别是白俄罗斯,它认为,如果俄方希望保持联盟就应避免垄断欧亚经济联盟外部议程发言权。这种情况自然削弱了欧亚经济联盟功能的发挥。

事实上,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也在积极拓展与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见表2)。这些数据表明,欧亚经济联盟国家虽然与俄罗斯经济关系紧密,但也与联盟外国家有着紧密的经济联系,尤其是与中国的经济联系非常紧密。俄罗斯不能为联盟成员国提供充分市场,也难以主导其他成员国的经济发展。

资料来源: 美国中央情报局网站https://www.cia.gov/index.html

综上可见,无论是外在压力和彼此的经济联系,还是欧亚经济联盟自身的发展情况,都为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提供了基础。如果对接成功,不仅有利于中国发展,也符合欧亚经济联盟各成员国的利益。

三、“对接”战略的实现路径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实现需要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物质基础,需要利用多边合作机制进行政策沟通,还需要人文合作加强民意基础,进行自贸区建设以加强经济联系。

首先,利用已有的多边合作机制,夯实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制度基础。具体包括两点:

(1)发挥上海合作组织(以下简称“上合组织”)在地区合作中的平台作用。就合作领域而论,上合组织已发展为涵盖安全、经济、教育、国际司法和其他领域的合作平台,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对话、研究和决策机制,形成了指引性政策体系,有完善的法规促进成员国贸易与投资便利化,又拥有实业家委员会和银行间联合体这样的投资合作平台。而“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就本质而言是一个经济合作倡议,不涉及高级政治领域的合作,中亚国家自然不会排斥。同时,该倡议也不排斥俄罗斯主导欧亚经济联盟的政治目标,因此可以在上合组织框架下取得合作共识。上合组织应成为实现对接的平台,但不能因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欧亚经济联盟的成立而使上合组织被边缘化。

(2)利用多边融资平台,通过上合组织开发银行建设和丝路基金等多边途径,为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提供融资渠道。欧亚经济联盟国家大都缺乏建设资金,但它们担心中国的经济优势会给本国经济带来冲击,因而对中国存在戒心。因此,利用多边融资平台是缓解这些国家融资困难,并减少欧亚经济联盟国家特别是俄罗斯方面疑虑的可行方法。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加快了俄方削弱美元地位、另辟蹊径的步伐。

金砖国家建立了区别于西方主导的替代性国际机制。金砖国家开发银行、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基金也是为欧亚经济联盟国家提供流动性支持、帮助纾困的重要基金,需要发挥其杠杆作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 则是具有更大代表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将有力促进欧亚经济联盟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中国还应推进上合组织开发银行的成立,利用丝路基金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和金融合作等与互联互通有关的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

其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对接”提供交通运输基础。就能源安全而言,俄、哈两国及中亚其他国家是中国石化能源的主要供应方。因此,中国与俄、哈两国必须加强铁路和油气管道建设与合作,这样做具有四重效用: (1)有利于俄、哈两国和中亚其他国家的能源输出,实现其出口多元化,减少对欧洲市场的依赖; (2) 有利于提高两国能源输送能力; (3) 有利于欧亚交通大通道建设; (4)有利于中亚国家摆脱对俄罗斯交通运输设施的依赖,增强其独立性。俄、哈两国是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的关键。欧亚经济联盟国家大多缺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今后中国需要通过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银行对这些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拓展融资渠道。

再次,争取早日建成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的自贸区。2016年6月,普京就如何实现“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这一问题明确指出: “我们当然要考虑本国商品生产者的利益。但一致的看法是,世界经济发展和我们与中国合作的根本道路应该是为开放的共同事业逐步消除各种障碍。这样,可以在第一阶段建立自贸区。”普京的讲话道出了成立欧亚经济联盟以提高对华经济竞争力的动机,也说明普京已经意识到,与中国建立自贸区符合双方利益。

当前是推动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自贸区谈判的好时机:欧亚经济联盟开局不顺,俄遭遇严重经济困难,西方国家市场疲软,国际原油价格下跌,导致欧亚经济联盟的凝聚力不强。原苏联地区很多国家依然处于联盟之外,欧亚经济联盟实力有限。如果拖延时日,中国与其建立自贸区的谈判将非常困难。“关税同盟的首要目的及其主要后果是根据情况转移供应来源。”因为联盟国家之间产业结构相似,经济实力差距悬殊,欧亚联盟创造的多是贸易转移效应而非贸易创造效应,反倒影响联盟成员国的经济效率。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经济实力雄厚、竞争力强,与欧亚经济联盟国家经济互补性强,有利于与该联盟进行自贸区建设。

最后,加强人文交流,培养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国家的价值共识

具体来讲,第一,塑造地区意识和共同利益观。作为上合组织灵魂的“上海精神”可以作为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国家合作的价值指导,在合作中弘扬丝路精神,塑造新的地区意识。国际政治中“地区”的基础虽然是一种地理空间的实物存在,但更强调不同国家互利合作、交流互鉴,相互学习中形成的区域意识和共同利益观念的形成过程。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就本质而言是一种洲际性的地区主义合作。第二,利用半官方机构扩大人文交流。今后,中国可以在欧亚经济联盟国家开办孔子学院,也应欢迎和帮助欧亚经济联盟国家在中国开办它们国家的语言中心,以促进交流与合作。第三,举行文化年活动和媒体交流活动,拓展各国人民相互了解的渠道,增加互相交流和学习的机会。第四,资助欧亚经济联盟国家留学生来华学习,加强对中国的认同。最后,在欧亚经济联盟国家建立工业园区以增加当地就业,增进彼此了解。

四、结语

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存在于广泛领域的两国共同利益是彼此关系稳步发展的内生动力,西方的战略压力则是中俄双方合作的外部推力。中国倡导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框架与俄罗斯的欧亚联盟建设本质上不存在根本利益冲突; 相反,二者可以相互为用,并行不悖。从长远看,将二者成功对接,可以有效化解中俄关系中政治发展与经济合作严重不匹配的局面,是建设中俄利益共同体、巩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战略举措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要义是互利合作,而非传统的欧亚地缘政治竞争,并未影响俄罗斯在原苏联地区的一体化努力; 相反,“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有利于俄罗斯缓解来自欧美的西方压力,有利于俄罗斯经济形势的改善和在欧亚联盟发挥主导作用,对欧亚联盟成员国提高国际竞争力和经济发展也意义重大。

中俄关系的发展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稳步推进的基础。如果“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能够实现,那么它应该以中俄合作为基础,联合欧洲国家,争取美国对该倡议的合作和支持,本着一种开放地区主义的方略,促进欧亚大陆合作和发展,而不是建立势力范围,形成中国主导下的欧亚秩序,成为欧亚大陆上中、俄、欧主要政治力量合作、域外国家参与的地缘政治经济合作倡议。

(本文原刊于《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7 年第4期,原题:“‘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下的中俄关系”。略去注释,正文经重新编辑并由作者审定。经授权刊用。)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